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
揭相关字典
揭[jiē]字在开头的词语
- 揭帖[jiē tiě]旧时指张贴的启事(多指私人的)。 古时监察部门长官揭发不法官吏的一种文书;也指旧时张帖的启事、文告(多指私人的) 
- 揭借[jiē jiè]借贷。 
- 揭秘[jiē mì]揭露秘密:这段历史公案有待揭秘。 
- 揭幕[jiē mù]①在纪念碑、雕像等落成典礼的仪式上,把蒙在上面的布揭开。②比喻重大活动的开始:展览会揭幕ㄧ国际排球锦标赛揭幕。 
- 揭鸡肆赦[jiē jī sì shè]谓在高竿上树起金鸡,宣布大赦。古传天鸡星动,必当有赦。因此在赦日要竖一枝七丈长的纶竿,上立四尺高的金鸡,集合百官父老和待赦的囚徒,击鼓宣读大赦令。见《新唐书.百官志三》﹑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金鸡》。 
- 揭贴[jiē tiē]1.亦作“揭帖”。 2.犹张贴。 
- 揭批[jiē pī]揭发批判。 揭发批判 
- 揭牌[jiē pái]揭开蒙在机关、企业等名称牌子上的布,表示成立、开业等:公司在沪正式揭牌|举行揭牌仪式。 
- 揭揭[jiē jiē]1.长貌;高貌。 2.动摇不定貌。 3.疾驰貌。 
- 揭骄[jiē jiāo]放肆自得。 
- 揭开[jiē kāi]使暴露出来。如:揭开宇宙的奥秘。 
- 揭发[jiē fā]揭露(坏人坏事):揭发罪行 ㄧ检举 揭发。 
- 揭载[jiē zǎi]刊登;发表。 登载;刊载 
- 揭黄[jiē huáng]用黄榜公布。 
- 揭盖[jiē gài]比喻把事情显示出来。 
- 揭盖子[jiē gài zi]比喻揭露矛盾或问题。 比喻揭开矛盾,也比喻揭开秘密他知根知底,当场揭盖子 
- 揭车[jiē chē]香草名。 
- 揭短[jiē duǎn](揭短儿)揭露人的短处:不该当众揭他的短。 
- 揭穿[jiē chuān]揭露;揭破:揭穿阴谋 ㄧ揭穿谎言 ㄧ揭穿他的老底 ㄧ假面具被揭穿了。 
- 揭老底[jiē lǎo dǐ]揭露人的底细。如:双方互相揭老底,闹得不可开交。 
- 揭举[jiē jǔ]列举;提出。 
- 揭榜[jiē bǎng]1.考试后出榜;发榜。2.揭下写有招聘或招标等内容的榜,表示应征、应战等。 
- 揭地[jiē dì]方言。翻地。 
- 揭疮疤[jiē chuāng bā]比喻揭露人的短处。 
- 揭晓[jiē xiǎo]公布(事情的结果):录取名单还没有揭晓ㄧ乒乓球赛的结果已经揭晓。 
- 揭瓴[jiē líng]倾倒瓶水。喻势不可阻。瓴,水瓶。 
- 揭帝[jiē dì]1.亦作“揭谛”。 2.佛教语。护法神之一。 
- 揭箧[jiē qiè]把箱笼扛走。比喻全部抄袭他人的文字。 
- 揭橥[jiē zhū]1.标志。 2.揭示;显示。 
- 揭跣[jiē xiǎn]提起衣服,赤足涉水。 
- 揭竿[jiē gān]1.举竿;持竿。 2.特指武装暴动。 3.竖立旗竿。 
- 揭业[jiē yè]见“揭孽”。 
- 揭示[jiē shì]①公布(文告等):揭示牌。②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揭示客观规律。 
- 揭参[jiē cān]弹劾。 
揭[jiē]字的成语
- 揭竿而起[jiē gān ér qǐ]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揭:高举起。竿:旗竿,代旗帜。原形容秦末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时的情况,后即指武装起义 
- 揭债还债[jiē zhài huán zhài]揭债:借债。用借债的办法还债,亏空始终存在。 
- 揭不开锅[jiē bu kāi guō]指没有粮食或没有伙食钱。 指没有粮食或没有伙食钱 
- 揭人之短[jiē rén zhī duǎn]将别人的短处揭露出来,公之于众。 
- 斩竿揭木[zhǎn gān jiē mù]犹言斩木揭竿。 
- 昭然若揭[zhāo rán ruò jiē]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昭然:明白的样子;揭:高举。《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形容真相毕露,所有一切都已显现了出来读诗者,息众说之纷拿,仰光焰之万丈,而杜公真切深厚之旨,益昭然若揭焉。——清. 吴棠《杜诗镜铨》序 
- 揭箧探囊[jiē qiè tàn náng]盗窃箱笼等财物。同“揭箧担囊”。 
- 揭揭巍巍[jiē jiē wēi wēi]形容十分高大。 
- 横刀揭斧[héng dāo jiē fǔ]指持刀执斧。 
- 揭竿四起[jiē gān sì qǐ]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揭[jiē]字在结尾的词语
- 呼揭[hū jiē]1.亦作“呼偈”。 2.汉时西域国名。 
- 搝揭[qiǔ jiē]手举。 
- 高揭[gāo jiē]1.犹高耸。 2.高高张贴。 
- 轩揭[xuān jiē]气宇轩昂,仪态非俗。 
- 昭揭[zhāo jiē]显扬;宣示。 
- 阁揭[gé jiē]明代内阁直达皇帝的机密奏章。 
- 树揭[shù jiē]竖立。 
- 签揭[qiān jiē]贴签写出要点。宋制﹐为便于皇帝省阅吏臣奏札﹐以黄纸摘抄事由贴附进呈。 
- 发揭[fā jiē]发掘﹐揭开。 
- 按揭[àn jiē]一种购房或购物的贷款方式,以所购房屋或物品为抵押向银行贷款,然后分期偿还。 
- 孔揭[kǒng jiē]通达明晓。 
- 厉揭[lì jiē]1.涉水。连衣涉水叫厉,提起衣服涉水叫揭。语出《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毛传:“以衣涉水为厉,谓由带以上也。揭,褰衣也。” 2.指所受影响深浅不同。 
- 开揭[kāi jiē]高举貌。 
- 变揭[biàn jiē]陈述变乱始末的密奏。 
- 打揭[dǎ jiē]以双六为戏具的一种博戏。 
- 调揭[diào jiē]嘲笑﹐指斥。 
- 赏揭[shǎng jiē]赏格揭帖,悬赏的告示。 
- 扎揭[zhā jiē]传说中的鬼神名。 
- 括揭[kuò jiē]语本《诗.王风.君子于役》:“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毛传:“鸡栖于杙为桀。括,至也。”后以“括揭”借指进栏回窠的牛羊鸡等禽畜。揭,同“桀”。 
- 标揭[biāo jiē]1.谓标榜炫耀。 2.显明。 
揭[jiē]字在中间的词语
- 金刚揭谛[jīn gāng jiē dì]见“金刚揭帝”。 
- 无名揭帖[wú míng jiē tiě]指不具名的揭人隐私的字条。 
揭[qì]字的成语
- 深厉浅揭[shēn lì qiǎn qì]厉:连衣涉水;揭:撩起衣服。意思是涉浅水可以撩起衣服;涉深水撩起衣服也没有用,只得连衣服下水。比喻处理问题要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