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甘菊膏

甘菊膏

刘涓子鬼遗方》卷二:甘菊膏

药方名称甘菊膏

处方甘菊60克莽草芎藭甘草(炙)防风黄芩大戟各30克 生地黄120克 芍药45克细辛大黄蜀椒(去目,闭口,汗)杜仲黄耆各15克白芷30克

制法上十四味,哎咀,以腊月猪脂800毫升,微火煎五上下,候白芷黄成膏。

功能主治止痛生肌。治金疮,痈疽。

用法用量敷疮上,一日易二次。

摘录刘涓子鬼遗方》卷二

《鬼遗》卷二:甘菊膏

药方名称甘菊膏

处方菵草1两,芎藭1两,甘草(炙)1两,防风1两,黄芩1两,大戟1两,生地黄4两,芍药1两半,细辛半两,大黄半两,蜀椒(去目闭口,汗)半两,杜仲半两,黄耆半两,白芷1两(一方添甘菊2两)。

制法上(口父)咀。以腊月猪脂4升,微火煎五上下,白芷候黄成膏。

功能主治止痛生肌。主金疮、痈疽。

用法用量以敷疮上,日易2次。

摘录《鬼遗》卷二

猜你喜欢

  • 地黄麦门冬煎

    药方名称地黄麦门冬煎处方生地黄汁3升,生麦门冬3升,生姜汁1合,酥2合,白蜜2合。制法先煎地黄、麦门冬、姜汁等,3分可减1分,纳酥、蜜,煎如稀饧,纳贝母末8分,紫菀末4分,搅令调。功能主治肺热兼咳。用

  • 胶艾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胶艾汤药方名称胶艾汤处方阿胶(碎.炒燥)、川芎、甘草(炙),各二两;当归、艾叶(微炒),各三两;白芍药、熟干地黄,各四两。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劳伤血气,冲任虚损

  • 布海丸

    药方名称布海丸处方昆布1斤,海藻1斤(洗净,入罐炆成膏),枳实4两,陈皮2两,青皮1两,荜澄茄5分,青木香5钱。制法上为末,入前膏为丸。功能主治水肿,痰肿、气肿、鼓胀、喘咳,及症瘕瘿瘤。用法用量空心沸

  • 茯苓车前子饮

    药方名称茯苓车前子饮处方茯苓、车前子各等分。功能主治利水导热。主小便甚少,下利不止。用法用量煎汤,时时代饮。摘录《金鉴》卷四十二

  • 地龙饼子

    药方名称地龙饼子处方地龙(炒)半两,海蛤半两,硫黄(研)半两,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鲮鲤甲(炙)1两。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鸡头子大,捏作饼子,晒干。功能主治中风,手足筋急,拘挛疼痛。用法用

  • 胡麻粥

    《普济方》卷二一八:胡麻粥药方名称胡麻粥处方胡麻(其实六棱者)、巨胜(其实八棱者)各等分。制法上药蒸晒各9遍。功能主治益气力,坚筋骨。主五脏虚损羸瘦。用法用量每服取2合,用汤浸,布裹挼去皮,再研,水滤

  • 瘰疬内消仙方

    药方名称瘰疬内消仙方处方穿山甲(炒)3钱,乳香(去油)3钱,没药(去油)3钱,海藻5钱,白鸽粪(炒)5钱,蜗牛(炒)5钱,公土狗2个(连足翅,炒),杨柳虫3条(炒)。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瘰疬。用法用

  • 润肠汤

    药方名称润肠汤处方麻子仁4.5克(研细,用水浸,滤去皮,取浓汁)脂麻6克(微炒,研,用水浸,取浓汁)桃仁(汤浸,去皮、尖,麸炒黄熟,研如泥)30克荆芥穗(捣末)30克功能主治润燥滑肠。治大便秘涩,连日

  • 加味小柴胡汤

    《顾氏医径》卷四:加味小柴胡汤药方名称加味小柴胡汤处方半夏、条芩、茯苓、甘草、木香、川连、白芍、生姜、大枣。功能主治产后疟痢兼作,因胎前湿热未化,致产后下陷脾经,寒热滞下不已者。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 清凉甘露饮

    《外科正宗》卷四:清凉甘露饮药方名称清凉甘露饮处方犀角银柴胡茵陈石斛枳壳麦门冬甘草生地黄芩知母枇杷叶各3克功能主治清热养阴。治情志不遂,过食膏粱厚味,痰火内蕴,致患茧唇,唇部高突坚硬,或损破流血。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