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
枝相关字典
枝[zhī]字在中间的词语
- 柏枝緑[bǎi zhī lǜ]1.亦作“栢枝緑”。 2.颜色的一种。 
- 一枝才[yī zhī cái]比喻有出人头地能取高第的才学。 
- 条枝大爵[tiáo zhī dà jué]条支国所产的鸵鸟。 
- 九枝花[jiǔ zhī huā]头饰。 
- 一枝藤[yī zhī téng]指手杖。 
- 桃枝杖[táo zhī zhàng]桃枝竹制成的拐杖。为杖中佳品。 
- 柏枝绿[bǎi zhī lǜ]亦作“栢枝绿”。 颜色的一种。 
- 柘枝娘[zhè zhī niáng]跳柘枝舞的女艺人。 
- 攀枝花市[pān zhī huā shì]在四川省西南边境、金沙江沿岸,邻接云南省,成昆铁路经过境内。1965年设市。人口60.2万(1995年)。是以钢铁工业为主的新兴城市,有著名的攀枝花钢铁公司。 
- 杨枝浄水[yáng zhī jìng shuǐ]古代 印度 风俗,凡邀请宾朋,先赠杨枝及香水等祝其健康,以表恳请之意。 故修法时亦用以奉请菩萨。 
- 杨枝水[yáng zhī shuǐ]佛教喻称能使万物复苏的甘露。 
- 一枝花[yī zhī huā]唐话本,已佚。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原注::“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为唐人“说话”的始见资料。后人以“一枝花”为李娃旧名。 
- 一枝香[yī zhī xiāng]1.荔枝的别称。 2.药用植物名。 
- 连枝花[lián zhī huā]并蒂花。 
- 六枝子[liù zhī zǐ]1.亦作“六枝儿”。 2.一只手(或足)长六个指头。 
- 竹枝词[zhú zhī cí]①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②词牌名。又名《竹枝子》。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二体。 
- 柘枝词[zhè zhī cí]跳柘枝舞时所唱之词。唐王建有《柘枝词》。 
- 柘枝花帽[zhè zhī huā mào]舞柘枝时所戴的帽子。 
- 松枝麈[sōng zhī zhǔ]用松枝做的拂子。 
- 桂枝郎[guì zhī láng]对登科及第者的美称。 
- 斑枝花[bān zhī huā]植物名。木棉之一种。又名攀枝花﹑英雄树。树身高大,花朵鲜红,果实内纤维不能纺织,与纤维可以纺织的木棉不一类。 
- 密枝节[mì zhī jié]也称“祭密枝”。彝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十二月初十前后。届时,村中的男子共杀绵羊前往密林中的祭场祭祀,毕摩(巫师)诵祭神经;祭毕,把羊肉分给各户,回村后再用以祭家神。然后全村青年男女上山赶雀一天,进行娱乐和社交活动。 
- 一枝栖[yī zhī qī]比喻栖身于极小的地方。 
- 摇枝粟[yáo zhī sù]传说中一种谷类植物。 
- 柘枝舞[zhè zhī wǔ]唐代西北民族舞蹈。自西域石国(今苏联中亚塔什干一带)传来。最初为女子独舞,舞姿矫健,节奏多变,大多以鼓伴奏。后来有双人舞,名《双柘枝》。又有二女童藏于莲花形道具中,花瓣开放﹐出而对舞,女童帽施金铃,舞时转动作声。宋时发展为多人队舞。 
- 连枝树[lián zhī shù]枝叶相连之树。常用以喻兄弟或夫妇。 
- 柘枝引[zhè zhī yǐn]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后演为词牌,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参阅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词谱.柘枝引》。 
- 柘枝颠[zhè zhī diān]谓酷爱柘枝舞者。指宋寇准。 
- 桃枝竹[táo zhī zhú]1.亦作“桃支竹”。 2.竹之一种。 
- 挂枝儿[guà zhī ér]一作《倒挂枝儿》或《挂枝词》。民间曲调名。为北方民间曲调《打枣竿》流行至南方的改称。盛行于明天启、崇祯年间。一般七句四十一字,可加衬字,平仄韵通押。内容多写恋情。明代小说中常填此调,用于嘲谑。 
- 连枝草[lián zhī cǎo]苜蓿的别名。 
- 竹枝曲[zhú zhī qǔ]即竹枝。 
- 竹枝觞[zhú zhī shāng]用竹筒做成的酒杯。 
- 鐻枝兰鼓[jù zhī lán gǔ]古代钟鼓及其台架。借为饰有钟鼓台架花纹的美锦名。 
