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秋相关字典
秋[qiū]字在开头的词语
- 秋祭[qiū jì]秋季的祭祀。 
- 秋井[qiū jǐng]犹金井。陵墓。 
- 秋照[qiū zhào]秋日。 
- 秋稔[qiū rěn]秋季的收成。 
- 秋风客[qiū fēng kè]指汉武帝。武帝曾作《秋风辞》﹐故称。 
- 秋玉[qiū yù]秋日的玉。多用以比喻光洁清凉的竹席。 
- 秋杀[qiū shā]犹秋刑。 
- 秋场[qiū chǎng]秋收使用的打谷场。 
- 秋澄[qiū chéng]谓秋日天空清澈明亮。 
- 秋涨[qiū zhǎng]秋日江河水上涨。 
- 秋凉[qiū liáng]亦作“秋涼”。1.秋季天气凉爽。亦指秋凉季节。2.指秋天的寒气。 
- 秋觐[qiū jìn]古代诸侯秋季朝见天子。 
- 秋秋翐翐[qiū qiū zhì zhì]飞扬貌。 
- 秋嶂[qiū zhàng]秋日的山峦。 
- 秋迳[qiū jìng]见“秋径”。 
- 秋暮[qiū mù]1.秋日的傍晩。 2.深秋。 
- 秋千[qiū qiān]体育活动用具。在木架或铁架上悬挂两根长绳,下拴横板。人在板上或站或坐,两手握绳,利用脚蹬板的力量在空中前后摆动。 游戏用具,将长绳系在架子上,下挂蹬板,人随蹬板来回摆动 
- 秋芜[qiū wú]秋草。 
- 秋季[qiū jì]1.秋末。 2.一年四季的第三季﹐当农历七月至九月。 夏季与冬季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中自秋分日起算到冬至日为止 
- 秋雕[qiū diāo]1.亦作“秋凋”。 2.秋日草木凋零。 
- 秋典[qiū diǎn]1.指刑律法典。 2.指刑部。 
- 秋赛[qiū sài]秋日酬神的祭祀活动。 
- 秋豪[qiū háo]见“秋毫”。 
- 秋獮[qiū xiǎn]国君秋季狩猎之称。 《左传·隐公五年》:“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司马法·仁本》:“天下既平,天子大愷,春蒐秋獮,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南朝 梁 沉约《均圣论》:“春蒐免其怀孕,夏苗取其害穀,秋獮冬狩,所害诚多。”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乾隆 二十三年,巡幸 木兰,举秋獮之礼。” 
- 秋务[qiū wù]秋季的农事。 
- 秋社[qiū shè]1.古代秋季祭祀土神的日子。 2.近代南社诸人为纪念秋瑾在西湖结集的诗社。 
- 秋霰[qiū xiàn]犹秋霜。 
- 秋登[qiū dēng]1.秋季谷物成熟。 2.秋日登临。 
- 秋液[qiū yè]《周礼.秋官.司烜氏》:“以鉴取明水于月。”《淮南子.天文训》:“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高诱注:“月盛时以﹝方诸﹞向月下﹐则水生﹐以铜盘受之﹐下水数滴。”后因以“秋液”指月。 
- 秋径[qiū jìng]亦作“秋迳”。秋日荒凉的小路。 
- 秋芸[qiū yún]古人于秋日常采芸草置书中以辟蠹虫﹐故借以指书卷。芸﹐香草。 
- 秋获[qiū huò]秋季收割庄稼。 
- 秋阳[qiū yáng]1.烈日。 2.秋天的阳光。 
- 秋箨[qiū tuò]秋日的竹壳。喻脆弱易掉落之物。 
- 秋清[qiū qīng]1.秋日气候清爽。 2.酒名。 
- 秋引[qiū yǐn]商声曲调。 
- 秋岚[qiū lán]秋日山林的烟霭雾气。 
- 秋胡妇[qiū hú fù]秋胡之妻。诗文中常用以为节义烈女的典型。 
- 秋孰[qiū shú]见“秋熟”。 
- 秋露[qiū lù]1.秋日的露水。 2.指清酒。 3.南朝梁江淹《别赋》有“秋露如珠”之句﹐后因以“秋露”喻明珠。 
- 秋妇[qiū fù]指秋胡妻。 
- 秋祓[qiū fú]秋季除灾去邪的祭祀。 
- 秋庄稼[qiū zhuāng jià]秋季收割的农作物。 
- 秋胡戏[qiū hú xì]“秋胡戏妻”的歇后语。指妻。 
- 秋箭[qiū jiàn]秋日计时的漏箭。借指秋时。 
- 秋征[qiū zhēng]秋季征收田赋。 秋收后政府征收公粮 
- 秋榜[qiū bǎng]秋试后所发的榜。亦借指秋试。 
- 秋眼[qiū yǎn]谓秋来眼中所见。 
- 秋芳[qiū fāng]秋日开放的花朵﹐多指菊花。 
