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黄耆汤

大黄耆汤

《三因》卷八:大黄耆汤

药方名称大黄耆汤

处方黄耆3两,桂心3两,巴戟(去心)3两,石斛(酒浸)3两,泽泻3两,茯苓3两,干姜(炮)3两,防风2两,独活2两,人参2两,天雄(炮,去皮脐)1两,芍药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半夏(汤浸7次)1两,细辛(去苗)1两,白术1两,黄芩1两,瓜蒌根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肉虚极,体重怠惰,四肢不欲举,关节疼痛,不嗜饮食,食则咳,咳则右胁下痛,阴引背及肩,不可动转。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2盏,加生姜7片,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三因》卷八

《千金》卷十九引胡洽方:大黄耆汤

药方名称大黄耆汤

处方黄耆3两,芍药3两,桂心3两,甘草1两,人参1两,大枣20枚,生姜8两,半夏8两。

功能主治五脏内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4升,煮取3升。每服8合,1日2次。

摘录《千金》卷十九引胡洽方

猜你喜欢

  • 厚朴三棱丸

    药方名称厚朴三棱丸处方厚朴(去粗皮,为末,生姜汁拌和,银器内炒干)6两,京三棱(炮,锉)3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炒干)3两,槟榔(锉)3两。制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心腹虚胀,两胁

  • 百合紫菀汤

    药方名称百合紫菀汤处方百合、紫菀(去苗土)、柴胡(去苗)、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令黄)、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令微赤)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伤寒百合病,似劳,形状如疟。用法用量每服5钱

  • 白杨醋

    药方名称白杨醋处方白杨皮1握(细锉)。功能主治牙齿痛。用法用量上以醋2升,煎10余沸,去滓,热漱即吐。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 加味清宁膏

    药方名称加味清宁膏处方生地4两(酒拌略蒸),麦冬4两,白花百合8两(晒干4两),桑白皮(蜜炙)3两,款冬花2两,百部3两,玉竹4两,薄荷3两,贝母3两,山药(蒸熟)6两(以上3味,研细入膏),桔梗1两

  • 保生锭

    《摄生众妙方》卷十:保生锭药方名称保生锭处方牛黄3钱,天竺黄1两,辰砂1两,雄黄3钱,麝香5分,片脑5分,琥珀1两,珍珠5钱,赭石3钱(火煅7次),蛇含石3钱(火煅7次),金箔4帖,银箔4帖,天麻3钱

  • 茶末敷方

    药方名称茶末敷方处方草茶或蜡茶。功能主治蠷螋尿人成疮,初如糁粟,渐大如豆,更大如火烙浆疱,疼痛至甚。用法用量以生油调敷。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十三引《胜金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四九

  • 补肾地黄丸

    《活幼心书》卷下:补肾地黄丸药方名称补肾地黄丸处方干山药(去黑皮)山茱萸(酒浸润,蒸透,去核,取皮用)熟干地黄(酒洗,焙干)各15克鹿茸(蜜或酒涂,炒)川牛膝(酒洗,焙)各12克 牡丹根皮(净洗)白茯

  • 掺疮口药

    药方名称掺疮口药处方乳香、没药、海螵蛸、赤石脂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定疼敛口。主诸疮。用法用量掺疮上。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王氏集验方》

  • 半硫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半硫丸药方名称半硫丸别名半桃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处方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为细末)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各等分制法上药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

  • 黑丑散

    药方名称黑丑散处方黑丑30克,制半夏30克,炒白芥子60克,木香30克,橘红30克,茯苓45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健脾和胃,行气化饮。主水饮停胃。(妊娠胃痛)用法用量上为散,每服3-6克,水煎,去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