- 鸾枝花[luán zhī huā]花木名。 
- 柳枝词[liǔ zhī cí]唐代《新乐府.近代曲.杨柳枝词》的省称。 
- 一枝瓶[yī zhī píng]花瓶的一种。 
- 金枝叶[jīn zhī yè]见“金枝玉叶”。 
- 班枝花[bān zhī huā]即木棉花。 
- 竹枝歌[zhú zhī gē]即竹枝。 
- 琼枝班[qióng zhī bān]元初对亲王的别称。 
枝[zhī]字在结尾的词语
- 干枝[gàn zhī]干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以“甲﹑丙﹑戊﹑庚﹑壬”和“子﹑寅﹑辰﹑午﹑申﹑戌”相配,“乙﹑丁﹑己﹑辛﹑癸”和“丑﹑卯﹑巳﹑未﹑酉﹑亥”相配,共成六十组,用以纪年﹑月﹑日,周而复始,循环使用。最初用来纪日,后多用来纪年,现农历仍用之。 
- 逗节成枝[dòu jié chéng zhī]谓编缀故事情节。 
- 水横枝[shuǐ héng zhī]一种盆景。在南方暖和地区,取栀子的一段浸植于水钵,便可长出绿叶,叫水横枝。 
- 素枝[sù zhī]无花的树枝。 
- 灵枝[líng zhī]谓名门的后嗣。 
- 蟾枝[chán zhī]1.指桂枝。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多借指科举及第。 2.犹蟾桂。 
- 折桂枝[zhé guì zhī]犹折桂。 
- 緑荔枝[lǜ lì zhī]荔枝名。 皮为绿色,产于 四川省。宋 叶廷珪《海录碎事·鸟兽草木》:“緑荔枝,戎州 所出,肉熟而皮犹緑。”宋 陆游《感旧绝句》之二:“鹅黄酒边緑荔枝,摩訶池 上纳凉时。”自注:“緑荔枝出 叙州。”按,叙州 即 戎州,治所在今 四川省 宜宾市 西南。 
- 骈枝[pián zhī]骈:骈拇,脚的大拇指与二指并合而生。枝:枝指,手的大拇指旁歧生的一个手指。骈拇枝指。比喻多余无用的:撤销骈枝机构。 
- 须枝[xū zhī]像胡须般细长的梗枝。 
- 饊枝[sǎn zhī]馓子。 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悬先亡影像,祀以狮仙斗糖,蔴花饊枝,染五色苇架竹罩陈之。” 
- 横枝[héng zhī]1.佛家语。旁支,不是传衣钵的嫡系。 2.谓无端,无缘无故。 3.比喻是非。 4.梅花的一种。 
- 果枝[guǒ zhī]①果树上结果实的枝。②棉花植株上结棉桃的枝。 
- 桂枝[guì zhī]1.传说月中有桂树,因以“桂枝”指月。 2.“桂林一枝”的省言。喻登科及第。 3.中药名。即肉桂。可作中药。 4.古代妇女首饰步摇上的饰物。 
- 插枝[chā zhī]把植物的枝条插入土中,使之生根成长。亦指供栽插用的植物枝条或供瓶插的花枝。 
- 凡枝[fán zhī]普通的树。 
- 枯枝[kū zhī]无叶的干枝。 干枯的树枝 
- 压枝[yā zhī]1.亦称“压条”。一种植物繁殖技术,即把植物的枝条的一部分刮去表皮埋入土中,头端露出地面,等它生根以后把它和母株分开,使另成一个植株。 2.谓果实多,把树枝压低。 
- 穹枝[qióng zhī]犹高枝。 
- 繁枝[fán zhī]1.繁茂的树枝。 2.指繁杂的枝条。 
- 帝枝[dì zhī]帝王的宗族。 
- 枿枝[niè zhī]泛指树枝。 
- 弱枝[ruò zhī]1.比喻削弱地方势力。参见“强干弱枝”。 2.细的枝条。 
- 纠枝[jiū zhī]交错的树枝。 
- 鹊踏枝[què tà zhī]①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六十字,押平声韵。北宋时改名《蝶恋花》。②曲牌名。北曲仙吕宫、南曲商调均有。字句格律均与同名词牌不同。北曲常用于套曲《那吒令》曲牌之后。南曲用作过曲。 
- 桠枝[yā zhī]树木的分枝。 树木的分枝 
- 鹤膝枝[hè xī zhī]1.指竹。竹状如鹤膝,故名。 2.指梅枝。 
- 四枝[sì zhī]同“四肢”。 
- 丫枝[yā zhī]枝桠。 
- 橄榄枝[gǎn lǎn zhī]油橄榄的枝叶,西方用作和平的象征。 油橄榄的树枝,圣经故事中曾用它作为大地复苏的标志,后来西方国家把它用作和平象征 
- 佞枝[nìng zhī]传说为黄帝时的神草名。又叫指佞草,谓能指出佞人,故名。 
- 南枝[nán zhī]1.朝南的树枝。 2.比喻温暖舒适的地方。 3.借指梅花。 4.《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因以指故土,故国。 
- 柯枝[kē zhī]枝条。 
