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蒜丸

大蒜丸

《得效》卷九:大蒜丸

药方名称大蒜丸

处方大蒜不以多少(煨,剥去皮,烂研)。

制法上药同淡豆豉末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阴汗湿痒。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大枣、灯心煎汤送下。

摘录《得效》卷九

普济方》卷二四九:大蒜丸

药方名称大蒜丸

处方川楝子(取肉,炒)2两,破故纸(炒)2两,黑牵牛(炒熟)2两,玄胡索1两半,青木香(南木香拣细青者)。

制法上用大蒜10枚,每瓣内夹巴豆1粒,火内煨热大蒜令香,去皮及巴豆,只用大蒜10头擂细,加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小肠气,肾囊大。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空心,食前用盐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九

《仙拈集》卷一:大蒜丸

药方名称大蒜丸

处方大蒜10个。

制法捣如泥,入蛤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肿浮胀垂危。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白汤送下。小便下数桶即愈。若气不升降,即以大蒜每瓣切开,入茴香7粒,湿纸裹,煨烂嚼,白汤送下;如下不止,即以丁香茴香煨服,每瓣用3粒。

摘录《仙拈集》卷一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大蒜丸

药方名称大蒜丸

处方大蒜2枚,淡豆豉10枚。

制法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香菜汤送下,1日2次;大蒜9蒸更佳,仍以冷齑水送下。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圣惠》卷八十四:大蒜丸

药方名称大蒜丸

处方独颗蒜1枚(去心),巴豆1枚(去皮心)。

制法上药取巴豆纳蒜中,用湿纸裹煨令熟,捣如膏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醋汤送下。以吐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猜你喜欢

  • 灵宝散

    药方名称灵宝散处方丁香1钱半,木香1钱半,乳香1钱半,当归半两,玄胡索半两,白芍药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妇人血气攻刺痛,引两肋疼痛,及痃癖冷气。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温酒调下。摘录《御药院方》卷

  • 回阳生肌散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回阳生肌散药方名称回阳生肌散处方人参15克鹿茸15克雄黄1.5克乳香30克琥珀7.5克 京红粉3克功能主治回阳生肌,止痛收敛。治结核性溃疡(鼠疮)、慢性顽固性溃疡及属于阴疮久不收

  • 二车丸

    《医心方》卷十引华佗方:二车丸药方名称二车丸处方蜀椒1斤,干姜(大小相称)20枚,粳米1升,朗陵乌头(大小相称)20枚,煅灶中灰1升。制法以水1斗半渍灰,练囊中盛,半绞结,纳灰中1宿,晒干之;皆末诸药

  • 补中托里汤

    药方名称补中托里汤别名补中托里散处方黄耆、人参、甘草、大力子、当归、连翘、官桂、青皮、木香。功能主治中气不足,痘倒陷者。用法用量补中托里散(《痘疹全书》卷下)。摘录《片玉痘疹》卷十

  • 调元百补膏

    药方名称调元百补膏处方当归身(酒洗)120克 怀生地黄1千克 怀熟地黄120克 甘枸杞子500克白芍500克(用米粉炒)人参120克 辽五味子30克麦门冬(去心)150克地骨皮120克白术(去芦)30

  • 伏龙汤

    药方名称伏龙汤处方杏仁7个诃子5个陈皮枳壳各9克阿胶7片麻黄6克青黛3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主治子嗽。妊娠肺脏受寒,咳嗽痰涎,喘不安。用法用量紫苏汤调下。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一六引《仙传济阴方》

  • 清热渗湿汤

    药方名称清热渗湿汤处方黄连茯苓泽泻各3克黄柏(盐水炒)6克苍术白术各4.5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治湿热浮肿,肢节疼痛,小便不利;夏月湿热伤脾,心烦口渴,泄泻溺赤。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赤水玄珠》卷二

  • 增损四物汤(易简方)

    药方名称增损四物汤(易简方)处方当归、川芎、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芍药,各等分。炮制上俰咀。功能主治治妇人气血不足,四肢怠惰,乏力少气。兼治产后下血过多,荣卫虚损,阴阳不和,乍寒乍热,并皆服

  • 补肺黄耆散

    药方名称补肺黄耆散处方黄耆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茯神1两,麦门冬1两(去心),白术3分,五味子1两,桂心1两,熟干地黄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当归3分(锉,微炒),甘草半两(炙微

  • 豆蔻燥肠丸

    药方名称豆蔻燥肠丸处方附子(炮,去皮)1两,赤石脂1两,舶上硫黄半两,良姜(切,炒)半两,肉豆蔻半两,干姜半两(炮)。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沉寒病冷泄痢,腹痛后重。用法用量每服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