- 秋杪[qiū miǎo]暮秋﹐秋末。 
- 秋华[qiū huá]1.秋花。 2.指菊花。 
- 秋老虎[qiū lǎo hǔ]立秋后重新出现的短期炎热天气。持续天数约七天至半个月。此时,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连日晴朗,日射强烈,气温不断回升,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名。 在中国,指立秋以后仍然十分炎热的天气 
- 秋籁[qiū lài]犹秋声。 
- 秋吹[qiū chuī]秋风。 
- 秋灌[qiū guàn]秋天浇灌农田。 秋天浇灌农田 
- 秋县[qiū xiàn]秋收时的畿内县邑。 
- 秋穑[qiū sè]秋季农事。指秋收。 
- 秋千节[qiū qiān jié]清明节的别称。 
- 秋蜩[qiū tiáo]秋蝉。 
- 秋战[qiū zhàn]1.指秋季防御外族骚扰边境的战事。 2.指秋试。 
- 秋报[qiū bào]1.古代秋日祭祀社稷﹐以报神佑。 2.秋季得到的报答。指收获。 
- 秋烟[qiū yān]1.秋日的烟霭。 2.比喻易于消失的事物。 
- 秋胶[qiū jiāo]《周礼.考工记.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郑玄注:“三材﹐胶﹑丝﹑漆。”贾公彦疏:“干﹑角﹑筋须三材乃合﹐则秋是作弓之时。”后因以“秋胶”指弓弩或射艺。 
- 秋思[qiū sī]秋日寂寞凄凉的思绪。 
- 秋噫[qiū yī]秋声。 
- 秋年[qiū nián]犹秋季。 
- 秋种[qiū zhǒng]1.秋播的种子。 2.秋庄稼。 
- 秋禊[qiū xì]1.亦作“秋稧”。 2.古人于农历七月十四日至水滨举行的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 
- 秋汉[qiū hàn]秋季的天河。 
- 秋节[qiū jié]1.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参见“中秋”。 2.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3.泛指秋季。 
- 秋蕖[qiū qú]秋荷。 
- 秋卿[qiū qīng]1.《周礼》以秋官司寇掌刑狱﹐后世因称刑部长官为秋卿。 2.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以卫尉为卫尉卿﹐廷尉为廷尉卿﹐将作大匠为大匠卿﹐三卿总为秋卿。参阅《隋书.百官志上》。 
- 秋暑[qiū shǔ]1.犹残暑。 2.秋季的炎热气候。 
- 秋豫[qiū yù]《晏子春秋.问下一》:“春省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后因以“秋豫”谓帝王秋季出游﹐视民收获之丰歉﹐以助其不足者。 
- 秋学[qiū xué]指旧时秋季开馆的乡塾。 
- 秋蓂[qiū mì]秋日的蓂荚。蓂荚﹐古代传说中的瑞草。 
- 秋殿[qiū diàn]冷落的宫殿;秋日的殿堂。 
- 秋晖[qiū huī]1.秋日的阳光。 2.喻年长﹐老成。 
- 秋粮[qiū liáng]旧时官府秋季所征收的田赋。 秋季收得来的粮食 
- 秋蒐[qiū sōu]秋日畋猎。《春秋·昭公八年》:“秋蒐于 红。”《穀梁传·桓公四年》:“四时之田(畋),皆为宗庙之事也。春曰田,夏曰苗,秋曰蒐,冬曰狩。” 
- 秋胡[qiū hú]春秋鲁人﹐婚后五日﹐游宦于陈﹐五年乃归﹐见路旁美妇采桑﹐赠金以戏之﹐妇不纳。及还家﹐母呼其妇出﹐即采桑者。妇斥其悦路旁妇人﹐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愤而投河死。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鲁秋洁妇》。后以“秋胡”泛指爱情不专一的男子。 
- 秋怨[qiū yuàn]秋日的悲怨情绪。 
- 秋明[qiū míng]1.犹秋月。 2.秋天明洁的天空。 
- 秋播[qiū bō]秋季播种。 秋季播种 
- 秋残[qiū cán]1.犹残秋。谓秋季将尽。 2.指秋日萧条衰败的景象。 
- 秋意[qiū yì]1.秋季凄清萧瑟的景观和气象。 2.态度冷淡。 
- 秋听[qiū tīng]犹秋声。 
- 秋宪[qiū xiàn]1.指司法﹑监察官员及官署。 2.刑法。 