- 嫩枝[nèn zhī]1.通常为细长的树枝或幼嫩的枝条。2.抽出细长的初生枝(常指有蔓植物的嫩枝)。如:早熟倭瓜开始抽出细长的嫩枝。 
- 绿玉枝[lǜ yù zhī]传说中仙人用绿玉杖,因以绿玉枝为手杖之别称。 
- 一木之枝[yī mù zhī zhī]谓细小的木材。亦喻微薄的才力。 
- 枪枝[qiāng zhī]见“枪支”。 
- 侧枝[cè zhī]从主枝或副主枝上生长出的小枝。又叫单位枝。 植物主干的分枝 
- 竹枝[zhú zhī]1.竹子的小枝。 2.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诗人刘禹锡据以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后人所作也多咏当地风土或儿女柔情。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 3.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两体。 
- 树枝[shù zhī]树木的枝条。 从树的主干或大枝上生长的枝条;特指从主干上生长的枝条 
- 剪枝[jiǎn zhī]谓修整树木的枝丫。 
- 条枝[tiáo zhī]1.见“条支”。 2.树枝。 
- 疯枝[fēng zhī]农作物植株上不结果实的分枝。也叫疯杈。 棉花等植株上过旺生长的不结果实的分枝。也叫疯杈 
- 旁枝[páng zhī]1.谓旁生歧出。 2.侧生的枝条。 
- 攳枝[xún zhī]长枝。 
- 整枝[zhěng zhī]修剪植物的枝叶,使更好地生长。 
- 大夫枝[dài fū zhī]即大夫松。 
- 科枝[kē zhī]修剪芟除树木繁枝。 
- 風枝[fēng zhī]1.喻父母死亡,不得奉养。北周 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慟甚风枝,悲深霜露。”参见“风树”。 
- 雪枝[xuě zhī]1.粘结着雪的树枝。 2.遍开白花的树枝。 
- 垂枝[chuí zhī]果树的下垂枝条(如桃树)。 果树的下垂枝条(如桃树) 
- 宝相枝[bǎo xiāng zhī]一种毛笔的名称。 
- 隈枝[wēi zhī]果木名。实似荔枝﹐味甘可食。 
- 万年枝[wàn nián zhī]1.树名。即冬青。南朝齐谢朓《直中书省》诗:“风动万年枝,日华承露掌。”唐上官仪《咏雪应诏》:“幸因千里映,还绕万年校。”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万年枝,江左谓之冬青。”一说即檍木。见明杨慎《丹铅总录.花木》。 2.指年代悠久的大树。 
- 杨枝[yáng zhī]1.杨柳的枝条。旧俗于分别之际常折以送行。 2.梵语,译曰齿木。取杨柳等之小枝,将枝头咬成细条,用以刷牙,故又称杨枝。 3.指白居易的侍妾樊素。樊素善唱《杨枝曲》,故以曲名人。后常用以为典,亦泛指侍妾婢女或所思恋的女子。 
- 洪枝[hóng zhī]见“洪支”。 
- 歇枝[xiē zhī]谓果树在大量结果的次年或以后几年内结果很少﹐甚至不结果。也称养树。 果树在大量结果的次年或以后几年很少结果或不结果 
- 云枝[yún zhī]高耸入云的树枝。 
- 瑶枝[yáo zhī]玉枝,传说中仙树的树枝。 
- 百枝枝[bǎi zhī zhī]形容树枝杈丫纷出。比喻事情节外生枝。 
- 十二枝[shí èr zhī]见“十二支”。 
- 禅枝[chán zhī]寺庙禅堂周围的树木。 
- 欐枝[lì zhī]即荔枝。 
- 莺枝[yīng zhī]莺栖的树枝。多指柳枝。 
- 邛枝[qióng zhī]即邛杖。 
- 一枝[yī zhī]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晋张华《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2.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 3.一支。一个支派。 4.一支。犹言一队。 
- 九枝[jiǔ zhī]1.谓一干九枝的烛灯。亦泛指一干多枝的灯。 
- 緑玉枝[lǜ yù zhī]传说中仙人用绿玉杖,因以绿玉枝为手杖之别称。 
- 枒枝[yā zhī]树木枝叉。 
- 附枝[fù zhī]树木的分枝。 
- 樛枝[jiū zhī]向下弯曲的树枝。 
- 戚枝[qī zhī]外戚的旁支。 
- 别枝[bié zhī]1.谓花﹑叶离枝而落。 2.另一枝;斜枝。 
- 鹪枝[jiāo zhī]《庄子.逍遥游》:“鹩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后遂以“鹪枝”比喻聊可自慰的处境。 
