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地黄汤

加味地黄汤

辨证录》卷五:加味地黄汤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汤

处方熟地5钱,茯苓5钱,山茱萸3钱,泽泻3钱,丹皮3钱,山药5钱,麦冬5钱,北五味1钱,肉桂5分。

功能主治补水济心,补金生肾。主春月伤风后阴虚,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虚火上越,致下利,咽痛,胸满心烦。

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咽痛除,2剂下利止,3剂胸不满,心亦不烦。

各家论述夫既是肾阴之虚,用地黄汤以滋水,加麦冬、五味以益肾之化源是矣,何加入肉桂以补命门之火,非仍是治少阴之寒邪乎?不知水非火不生,用肉桂数分,不过助火之衰,而非法寒之盛。且大肠自利,得壮火而泻,得少火而止,虽地黄汤内减熟地之多,增茯苓泽泻之少,亦足以利水而固肠,然无命门之火以相通,则奏功不速,故恃加肉桂于水中而补火也。

摘录辨证录》卷五

医学集成》卷二:加味地黄汤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汤

处方熟地1两,白芍1两,当归5钱,枣皮5钱,山药4钱,茯苓3钱,丹皮3钱,泽泻3钱,白芥3钱,柴胡1钱。

功能主治中风左手不仁。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幼科直言》卷五:加味地黄汤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汤

处方地黄、山萸肉、白茯苓泽泻山药牡丹皮、葳蕤。

功能主治小儿因先天肾气不全,而致生单龟背,痰齁已定者;小儿淋疾,肝肾亏虚,淋而不痛,久而不愈,或为药饵所伤者。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程松崖先生眼科》:加味地黄汤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汤

处方熟地2钱(切片),山萸1钱,丹皮8分,川芎8分,山药1钱,泽泻8分,归身1钱,枸杞1钱,菟丝子1钱,菊花1钱,茯苓8分。

功能主治肝肾亏虚,眼睛不红,不肿痛,眼胞不下坠,但视物不明,及病后眼睛看物不清楚,云翳退后不明,夜见灯有丝球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为丸亦可。若为丸,则用熟地8两,山药、山萸、归身、枸杞各4两,丹皮、云苓、泽泻川芎各3两,菟丝子3两(酒蒸),菊花2两,共研细末,炼蜜为丸。空心每服4钱。

摘录《程松崖先生眼科》

外科大成》卷四:加味地黄汤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汤

处方熟地、山药山茱萸、白茯苓、丹皮、人参各等分。黄耆倍之。

功能主治肠痈溃后,淋漓不已,或精神减少,饮食无味,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煨姜3片,大胶枣2个,水2钟,煎1钟,空心服。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方出《石室秘录》卷四,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六:加味地黄汤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汤

处方大熟地4钱,山萸肉2钱,山药2钱,骨碎补3钱,泽泻1钱6分,牡丹皮1钱6分,白茯苓1钱6分。

功能主治牙宣,齿龈出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方出《石室秘录》卷四,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六

《洞天奥旨》卷十:加味地黄汤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汤

处方熟地8两,山茱萸4两,山药4两,丹皮3两,泽泻3两,柴胡1两,麦冬3两,当归3两,白芍3两,肉桂1两,菖蒲5钱,茯苓3两。

制法上各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鹅掌风,足癣。

用法用量每服5钱,早、晚空腹滚水送下。1料即愈。

摘录《洞天奥旨》卷十

医学传灯》卷上:加味地黄汤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汤

处方熟地、山药、白茯、丹皮、山萸肉、泽泻天冬麦冬桔梗甘草牛膝(倍用)。

功能主治滋水制火。主痰人为病,痰色清白,稀而不稠,属肾虚水沸为痰者。

摘录医学传灯》卷上

《幼科直言》卷四:加味地黄汤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汤

处方熟地、山药、白茯苓、山萸肉、泽泻、丹皮、白芍(炒)、五味子(少许)。

功能主治小儿痢症日久,腰痛,因作坠努,有伤肝肾。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幼科直言》卷四:加味地黄汤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汤

处方地黄3钱,薄荷6分,泽泻1钱,山萸肉1钱5分,白茯苓1钱,柴胡6分,牡丹皮1钱,山药1钱5分。

功能主治小儿黄疸,而人虚体瘦,兼骨蒸劳热者。

用法用量水3钟煎,空心服。其乳母亦当如方服药,亦有功益。

注意乳孩此症,多因吃乳母热乳而成,然必须戒乳,吃药方效,以米汤薄粥代之。同时须戒鱼腥、酒、面、猪肉鲤鱼羊肉、野鸡等物。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幼科直言》卷五:加味地黄汤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汤

处方地黄山药、山萸、丹皮、白茯苓泽泻黄柏车前子。

功能主治小儿齿缝出血日久,服连翘解毒汤而不愈者。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会约》卷十:加味地黄汤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汤

处方六味地黄汤加柴胡白芍肉桂

功能主治阴虚疟疾,疟发时,其寒如冰,转热如烙,而面赤口渴,热退即不渴者。

摘录《会约》卷十

《幼科直言》卷五:加味地黄汤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汤

处方熟地、山萸、山药、丹皮、泽泻、白茯苓麦冬、沙苑蒺藜

功能主治小儿虚痨咳嗽,夜热咽痛,大便干结;或有女子经闭。小儿病中服药不当,以闭肾气耳聋者。

用法用量水煎,饿时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幼科直言》卷五:加味地黄汤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汤