- 秋河[qiū hé]即银河。 
- 秋深[qiū shēn]深秋。指晩秋时节。 
- 秋后[qiū hòu]1.立秋以后。 2.指秋收以后。 
- 秋成[qiū chéng]1.秋季成熟。 2.收获;收成。 3.指秋季成熟的庄稼。 
- 秋斋[qiū zhāi]秋日的书斋。 
- 秋料[qiū liào]秋季结纳的赋税数额。 
- 秋高[qiū gāo]谓秋日天空澄澈﹑高爽。 
- 秋宫[qiū gōng]犹西宫。后妃所居宫﹐亦以指后妃。 
- 秋尝[qiū cháng]古代天子与诸侯于秋季举行的宗庙之祭。 
- 秋扇[qiū shàn]1.汉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絶。”后因以“秋扇”比喻妇女年老色衰而见弃。 2.秋日团扇。 
- 秋灰[qiū huī]古代以苇膜烧制的灰置于律管中以候气﹐至某一节气﹐则灰从中飞出。秋灰﹐指秋季从中飞出的灰﹐谓秋已至。 
- 秋帛[qiū bó]供作秋衣的帛。 
- 秋伯[qiū bó]古代秋官的属官。 
- 秋收[qiū shōu]秋季收获农作物。 秋季收获农作物。也指秋天所收获的农作物秋收大忙季节今年的秋收比去年强 
- 秋直[qiū zhí]秋日值夜。 
- 秋点[qiū diǎn]秋日报更的点声。 
- 秋坻[qiū dǐ]田陇中的秋收。 
- 秋兔毫[qiū tù háo]指毛笔。因用秋季兔的毫毛所制﹐故称。 
- 秋祠[qiū cí]秋祭。 
- 秋霁[qiū jì]秋日雨后天晴。 
- 秋捷[qiū jié]秋试中式。 
- 秋绪[qiū xù]犹秋序。 
- 秋荚[qiū jiá]犹秋实。 
- 秋砧[qiū zhēn]秋日捣衣的声音。 
- 秋景[qiū jǐng]秋天的景色。 
- 秋稼[qiū jià]秋季的庄稼。 
- 秋士[qiū shì]迟暮不遇之士。 
- 秋姿[qiū zī]犹老态。 
- 秋厉[qiū lì]秋日肃杀严厉之气。 
- 秋霭[qiū ǎi]秋日的烟霭。 
- 秋声赋[qiū shēng fù]赋篇名。北宋欧阳修作。文中以各种比喻描摹秋声,将无形的秋声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最后引发出对人生、自然的深沉感慨。语言夸张,声势宏大,音节优美,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名篇。 
- 秋蓬[qiū péng]秋季的蓬草。因已干枯﹐易随风飘飞﹐故亦以喻飘泊不定。 
- 秋旸[qiū yáng]秋阳﹐烈日。 
- 秋令[qiū lìng]1.秋季的气候。 2.秋季。 
- 秋心[qiū xīn]秋日的心绪。多指因秋来而引起的悲愁心情。 
- 秋棘[qiū jí]秋草。棘﹐草木之有刺者。 
- 秋方[qiū fāng]1.西方。 2.指人的晩年﹐暮年。 
- 秋木[qiū mù]秋日的树木。 
- 秋海棠[qiū hǎi táng]①双子叶植物,秋海棠科。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叶卵形。秋季开花,淡红色。是中国著名花卉。全草可入药,有健胃、活血、止血和清热作用。②长篇小说。秦瘦鸥作。1942年发表。京剧旦角演员秋海棠与军阀袁宝藩之妾罗湘绮相爱,生下女儿梅宝。袁宝藩得知此事,令人毁坏秋海棠面容。秋海棠挈女回乡。袁宝藩死后,秋海棠与罗湘绮相遇,时秋已重病缠身,为不致连累母女,跳楼自杀。 
- 秋兴[qiū xìng]1.秋日的情怀和兴会。 2.指本有某种感慨﹐于秋日而发。 
- 秋碧[qiū bì]指秋日澄碧的天空。 
- 秋靮[qiū dí]指马缰绳。 
- 秋吟[qiū yín]1.秋日吟唱。 2.指吟咏秋景的诗作。 
- 秋波[qiū bō]①秋天的水波。②比喻美女清亮的眼睛:暗送秋波。 
- 秋程[qiū chéng]秋日的旅程。 
- 秋韵[qiū yùn]犹秋声。 
- 秋醪[qiū láo]秋日酿成的酒。 
- 秋枯[qiū kū]秋日枯萎的枝叶。 
- 秋飙[qiū biāo]秋风。 
- 秋至[qiū zhì]秋分。 
- 秋霜[qiū shuāng]1.秋日的霜。 2.常用以比喻威势盛大﹑品质高洁﹑言辞严厉﹑心志壮烈。 3.喻白发。 4.喻剑。 
- 秋半[qiū bàn]秋季过半之时;中秋。 
- 秋朔[qiū shuò]秋初。 
