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二色丸

二色丸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二色丸

药方名称二色丸

处方天南星3钱,半夏3钱,甘遂3钱,大戟3钱,干姜2钱,胡椒2钱,桂2钱,荜茇2钱,代赭石1两,大黄(生用)3钱。

制法上10味,取前4味,以浆水1升煮,水尽为度,晒干,余6味同捣为末。每用1钱,用巴豆3枚,烧得焰起,盏合,却候冷,与1钱药1处研,更用醋1盏,煎成膏,共药末同为丸,如绿豆大。分两处,1用丹砂为衣,1用腻粉为白衣。

功能主治一切肿赤,皮肤毒气及瘤子;小肠气;妇人心气痛。

用法用量方中大黄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卫生总微》卷十一:二色丸

药方名称二色丸

处方吴茱萸(拣去枝梗)2两,黄连(去须)2两,巴豆49粒(去皮)。

制法上同于铫子内炒令黄赤色,去巴豆不用,只将上面2味各自为末,面糊为丸,如萝卜子大。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看大小紧慢加减丸数。如白痢,只服茱萸丸;赤痢,只服黄连丸;白多赤少者,多服茱萸丸;赤多白少者,多服黄连丸,少服茱萸丸;赤白相等者,中半服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一

本草纲目》卷三十二引《卫生杂兴》:二色丸

药方名称二色丸

处方吴茱萸2两,黄连2两。

制法同炒香,各自为末,以百草霜末2两,同黄连作丸;以白芍药末2两,同茱萸作丸。各用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各收。

功能主治痢疾及水泄,肠风。

用法用量每服50丸,赤痢,乌梅汤下连霜丸;白痢,米饮下茱芍丸;赤白痢,各半服之。

摘录本草纲目》卷三十二引《卫生杂兴》

猜你喜欢

  • 加味清咽利膈汤

    药方名称加味清咽利膈汤处方连翘1钱,川连1钱,元参1钱,金银花1钱,黄芩1钱,桔梗1钱,甘草1钱,青防风1钱,牛蒡1钱,荆芥1钱,朴消2钱,薄荷头1钱,山栀1钱,大黄1钱。功能主治喉痹。用法用量水煎服

  • 疏风滋血汤

    药方名称疏风滋血汤处方当归川芎白芍药 熟地黄羌活独活红花牛膝防风白芷家葛升麻甘草柴胡桃仁功能主治治颈项强痛。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水煎服。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四

  • 大豆甘草汤

    药方名称大豆甘草汤处方甘草3两,丹参、黄芩、白蔹各等分。功能主治茎上湿痒作疮,及注干疮。用法用量本方名“大豆甘草汤”,但方中无大豆,疑脱。摘录《杏苑》卷八

  • 柴胡半夏汤

    《类证活人书》卷十七:柴胡半夏汤药方名称柴胡半夏汤别名柴胡饮子(《御药院方》卷五)。处方柴胡240克,人参90克半夏75克甘草(炙)90克黄芩90克白术60克麦门冬(去心)30克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

  • 二辛煎

    药方名称二辛煎处方北细辛9克 生石膏30克功能主治主阳明胃火上炎,牙根、口、舌肿痛,不可忍。用法用量上二味,用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乘热频漱。备注原书云:"先用此汤漱口,后以三香散或

  • 诃子皮散

    药方名称诃子皮散处方御米壳(去蒂萼,蜜炒)橘皮各1.5克干姜(炮)1.8克诃子(煨,去核)2.1克功能主治温中祛寒,涩肠固脱。治肠胃虚寒泄泻,米谷不化,肠鸣腹痛,脱肛不收;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白多赤

  • 苍连汤

    《万病回春》卷三:苍连汤药方名称苍连汤处方苍术(米泔制)黄连(姜汁炒)陈皮半夏(姜汁炒)茯苓(去皮)神曲(炒)各3克吴茱萸(炒)砂仁各1.5克甘草0.9克制法上药锉一剂。功能主治燥湿化痰,清胃和中。主

  • 甘草敷方

    药方名称甘草敷方处方甘草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蠷螋尿疮。用法用量韭汁调敷。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九

  • 补阴八珍汤

    药方名称补阴八珍汤处方当归川芎熟地 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柏(酒炒黑)知母(酒炒)各2.1克功能主治主瘰疬等疮,发热作渴,日晡颊赤,属足三阴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外科枢要》卷四

  • 清心温胆汤

    药方名称清心温胆汤别名清心抑胆汤(《万病回春》卷四)。处方麦门冬(去心)2.4克川芎1.8克人参1.8克远志(去心)1.8克甘草1.2克当归(酒浸)白芍(酒浸)白术(去芦,炒)茯苓(去皮)陈皮3克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