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温脾散

温脾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温脾散

药方名称温脾散

处方诃黎勒皮(炮)、人参,各三分;甘草(炙)一分,白术木香茯苓(去皮)、藿香(去梗)、陈皮(去白)、黄蓍、桔梗,各半两。

炮制上件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脾胃气不和,腹胁虚胀,不欲乳食,困倦无力,壮热憎寒,并皆疗之。

用法用量三岁儿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钱子大片,淮枣一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颅囟经》卷上:温脾散

药方名称温脾散

处方附子干姜甘草(炮,锉)各15克白术3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温脾止泻。治小儿脾胃虚寒,水泻不止,食乳不消,吃奶频吐。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送下,每次1.5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鲜鱼、毒物。

备注本方乃四逆汤加白术而成。方中重用白术健脾运湿;附子干姜温阳逐寒;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温阳健脾、祛湿止泻之功。

摘录颅囟经》卷上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温脾散

药方名称温脾散

处方人参15克(去芦头)白术15克 诃黎勒皮22克木香15克黄耆15克(锉)白茯苓15克藿香15克 陈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桔梗15克(去芦头)甘草7.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脾气不和,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少许、大枣1枚,煎至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猜你喜欢

  • 姜韭牛奶羹

    药方名称姜韭牛奶羹处方韭菜250克生姜25克 牛奶250克(或奶粉2汤匙,加水适量)。制法将韭菜、生姜切碎,捣烂,以洁净纱布绞取汁液,倾入锅内,再对加牛奶,加热煮沸。功能主治温胃健脾。适用于胃寒型胃溃

  • 内托千金散

    药方名称内托千金散处方人参当归黄耆芍药川芎防风甘草瓜蒌白芷官桂桔梗金银花各9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脑背痈疽,乳梗等恶疮。用法用量每服21~24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入酒75毫升,去滓

  • 宝寿散

    药方名称宝寿散别名金砂散处方雄黄1分,茯苓1分,人参1分,马牙消1分,朱砂(研,水飞过)半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诸风惊涎发搐。用法用量熟水下半钱;1岁以下1字。摘录《幼幼新书》卷八引《谭氏殊圣方》

  • 抽葫芦酒

    药方名称抽葫芦酒处方抽干葫芦(焙,为末)。功能主治腹大周身肿。用法用量每服3钱,黄酒调下。若葫芦大,以黄酒入内煮1时,服酒颇效。摘录《医林改错》卷下

  • 茵陈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茵陈汤药方名称茵陈汤处方茵陈(去梗.半两)大黄(二钱半) 大栀子(五个)功能主治治阳明里热极甚,烦渴热[],留饮不散,以治湿热相搏,而身发黄疸,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

  • 归花汤

    药方名称归花汤别名归杞汤处方当归、密蒙花、黄连、熟地、楮实子、覆盆子、枸杞子、玄参、连翘、防风、石斛草、陈皮、白芍。功能主治惊振内障者,或因被人打着,或撞着,或从高处跌下低处,致眼昏暗2-3年者,一时

  • 金黄丸

    药方名称金黄丸处方荆三棱、香附子半两,泽泻2钱半,巴豆49粒(出油),黍米粉、牵牛2钱半。制法上为末。用栀子煎汤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酒积,食积,诸积面黄,疸积硬块。用法用量方中荆三棱、黍米粉用量原

  • 黑香四神散

    药方名称黑香四神散处方香附4两,陈皮2钱,乌药2钱,甘草1钱,生姜、大枣。功能主治气盛瘀血。用法用量方中生姜、大枣用量原缺。摘录《妇科大略》

  • 粉霜丸

    《普济方》卷二—一:粉霜丸药方名称粉霜丸处方粉霜2钱,腻粉1钱,砒霜1钱。制法上为末,以烧饭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赤白痢,诸药不效者。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以冷水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二

  • 胡芦巴煮散

    药方名称胡芦巴煮散处方胡芦巴1两半,沉香1两半,马蔺花1两半,蓬莪术(煨,锉)1两半,茴香子(炒)1两半,楝实(取肉,麸炒)1两,木香1两,姜黄1两,槟榔(锉)1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