- 秋收起义[qiū shōu qǐ yì]1927年9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起义部队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毛泽东、卢德铭指挥下,一度占领了醴陵、浏阳和一些集镇,因敌我力量悬殊,进攻长沙的计划无法实行,于19日在浏阳文家市会合。20日,毛泽东率队伍向位于湖南、江西边界的井冈山进发。途中在永新县三湾村进行改编,10月下旬到达井冈山地区,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和领导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一带工农举行的武装起义 
- 秋香色[qiū xiāng sè]暗黄色。 
- 秋闺[qiū guī]秋日的闺房。指易引秋思之所。 
- 秋曦[qiū xī]秋日的阳光。 
- 秋女[qiū nǚ]犹秋娘。喻美人。 
- 秋零[qiū líng]秋气肃杀﹐景物凋零。 
- 秋荐[qiū jiàn]即秋贡。 
- 秋曹[qiū cáo]刑部的别称。 
- 秋月[qiū yuè]1.秋夜的月亮。 2.秋季。 
- 秋事[qiū shì]秋日农事。 
- 秋讲[qiū jiǎng]秋季讲学。 
- 秋火[qiū huǒ]1.秋季的大火星。 2.秋天的萤火。 
- 秋孟[qiū mèng]即孟秋。指农历七月。 
- 秋怀[qiū huái]秋日的思绪情怀。 
- 秋吟蛬[qiū yín qióng]蟋蟀的别名。 
- 秋坊[qiū fāng]太子的寝宫。 
- 秋游[qiū yóu]1.近人康有为所拟历法﹐以春分为元朔﹐由春分而夏至,再到秋分﹑冬至﹐分一年为四游。秋游为其中之一。 2.秋日旅游。 
- 秋姑[qiū gū]古时传说中食婴儿的老妇。 
- 秋螀[qiū jiāng]秋日的鸣虫。多指蟋蟀。 
- 秋谳[qiū yàn]犹秋审。 
- 秋严[qiū yán]谓秋气肃杀。 
- 秋信[qiū xìn]秋季到来的信息。 
- 秋鲭[qiū qīng]见“秋鲊”。 
- 秋决[qiū jué]旧时于秋季处决犯人。 
- 秋狝[qiū xiǎn]国君秋季狩猎之称。 
- 秋色[qiū sè]1.秋日的景色﹑气象。 2.与秋时相应的颜色。指白色。 
- 秋光[qiū guāng]1.秋日的阳光。 2.秋日的风光景色。 
- 秋还[qiū hái]秋至。 
- 秋泪[qiū lèi]1.秋日的眼泪。 2.喻秋时的露水。 
- 秋娥[qiū é]老宫娥。 
- 秋贡[qiū gòng]1.秋季进贡。 2.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称。 
- 秋稧[qiū xì]见“秋禊”。 
- 秋皛[qiū xiǎo]谓秋空晴朗明净。 
- 秋毫[qiū háo]1.亦作“秋豪”。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喻细微之物。 2.指毛笔。 秋季鸟兽的毫毛。形容极小的事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记.项羽本纪》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循规蹈矩无损秋毫 
- 秋敛[qiū liǎn]1.秋季收取。 2.秋收。 
- 秋赋[qiū fù]犹秋贡。 
- 秋红[qiū hóng]指秋日熟透泛红的果实。 
- 秋糯[qiū nuò]雪白的糯米。 
- 秋搜[qiū sōu]秋日畋猎。 
- 秋科[qiū kē]秋季举行的科举考试。 
- 秋律[qiū lǜ]古人以四季与十二律相配﹐因称秋季为秋律。 
- 秋放[qiū fàng]指官府秋日向民间放债。 
- 秋爽[qiū shuǎng]秋日的凉爽之气。 
- 秋衣[qiū yī]1.秋日所穿的衣服。 2.特指征戍军士的寒衣。 
- 秋原[qiū yuán]秋日的原野。 
- 秋蟾[qiū chán]秋月。 
- 秋期[qiū qī]1.谓男女相约聚会的日期。语出《诗.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指七夕。牛郎织女约会之期。 3.秋试的日期。 
秋[qiū]字在结尾的词语
- 正秋[zhèng qiū]仲秋。农历八月。 
- 彪炳千秋[biāo bǐng qiān qiū]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 
