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利膈化痰丸

利膈化痰丸

《袖珍》卷一:利膈化痰丸

药方名称利膈化痰丸

处方白术4两,皂角(去皮弦子)3两,生半夏(切)、白矾2两(研)。

制法上将皂角揉水半碗,浸半夏白矾,春五、夏三、秋冬十日,不用皂角,晒,为末,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气。

用法用量方中半夏用量原缺。

摘录《袖珍》卷一

丹溪心法》卷二:利膈化痰丸

药方名称利膈化痰丸

处方南星、蛤粉(研细)1两,半夏瓜蒌仁、贝母(去心)、香附半两(童便浸)。

制法上为末,用猪牙皂角14梃敲碎,水1碗半,煮杏仁(去皮尖)1两,煮水将干,去皂角,擂杏仁如泥,入前药搜和,再入姜汁泡,蒸饼为丸,如绿豆大,青黛为衣。

功能主治豁痰疏郁,泄火散热,降逆气,润肺止嗽。主一切痰涎壅塞,郁火热于胸膈之间,痰喘不利。

用法用量中南星半夏瓜蒌仁、贝母用量原缺。《杏苑》本方用:南星2两、半夏1两5钱、贝母2两、哈粉1两、瓜蒌仁(另研)、香附各2两、牙皂、青黛各1两、杏仁(另研泥)1两5钱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年氏《集验良方》卷四:利膈化痰丸

药方名称利膈化痰丸

处方青黛4钱,制半夏2两(姜炒),片苓1两,川贝母2两,黑丑2两,杏仁(炒,去皮尖)2两,枳壳2两(炒),瓜蒌仁(去壳,微炒)2两,黄连(炒)2两,皂荚1两(熬膏),香附子2两(炒),陈皮2两。

制法上药皂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湿郁痰饮。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远服。

摘录年氏《集验良方》卷四

猜你喜欢

  • 龟蛇散

    药方名称龟蛇散处方败龟版5钱(头足在甲内者佳,果自坏者也),雄蛇壳1钱(在墙屋及树上者为雄),大麦灰5钱,老榆树皮5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火烫伤异常疼痛,发泡腐烂。用法用量先用紫草润肌膏涂之,次以

  • 建瓴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建瓴汤药方名称建瓴汤处方生怀山药30克 怀牛膝30克 生赭石24克(轧细)生龙骨18克(捣细)生牡蛎18克(捣细)生怀地黄18克 生杭芍12克柏子仁12克功能主治治肝阳上亢,头

  • 川芎石膏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川芎石膏汤药方名称川芎石膏汤处方石膏(一钱)桔梗(一钱)川芎(五分) 芍药(五分) 山栀(五分)人参(五分)白术(五分)黄芩(七分)大黄(七分)菊花(七分)荆芥穗(七

  • 加味银翘马勃散

    药方名称加味银翘马勃散处方银花15克,连翘15克,马勃10克,射干12克,牛蒡子12克,山豆根6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2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热毒蕴结于咽喉。

  • 既济汤

    《医醇剩义》卷四:既济汤药方名称既济汤处方当归6克肉桂1.5克沉香1.5克 广皮3克泽泻4.5克牛膝6克瞿麦6克车前6克 苡仁12克 葵花子12克(炒,研)功能主治理气行水。治膀胱胀,少腹满,小便癃闭

  • 得圣丸

    药方名称得圣丸别名得胜丸处方川乌(炮,去皮)1两,五灵脂2两,没药2钱。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豆大。功能主治妇人产后血气虚冷,腰腹大痛,便痢脓血。用法用量得胜丸(《普济方》卷三四五)。摘录《医方类

  • 东篱散

    药方名称东篱散处方野菊花1把(连茎捣烂)。功能主治痈疽疔肿、一切无名肿毒。用法用量酒煎,热服。取汗。取滓以敷之。摘录《本草纲目》卷十五引《孙天仁集效方》

  • 公英汤

    药方名称公英汤处方蒲公英31g,一见喜6g,淡黄芩9g,二宝花9g,野菊花9g,车前草12g,龙胆草3g。功能主治脓疱疮。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沉香消痞丸

    《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医林方》:沉香消痞丸药方名称沉香消痞丸处方木香15克白术60克 荆三棱广茂各60克陈皮45克槟榔30克大黄60克(纸裹,烧)牵牛(头、末)150克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

  • 鼻炎片

    药方名称鼻炎片处方苍耳子、辛夷、防风、连翘、野菊花、五味子、桔梗、白芷、知母、荆芥、甘草、黄柏、麻黄、细辛性状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色;气香,味苦。炮制上十四味,取白芷、桔梗和部分黄柏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