- 花枝[huā zhī]1.开有花的枝条。 2.比喻美女。 
- 宗枝[zōng zhī]同“宗支”。 
- 柘枝[zhè zhī]1.柘枝舞的省称。 2.荔枝的一种。 
- 粉荔枝[fěn lì zhī]1.亦作“粉荔”。 2.唐代洛阳人家正旦以粉制成荔枝状作为节日食品。 
- 香枝[xiāng zhī]1.谓香气散溢于树枝。 2.花枝。 
- 饧枝[xíng zhī]一种油煎食品。 
- 豆枝[dòu zhī]豆类作物刚收获尚未脱粒的植株。 
- 锁南枝[suǒ nán zhī]1.曲牌名。属南曲双调﹐共九句。其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三﹑三﹑七﹑五﹑五﹑三﹑三﹑三﹑三。第四句可变为四字或六字。可用作小令﹐或用作过曲。 2.民间曲调名。开始流行于明代中叶。河南省传唱尤盛。有两种调子﹕一种字句短而较零碎﹐一种长短夹杂。歌声不同。 
- 杨柳枝[yáng liǔ zhī]1.乐府近代曲名。本为汉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至唐易名《杨柳枝》,开元时已入教坊曲。至白居易依旧曲作辞,翻为新声。其《杨柳枝词》之一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当时诗人相继唱和,均用此曲咏柳抒怀。七言四句,与《竹枝词》相类。参阅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乐府诗集》卷八一。 2.唐白居易有妓樊素,善唱《杨柳枝》,因以曲名人,代称樊素。 
- 钩枝[gōu zhī]亦作“钩枝”。枝丫交错。 
- 高枝[gāo zhī]1.高树枝。 2.比喻高的地位或地位高的人。 
枝[zhī]字的成语
- 枝叶扶疏[zhī yè fú shū]①形容枝叶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②比喻分析事理详明缜密。③比喻兴旺发展。 
- 细枝末节[xì zhī mò jié]末节:小事情,小节。细小的树枝,策末的环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 攀高枝儿[pān gāo zhīr]指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比喻人想往高处攀。 指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有的地区说“巴高枝儿” 
- 左枝右梧[zuǒ zhī yòu wú]犹左支右吾。 
- 枝繁叶茂[zhī fán yè mào]枝叶繁密茂盛。 枝条繁多,绿叶茂密。比喻后代子孙很多愿人间天上共效绸缪,贺郎君玉润冰清,祝小姐枝繁叶茂。——明. 孙柚《琴心记.鱼水重谐》 
- 节外生枝[jié wài shēng zhī]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 攀援桂枝[pān yuán guì zhī]旧指科举及第。 
- 失枝脱节[shī zhī tuō jié]比喻因关照呼应不周而造成失误或差错。 
- 粗枝大叶[cū zhī dà yè]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 
- 加叶添枝[jiā yè tiān zhī]为了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述或转述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 
- 强枝弱本[qiáng zhī ruò běn]比喻地方势力强于中央,成尾大不掉之势。 
- 桂枝片玉[guì zhī piàn yù]“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的省言。指登科及第。 
- 辞有枝叶[cí yǒu zhī yè]枝叶:比喻琐细的言辞,形容言辞虚美琐细。 
- 千仞无枝[qiān rèn wú zhī]比喻人品正直。 
- 连理枝[lián lǐ zhī]两棵树的枝条连生在一起。比喻夫妻恩爱。 
- 枝布叶分[zhī bù yè fēn]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 
- 琼枝玉树[qióng zhī yù shù]指披上冰雪的树木。也比喻品格高洁的人。 