- 唐槐秋[táng huái qiū]唐槐秋(1898-1954)戏剧活动家、演员、导演。湖南湘乡人。早年赴法国学习航空机械。1925年回国,参加南国社及广东戏剧研究所。1933年组织中国旅行剧团,演出中外名剧,对推动演剧职业化,提高话剧演出艺术水平有较大影响。 
- 不及秋[bù jí qiū]唐服装名,即短裤。意谓不到秋凉即须易装。 
- 霜秋[shuāng qiū]深秋。 
- 素秋[sù qiū]1.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 2.比喻衰老﹑迟暮。 
- 麦秋[mài qiū]麦子成熟的时候,一般在夏季: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 
- 前秋[qián qiū]去年秋天。 
- 桂秋[guì qiū]仲秋。农历八月,桂花飘香,故名。 
- 竹秋[zhú qiū]宋赞宁《笋谱》:“凡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若笋﹐以鞭行时分芽﹑露白月为春……及乎外苞内实﹐冒土而生﹐当二三月为秋。”故称农历二月为“竹秋”。 
- 摸秋[mō qiū]一种求子息的风俗。 
- 望秋[wàng qiū]1.盼望秋收。 2.接近秋天。参见“望秋先零”。 
- 严秋[yán qiū]肃杀的秋天。 
- 早秋[zǎo qiū]初秋。 入秋不久;刚过立秋之时 
- 末秋[mò qiū]秋末。指农历九月。 
- 春秋[chūn qiū]①年岁;光阴:苦度春秋|他在讲台上耕耘了四十个春秋。②泛指历史:甘洒热血写春秋。③时代名。因鲁国编年史《春秋》得名。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这个时期。④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⑤古代史书的通称。 
- 马秋[mǎ qiū]驾车时络于马后的革带。 
- 思秋[sī qiū]悲秋。 
- 杜秋[dù qiū]即杜秋娘。亦代指妓女。 
- 寒秋[hán qiū]深秋。 深秋 
- 新秋[xīn qiū]1.初秋。 2.指今秋。 
- 晩秋[wǎn qiū]秋季的末期。指农历九月。 
- 凛秋[lǐn qiū]寒冷的秋天:凛秋暑退,熙春寒往。 
- 髀秋[bì qiū]马鞍上的皮带。亦为马桶上篾箍的谐音。 
- 钿秋[diàn qiū]镶嵌金﹑银﹑玉﹑贝等物﹐勒于牛马股后的革带。 
- 秃秋[tū qiū]见“秃鹙”。 
- 横秋[héng qiū]1.充塞秋天的空中。 2.形容人的气势之盛。 3.形容老气。 4.比喻美女的眼睛。秋,秋水。比喻女子眼神。 
- 汉宫秋[hàn gōng qiū]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杂剧剧本。元代马致远作。写汉代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剧本以描写汉元帝为主,通过他对昭君的思念,斥责了将相的怯懦自私。戏曲、曲艺中有不少以此为题材的作品,但大多以描写昭君为主。 
- 防秋[fáng qiū]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 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 
- 高秋[gāo qiū]1.天高气爽的秋天。 2.深秋。 秋高气爽的时节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南朝齐. 谢脁《谢宣城集.奉和隋王殿下》 
- 兼秋[jiān qiū]形容时间长久。 
- 悲秋[bēi qiū]对萧瑟秋景而伤惑。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看到秋无草木凋零而感到伤悲闲庭欹枕正悲秋。——刘兼诗 
- 如隔三秋[rú gé sān qi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常用来形容情人之间思慕殷切,也可用于形容良师益友之间的思念之情)。 
- 九秋[jiǔ qiū]1.指秋天。晋 张协《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飇。”南朝 宋 谢灵运《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萧索。”唐 杜甫《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华罗庚《病中斗·寄老战友》诗:“我身若蒲柳,难经九秋风。” 
