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海桐皮浸酒

海桐皮浸酒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海桐皮浸酒

药方名称海桐皮浸酒

处方桐皮(锉)1两,五加皮(锉)1两,独活(去芦头)1两,防风(去叉)1两,干蝎(炒)1两,杜仲(去粗皮,切)1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薏苡仁(炒)1两,生干地黄(焙)3两。

制法上为粗末,生绢囊贮,以好酒1斗5升,浸于瓷瓶中密封,秋、夏3日,春、冬7日开取。

功能主治热毒风结成疽,肿痛行履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3合,加至4-5合,食前温酒送下,不拘时候。甚者常令酒气相续。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圣惠》卷二十五:海桐皮浸酒

药方名称海桐皮浸酒

处方桐皮1两,五加皮1两,独活1两,防风(去芦头)1两,干蝎(生用)1两,杜仲(去皱皮,炙微黄)1两,酸枣仁(微炒)1两,桂心1两,侧子(炮裂,去皮脐)1两,薏苡仁1两,生干地黄3两。

制法上锉,如豆大,用生绢袋盛,以好酒2斗,于瓷瓶中浸,密封,秋、夏7日,春、冬14日开取。

功能主治风毒流入脚膝,疼痛行立不得。

用法用量每日温饮1小盏,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五

《圣惠》卷二十五:海桐皮浸酒

药方名称海桐皮浸酒

处方桐皮1两,五加皮1两,独活1两,侧子(炮裂,去皮脐)1两,天麻1两,桂心1两,防风(去芦头)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杜仲(去皱皮,炙微黄)1两,牛膝5两(去苗),薏苡仁6两,生地黄半斤。

制法上锉细和匀,以生绢袋盛,用清酒1斗浸之,春、夏7日,秋、各14日。

功能主治一切风。

用法用量每日随性饮1盏。常令有酒气,不得大醉。

摘录《圣惠》卷二十五

《圣惠》卷二十一:海桐皮浸酒

药方名称海桐皮浸酒

处方桐皮2两,五加皮2两,独活2两,天雄(炮裂,去皮脐)2两,石斛(去根)2两,桂心2两,防风(去芦头)2两,当归2两,杜仲(去粗皮,炙微黄)2两,仙灵脾2两,萆薢2两,牛膝(去苗)2两,薏苡仁2两,虎胫骨3两(涂酥炙令黄),生干地黄2两。

制法上锉细,以生绢袋盛,用清酒3斗,春夏浸7日,秋冬浸14日。

功能主治风毒脚膝软弱,行立不得。

用法用量每日时时暖饮1小盏。常令熏熏,不得大醉,重者不过2剂,若酒尽,旋旋添之,以药味尽即止。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猜你喜欢

  • 辟温丹

    药方名称辟温丹别名辟瘟丹、避瘟丹处方红枣1斤(核研末,肉杵膏),苍术1斤(不必制)。制法苍术为细末,以枣膏杵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湿瘟。用法用量辟瘟丹(《松峰说疫》卷五)、避瘟丹(《齐氏医案》卷六)

  • 吉祥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吉祥丸药方名称吉祥丸处方天麻30克五味子60克覆盆子60克桃花60克柳絮30克白术60克 芎藭60克牡丹皮30克桃仁100枚菟丝子60克茯苓30克楮实子60克 干地黄20克 桂心

  • 解热丸

    药方名称解热丸处方甘草(生,锉)半两,铁粉(研)半两,青黛(研)半两。制法上为末,再研匀,炼蜜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小儿出疮。用法用量每服1丸,熟水化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 鸡鸣丸

    《回春》卷二:鸡鸣丸药方名称鸡鸣丸别名鸡鸣定喘丸处方知母4两(炒),杏仁(去皮尖)2钱,桔梗(去芦)5钱,阿胶(麸炒)4钱,葶苈(火上焙)3钱,款冬花4钱,旋覆花1两,半夏(姜汁炒)3钱,甘草(炙)1

  • 解毒合白虎汤

    药方名称解毒合白虎汤处方生石膏1钱,知母7分,黄连4分,连翘7分,金银花1钱,甘草5分。功能主治疹症,烦躁大渴。用法用量加粳米1撮煎服。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三

  • 上清川芎丸

    药方名称上清川芎丸处方川芎225克薄荷450克桔梗225克防风75克甘草幻克细辛15克砂仁10个 脑子1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荔枝核大。功能主治治风热头痛,胸闷咳嗽。用法用量临卧噙化。摘录《医方

  • 厚朴香连丸

    药方名称厚朴香连丸处方黄连(净)3钱,木香3钱,紫厚朴(制)3钱,缩砂仁3钱,夜明砂(隔纸炒)3钱,诃子肉(炒)1钱。制法上为末,粳米饭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小儿疳痢。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前干艾叶

  • 长肉膏

    《景岳全书》卷六十四:长肉膏药方名称长肉膏处方人参1两,黄耆1两,当归1两,夜合树皮1两,玄参1两,血余3两,老鼠1个细药:血竭5钱,龙骨5钱,赤石脂5钱,白腊5钱。制法上用麻油1斤,煎飞丹收。功能主

  • 加味胜湿汤

    药方名称加味胜湿汤处方羌活、独活、藁本、防风、蔓荆子、川芎、苍术(泔浸,炒)、黄柏(酒炒)、荆芥、甘草(炙)。功能主治项颈强痛。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发热恶寒有外邪者,加麻黄、桂枝;腰痛沉沉者,加熟

  • 地丁散

    《圣惠》卷六十五:地丁散药方名称地丁散处方地丁半两,(庶虫)虫半两,倒钩棘针半两,露蜂窠半两,蛇蜕皮半两,粟米半两,黍米半两,大麻仁半两,黑豆半两,赤小豆半两,乱发半两,折牛弮半两,射生箭半两,熟红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