- 桂林一枝[guì lín yī zhī]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 
- 千枝万叶[qiān zhī wàn yè]树的枝叶很多。形容关系错综复杂。 
- 枝源派本[zhī yuán pài běn]指寻根究源,寻求和追究事物的根本。 
- 枝分叶散[zhī fēn yè sàn]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同“枝布叶分”。 
- 鼷腹鹪枝[xī fù jiāo zhī]比喻欲望有限。 
- 同气连枝[tóng qì lián zhī]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比喻兄弟之亲,骨肉相连我自然爱我的弟弟,我们原是同气连枝的。——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八.横滨》 
- 枝木之冠[zhī mù zhī guān]谓华饰之冠。 
- 一枝自足[yī zhī zì zú]一枝:一根枝杈;足:满足。有一根枝杈也就满足了。比喻能得到维持生活的一席之地出就知足了。 
- 枝词蔓语[zhī cí màn yǔ]指繁冗芜杂的言辞。亦作“枝辞蔓语”。 
- 添枝加叶[tiān zhī jiā yè]在树干上添上些枝叶。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不恰当地夸张或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使之走样 
- 金枝玉叶[jīn zhī yù yè]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旧指皇族子孙,也比喻出身高贵的或娇弱的女子 
- 骈拇枝指[pián mǔ zhī zhǐ]骈母:脚上的拇指与第二趾合成一趾;枝指:手上大拇指帝多生一指。比喻多余的、无用的东西。 
- 枯枝再春[kū zhī zài chūn]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 枝叶旁牒[zhī yè páng dié]牒:牒谱,古时用来记载宗族家谱。枝杈上的叶子,旁边的牒谱。比喻旁系亲属。 
- 本固枝荣[běn gù zhī róng]主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 主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 
- 标枝野鹿[biāo zhī yě lù]标枝,树梢之枝,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无为;野鹿,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后指太古时代。 
- 百尺无枝[bǎi chǐ wú zhī]比喻罕见的大而有用之材。 
- 巴高枝儿[bā gāo zhī ér]比喻高攀。 
- 一枝春信[yī zhī chūn xìn]指梅花开放。 
- 魏鹊无枝[wèi què wú zhī]比喻贤才无所依存。 
- 枝末生根[zhī mò shēng gēn]树木的枝梢上生根。比喻不合事理,不可能。 
- 南枝北枝[nán zhī běi zhī]南枝向暖,北枝受寒。比喻彼此处境的苦乐不同。 
- 枝附影从[zhī fù yǐng cóng]枝条附着树干,影子随从形体。比喻追随模访。 
- 一枝春[yī zhī chūn]用作梅花的别名或别后相思之意。 
- 枝别条异[zhī bié tiáo yì]比喻头绪纷乱。 
- 巴结高枝[bā jié gāo zhī]高枝:比喻权贵。向权贵献媚取宠。 
- 正枝正叶[zhèng zhī zhèng yè]正:纯正。纯正的枝叶。比喻嫡系子孙。 
- 枝流叶布[zhī liú yè bù]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同“枝布叶分”。 
- 一枝之栖[yī zhī zhī qī]栖:鸟停留在树上。泛指一个工作位置。 
- 共枝别干[gòng zhī bié gàn]比喻一个教师传授下来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 
- 词无枝叶[cí wú zhī yè]词:言词,词句。形容文字简炼,无枝蔓之辞。 
- 枯枝败叶[kū zhī bài yè]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 