处方熟地、山萸、山药、白茯苓泽泻、丹皮、黄柏(盐水炒)、木瓜

功能主治小儿顽癣、疥疮,年久不愈,谓之肾疳者。

用法用量水煎,饿时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幼科金针》卷上:加味地黄汤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汤

处方熟地、山药、萸肉、丹皮、泽泻茯苓黄芩藕节、黑山栀、归身。

功能主治小儿血热妄行,鼻衄者。

用法用量加灯心10根,水煎服。

摘录《幼科金针》卷上

《会约》卷二十:加味地黄汤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汤

处方熟地3、5钱,枣皮1钱半,山药1钱半,茯苓1钱,丹皮1钱,泽泻7分,肉桂1钱半,北五味3分。

功能主治热盛阴亏,麻疹隐伏,其脉寸强尺弱,不宜表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会约》卷二十

幼幼集成》卷三:加味地黄汤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汤

处方大怀地2钱,正怀山1钱5分,山茱肉1钱2分,宣泽泻6分,粉丹皮1钱,白云苓1钱2分,建莲肉7分,净知母5分,芡实米1钱,大麦冬1钱,北五味14粒。

功能主治小儿下消,小便浑浊,色如膏脂。

用法用量净水浓煎,清晨空心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三

《幼科直言》卷五:加味地黄汤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汤

处方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白茯苓麦冬、葳蕤、黄柏(炒)、车前子。

功能主治小儿肺肾不交,鼻常流血,身体干瘦,毛发不润,心慌气弱。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胎产秘书》卷上:加味地黄汤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汤

处方大熟地(姜汁、砂仁拌炒)8钱,净萸肉4钱,怀山药4钱,茯苓3钱,丹皮3钱,泽泻2钱,陈胆星2钱,吴茱萸5分(川连5分煮汁,泡7次,炒)。

功能主治子痫,口噤项强,手足挛搐,言语謇涩,痰涎壅盛,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水煎,加荆沥1钱冲服。

摘录胎产秘书》卷上

猜你喜欢

  • 内消沃雪汤

    药方名称内消沃雪汤处方青皮陈皮乳香没香连翘黄耆当归甘草节白芷射干天花粉穿山甲贝母白芍药金银花皂角刺各2.4克木香1.2克大黄6克功能主治治发背,五脏内痈,尻臀诸肿,大小肠痈,肛门脏毒初起,但未出脓,坚

  • 蔓菁子汤

    药方名称蔓菁子汤处方蔓菁子1升,茯苓3两,蓼蓝子3两,人参3两,荠苨3两,甘草(炙)3两,黄芩3两,白术3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口噤,气上欲绝。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蔓菁子取2升,去滓,纳余药煮,分服;

  • 牵正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牵正散药方名称牵正散处方白附子、僵蚕、全蝎,等分,生用为末。功能主治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用法用量热酒调下,不拘时服。服二钱。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杨氏家藏方》卷一:

  • 桂枝桃仁汤

    《妇人大全良方》卷一:桂枝桃仁汤药方名称桂枝桃仁汤处方桂枝芍药 生地黄各60克桃仁(制)50个甘草30克制法上药研为粗末。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活血去瘀。治月经不通,腹痛有冷感,脉沉紧。用法用量每服15克

  • 固精导浊方

    药方名称固精导浊方处方萆 12克,茯苓12克,菟丝子12克,淮山药12克,车前子12克,沙苑蒺藜18克,益智仁9克,牛膝9克,泽泻9克,乌药6克,石菖蒲6克,甘草梢6克。功能主治补肾利水,泻浊分清。主

  • 调中益气汤

    《脾胃论》卷中:调中益气汤药方名称调中益气汤处方黄耆3克人参(去芦头,有嗽者去之)甘草苍术各1.5克柴胡橘皮(如腹中气不得运转,更加3克)升麻各0.6克木香0.3~0.6克制法上药锉麻豆大,都作一服。

  • 矾黄散

    药方名称矾黄散处方矾石(晋州者,熬汁枯)半两,雄黄(好者)1分。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耳内脓水,疼痛不止。用法用量每用手指甲挑半字,先以绵杖子拭耳内令干,却滴生麻油1-2点入耳内,仍以绵杖子粘药末在

  • 参归养荣汤

    《寒温条辨》卷四:参归养荣汤药方名称参归养荣汤处方人参1钱,半夏3钱,生姜(炮)3钱,甘草(炙)1钱,白芍(酒炒)1钱半,当归2钱,生地2钱,熟地3钱,大枣2钱。功能主治禀赋娇怯,或素病亏损,邪留心下

  • 养荣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养荣汤药方名称养荣汤别名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淳祜新添方》卷五)。处方黄耆当归桂心甘草(炙)橘皮白术人参各30克白芍药90克 熟地黄五味子茯苓各X克远志(去心,炒

  • 长生活命丹

    《女科指掌》卷一:长生活命丹药方名称长生活命丹处方人参2钱,生姜2片,莲子8个,麦芽(炒)5分。制法锅焦饭研末,功能主治开胃。主产后脾虚伤食,或误服消导,大伤脾胃,不进饮食者。用法用量上4味水煎,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