- 芟秋[shān qiū]立秋后锄草、松土,使农作物早熟、子实饱满。 立秋后锄草、松土,使农作物早熟、子实饱满 
- 稚秋[zhì qiū]初秋;刚到秋天。 
- 阳秋[yáng qiū]即《春秋》,记历史的书。晋简文帝母叫郑阿春,为避讳,遂改“春秋”为“阳秋”。 
- 千秋[qiān qiū]1.一千年,泛指很长久的时间:~万代。~功过。 
- 富春秋[fù chūn qiū]见“富于春秋”。 
- 塞上秋[sài shàng qiū]词牌名。即“天浄沙”。宋无名氏有“塞上清秋早寒”句,因名。单调,二十八字,二体。见《词谱》卷一。 
- 金秋[jīn qiū]指秋季:金秋季节ㄧ金秋菊展。 
- 立秋[lì qiū]交立秋节气;秋季开始:立了秋,把扇丢。 
- 鼓秋[gǔ qiū]1.摆弄。如:我很喜欢鼓秋一些小玩意。2.煽动;怂恿。如:有话当面讲,不要背后乱鼓秋。3.也说“鼓揪”。 
- 大长秋[dà cháng qiū]官名。汉置﹐为皇后近侍﹐多由宦官充任。其职掌为宣达皇后旨意﹐管理宫中事宜。 
- 清秋[qīng qiū]明净爽朗的秋天。 
- 晚秋[wǎn qiū]1.秋季的末期;深秋。2. 指晚秋作物。如:晚秋作物。 
- 有秋[yǒu qiū]丰收﹐有收成;丰年。 
- 吕氏春秋[lǚ shì chūn qiū]亦称《吕览》。战国末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共同编写。为杂家代表著作。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为当时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也保存了先秦各家的许多资料,以及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等。 
- 长秋[cháng qiū]指长秋宫。《三辅黄图.汉宫》﹕“﹝长乐宫﹞有长信﹑长秋﹑永寿﹑永宁四殿。高帝居此宫﹐后太后常居之。”后亦用为皇后的代称。 
- 阴秋[yīn qiū]秋季。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故称。 
- 暮秋[mù qiū]将要结束时的秋天,指夏历九月前后:暮秋登高。 
- 头秋[tóu qiū]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接近秋收的日子头秋到了,该准备收拾场院了 
- 上秋[shàng qiū]孟秋。指农历七月。 
- 护秋[hù qiū]守护秋熟庄稼。 
- 孟秋[mèng qiū]秋季的第一个月,农历七月。 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 
- 天秋[tiān qiū]谓天行秋肃之气;时令已值清秋。 
- 劲秋[jìn qiū]指肃杀的寒秋。 
- 玉簟秋[yù diàn qiū]词牌名。即《一剪梅》。宋李清照《一剪梅》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名。 
- 怨秋[yuàn qiū]悲秋。 
- 盛秋[shèng qiū]指农历八﹑九月,秋季中最当令之时。古代认为此时禾熟﹑马肥,常易遭边敌入侵而备加防范。 
- 残秋[cán qiū]指秋天将尽的时节。 
- 收秋[shōu qiū]秋季收获农作物:农民正忙着~。 
秋[qiū]字的成语
- 秋后算账[qiū hòu suàn zhàng]本指秋收后结算账目。比喻待到事后再对反对自己的一方行清算处理。 
- 皮里阳秋[pí lǐ yáng qiū]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表面上不作评论但内心里有所褒贬。“阳秋”即“春秋”,晋简文帝(司马昱)母郑后名阿春,避讳“春”字改称。这里用来代表“批评”,因为相传孔子修《春秋》,意含褒贬桓茂伦云:“ 褚季野皮里阳秋。”——《世说新语》 
- 利析秋毫[lì xī qiū háo]析:分析;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 明察秋毫[míng chá qiū háo]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明细观察秋日兽类的毫毛。极言能敏锐辨别是非,观察细微,不受蒙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孟子.梁惠王上》 