- 有枝有叶[yǒu zhī yǒu yè]形容真切详尽。 
- 琼林玉枝[qióng lín yù zhī]琼:赤色玉。比喻人的资质高洁。 
- 寻枝摘叶[xún zhī zhāi yè]比喻追求事物次要的、非根本的东西。 专注意不重要的、非本质性的事物及其方面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 宋. 严羽《诗评》 
- 鹪鹩一枝[jiāo liáo yī zhī]鹪鹩:小鸟名,以麻发为窝,系于树枝。鹪鹩做窝,只占用一根树枝。比喻一个安身之处或一个工作位置。 
- 柔枝嫩条[róu zhī nèn tiáo]柔嫩的枝条。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 
- 松枝挂剑[sōng zhī guà jiàn]比喻重信义的美德。 
- 连理分枝[lián lǐ fēn zhī]比喻夫妻分离。 
- 胡枝扯叶[hú zhī chě yè]指东拉西扯,不着边际。 
- 抱枝拾叶[bào zhī shí yè]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横生枝节[héng shēng zhī jié]枝节:比喻细小或旁出的事情。比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意外地发生了一些麻烦事。 比喻意外地产生一些枝节问题,影响主要问题的顺利解决 他又不敢去瞧,生怕又横生枝节。——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 
- 巢林一枝[cháo lín yī zhī]指鹪鹩筑巢,只不过占用一根树枝。后以之比喻安本分,不贪多。 
- 骈枝俪叶[pián zhī lì yè]指偶句俪辞。 
- 繁华损枝[fán huá sǔn zhī]比喻文采过于华丽,将损及文章内容。 
- 连枝共冢[lián zhī gòng zhǒng]比喻爱情坚贞不渝。 
- 枝干相持[zhī gàn xiāng chí]比喻相互扶持。同“枝叶相持”。 
- 剪枝竭流[jiǎn zhī jié liú]比喻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玉枝金叶[yù zhī jīn yè]原形容花木美好嫩弱的枝叶。后比喻皇亲国戚以及出身高贵的人。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 言无枝叶[yán wú zhī yè]枝叶:比喻琐细的言辞。形容言词文字简洁,没有枝蔓的言词。 
- 根朽枝枯[gēn xiǔ zhī kū]树根腐烂枝叶就会枯萎。比喻事物的存在丧失了根本,就会衰亡。 
- 连枝并头[lián zhī bìng tóu]连理枝和并头莲。比喻美满的婚姻。 
- 繁枝细节[fán zhī xì jié]繁多且细小的枝节。比喻事物的琐细部分。 
- 不蔓不枝[bù màn bù zhī]蔓:藤蔓,引伸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 青枝绿叶[qīng zhī lǜ yè]①青绿色的枝叶。多指生长茂盛的树木。②比喻年轻。 
- 连枝带叶[lián zhī dài yè]同根所生的枝叶。常比喻兄弟之间的密切关系。 
- 枝对叶比[zhī duì yè bǐ]枝叶相对并列。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 
-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 比翼连枝[bǐ yì lián zhī]比翼:鸟名。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 强干弱枝[qiáng gān ruò zhī]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 金枝花萼[jīn zhī huā è]比喻皇室的子孙后代。 
枝[zhī]字在开头的词语
- 枝河[zhī hé]支流。 
- 枝说[zhī shuō]支离破碎之说。 
- 枝如[zhī rú]复姓。春秋楚有枝如子躬。见《左传.昭公十三年》。 
- 枝附[zhī fù]1.指依附的部属。 2.犹依附。 
- 枝鹊[zhī què]汉宫观名。 
- 枝桠[zhī yā]枝杈。 枝杈 
- 枝杈[zhī chà]树木上分杈的小枝子。 植物主干上杈出的旁枝 
- 枝节[zhī jié]比喻细小或横生旁出的事情:枝节问题|横生枝节|世事多枝节。 
