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补胃汤

补胃汤

《千金》卷十六:补胃汤

药方名称补胃汤

别名补胃煮散

处方防风2两,柏子仁2两,细辛2两,桂心2两,橘皮2两,芎?3两,吴茱萸3两,人参3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胃中虚寒,腹痛肠鸣,面目浮肿,少气口苦,身无光泽,失眠,恶寒。

用法用量补胃煮散(《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摘录《千金》卷十六

寿世保元》卷二:补胃汤

药方名称补胃汤

处方黄耆(蜜炒)2钱,人参5分,甘草(炙)2钱,当归5分,神曲(炒)7分,柴胡3分,升麻2分,苍术(米泔浸)1钱,青皮(去瓤)5分,黄柏(酒炒)3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四肢沉重,食后昏沉,怠于动作,嗜卧无力。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二

明医指掌》卷八:补胃汤

药方名称补胃汤

处方黄耆汤减黄耆陈皮1半,加酒柏1两。

功能主治养阳。主浑身及手足麻木不仁,两目紧急羞明,视物无力,久服凉药过多,目转昏者。

摘录明医指掌》卷八

《证因方论集要》卷二引黄锦芳方:补胃汤

药方名称补胃汤

处方山药(炒)、扁豆(炒)、甘草(炙)、饴糖

功能主治除中。

各家论述胃阴空虚,仲景谓其胃虚本不能食,反能食者,为除中,此即中气将除之谓。若复进用苦寒,则胃已虚而成莫治之症。此方重进山药扁豆,能养胃阴;炙草、饴糖能复脾阳,但用稼穑作甘之旨,如是则中气健矣。

摘录《证因方论集要》卷二引黄锦芳方

猜你喜欢

  • 香芎汤

    药方名称香芎汤别名香芎散(《御药院方》卷九)。处方芎藭羌活(去芦头)细辛(去苗、叶)防风(去叉)莽草郁李仁(去皮,研)各15克制法上六味,捣为粗末。功能主治治风壅齿痛不可忍,或牙齿动摇,并口内生疮者。

  • 济生消毒饮

    药方名称济生消毒饮处方郁金、巴豆、雄黄、黄蜡。制法上为丸。功能主治时行咽痛。用法用量每服7丸。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八

  • 辟寒救腹丹

    《辨证录》卷十三:辟寒救腹丹药方名称辟寒救腹丹处方白术90克茯苓9克肉桂9克金银花90克附子3克当归60克蛇床子15克功能主治主小腹生痈,漫肿坚硬疼痛,皮色不变,有热渐红,或无热不红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肝痹散

    药方名称肝痹散处方人参3钱,当归1两,川芎5钱,代赭石(末)2钱,羌活5分,肉桂1钱,茯苓5钱,酸枣仁1钱,丹砂(末)5分。功能主治气血不足而致肝痹,肝气常逆,胸膈引痛,睡卧多惊,饮食不思,吞酸作呕,

  • 老姜丸

    药方名称老姜丸处方生姜10两(洗净,连皮薄切作姜钱),净茴香10两(同生姜拌匀,共淹一宿,次日炒干,以生姜干脆为度),青盐10两(捶碎,以银石铫炒尽硫黄气,摊冷)。制法上为末,好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

  • 清肺抑火丸

    药方名称清肺抑火丸处方黄芩140g栀子80g知母60g浙贝母90g黄柏40g苦参60g桔梗80g前胡40g天花粉80g大黄120g性状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或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苦。炮制上十味

  • 天南星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天南星丸药方名称天南星丸处方天南星5Q0克(每个重30克上下,用温汤浸洗,刮去里外浮皮并虚软处令净,酒浸一宿,用桑柴火蒸,不住添热汤,令釜满甑内气猛,更不住洒酒,常令药润,七

  • 败弩筋散

    药方名称败弩筋散别名败弩箭散、地黄散处方败弩筋(烧作灰)半两,秦艽(去苗土)半两,熟干地黄(焙)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大枣3个(取肉,焙),杜仲(去粗皮,炙)半两,当归(切,焙)1两。制法上

  • 六奇汤

    药方名称六奇汤处方柴胡(去苗)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白术半两,京三棱(醋浸,炮,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虚劳羸瘦,日久不瘥;心腹

  • 鹤虱饮

    药方名称鹤虱饮处方鹤虱(微炒)1两,苦楝根(有子者良,焙)1两,硇砂(研如粉)1分。制法前二味为粗末,入研药和匀。功能主治蛔咬心痛。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2盏,同煎至1盏,下朴消末1钱,煎沸去滓,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