- 枝头干[zhī tóu gàn]1.没有摘下而在树枝上变干的果子。 2.喻滞留原职,久不升迁。 
- 枝节问题[zhī jié wèn tí]1.旁出或附带的问题。2.较次要的问题。 
- 枝叶[zhī yè]1.枝条和树叶。 2.喻同宗的旁支。 3.比喻臣僚,部属。 4.比喻从属的次要的事物。 5.喻琐碎﹑浮华的言词。 6.犹枝节。比喻在问题之外又派生出的新问题。 
- 枝梧[zhī wú]1.斜而相抵的支柱。引申为对抗,抵挡。 2.支撑,支持。 3.犹支吾。说话含混躲闪。 
- 枝水[zhī shuǐ]犹支流。 
- 枝属[zhī shǔ]旁系亲属。 
- 枝离[zhī lí]支离,残缺。 
- 枝末[zhī mò]1.树枝的梢头。参见“枝末生根”。 
- 枝格[zhī gé]1.长枝条。 2.抵抗,格斗。 
- 枝庶[zhī shù]嫡长子以外的支系。 
- 枝柯[zhī kē]1.枝条。 2.比喻次要的事物。 
- 枝津[zhī jīn]支流。 
- 枝辅[zhī fǔ]辅佐,辅弼。 
- 枝丫[zhī yā]树木的枝杈:修剪枝丫。 
- 枝斯[zhī sī]古代传说中的美玉名。 
- 枝栖[zhī qī]《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后因以“枝栖”喻托身之地。 
- 枝渎[zhī dú]支流。 
- 枝孙[zhī sūn]支庶后裔。 
- 枝干[zhī gàn]1.树枝和树干。 2.喻大宗与旁支。 3.谓枝附于干。喻关系密切。 4.支干。天干地支。 
- 枝碎[zhī suì]支离琐碎。 
- 枝戚[zhī qī]宗族旁支。 
- 枝嗣[zhī sì]旁支的子嗣。 
- 枝持[zhī chí]支撑,支持。 
- 枝赘[zhī zhuì]枝岔,赘瘤。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 
- 枝刃[zhī rèn]某些兵器顶端呈杈枝形的锋刃。 
- 枝接[zhī jiē]常用的一种嫁接方法。从优良的健康母树上选取一段枝条,把较粗的一端削成楔形,插入砧木的切口内,然后用麻布条或塑料带绑扎,经培育而成活为新的植株。一般在秋末或初春进行。 
- 枝苗[zhī miáo]树枝与树苗。比喻亲属与后代。 
- 枝头[zhī tóu]树梢;树枝上。 
- 枝川[zhī chuān]支流。 
- 枝枝节节[zhī zhī jié jié]1.指种种情节。 2.谓以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方式(进行或处理)。 3.比喻横生旁出的事情。 4.犹言支支吾吾。形容说话含糊躲闪。 
- 枝党[zhī dǎng]依附的党羽。 
- 枝牚[zhī chēng]见“枝撑”。 
- 枝游[zhī yóu]散乱游离。 
- 枝蔓[zhī màn]1.枝条和藤蔓。 2.比喻牵连,株连。 3.比喻冗词赘句。 4.喻繁冗,不简洁。 枝条和藤蔓,比喻纠缠牵连或烦琐纷杂枝蔓不切者即行删除 
- 枝流[zhī liú]支流。流入干流或由干流分泻的河流。 
- 枝胄[zhī zhòu]分支后裔。 
- 枝举[zhī jǔ]枝条四举。比喻派生事物纷繁。 
- 枝繁[zhī fán]繁琐。 
- 枝胤[zhī yìn]后代子孙。 
- 枝分[zhī fēn]分支,分岔。 
- 枝援[zhī yuán]支援。支持和援助。 
- 枝体[zhī tǐ]肢体。枝,通“肢”。 
- 枝梢[zhī shāo]1.亦作“枝稍”。 2.树枝末端。 3.比喻事情的细节。 树枝的顶端 
- 枝策[zhī cè]谓举杖以击节。《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成玄英疏:“枝,柱也。策,打鼓杖也,亦言击节杖也。”陆德明释文引崔譔曰:“举杖以击节。”一说,谓拄杖。王先谦集解:“枝策者,拄其策而不击。” 
- 枝撑[zhī chēng]1.亦作“枝牚”。指建筑物中起支撑作用的梁柱。 2.支撑,支持。 
- 枝蕚[zhī è]枝上的花萼。喻旁支宗族。 
- 枝杂[zhī zá]谓文章枝蔓杂乱。 
- 枝拘[zhī jū]1.附着于枝。《淮南子.修务训》:“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高诱注:“燕枝拘,言其着树如燕附枝也。”一说,木之曲枝,引申为屈曲。 2.喻拘困。 
- 枝子[zhī zi]由植物主干分出来的较细的茎。 由植物的主干或次主干上分出来的较细的茎 
- 枝杪[zhī miǎo]树木枝条的梢头。 
- 枝借[zhī jiè]犹寄居,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