- 平分秋色[píng fēn qiū sè]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指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宋. 李朴《中秋》 
- 千秋人物[qiān qiū rén wù]指名垂后世的人物。 
- 临去秋波[lín qù qiū bō]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临走时的回眸一盼。形容别情依依。 
- 冰壶秋月[bīng hú qiū yuè]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比喻洁白明净。多指人的品格。 冰壶:盛水的玉壶,喻洁白。秋月:秋天的月亮,喻皎洁。比喻品德高尚,心地纯洁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宋. 苏轼《赠潘谷》沙县 邓迪尝谓 松曰:“ 愿中如冰壶秋月,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宋史.李侗传》 
- 千秋大业[qiān qiū dà yè]长久的、伟大的功业或事业。 
- 春生秋杀[chūn shēng qiū shā]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 秋风过耳[qiū fēng guò ěr]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比喻毫不动心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汉. 赵晔《吴王寿梦传》 
- 叶落归秋[yè luò guī qiū]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 
- 秋水芙蓉[qiū shuǐ fú róng]芙蓉: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 春来秋去[chūn lái qiū qù]去:过去。春天到来,秋天过去。形容岁月流逝。 
- 过耳秋风[guò ěr qiū fēng]吹过耳边的秋风。比喻无实际作用的身外之物。 
- 千秋之后[qiān qiū zhī hòu]讳言人死后。 
- 落叶知秋[luò yè zhī qiū]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 月旦春秋[yuè dàn chūn qiū]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 伤春悲秋[shāng chūn bēi qiū]伤:忧思,悲伤。因季节、景物的变化而引起悲伤的情绪。多形容多愁善感。 
- 春夏秋冬[chūn xià qiū dōng]指四季或一年。 
- 秋月春花[qiū yuè chūn huā]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 千秋万代[qiān qiū wàn dài]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 秋狝春苗[qiū xiǎn chūn miáo]狝:杀戮,打猎;苗:为保护禾苗而消灭那些害虫和野兽。指古时候春秋两季猎杀野兽。也用以形容大规模扫荡敌军或盗匪。 
- 春华秋实[chūn huá qiū shí]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 兼葭秋水[jiān jiā qiū shuǐ]比喻思慕的人。兼,同“蒹”。 
- 月过中秋[yuè guò zhōng qiū]指错过时机。中秋节时月亮最圆、最亮、最美,故用以比喻良机。 
- 秋水伊人[qiū shuǐ yī rén]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 春兰秋菊[chūn lán qiū jú]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 黑不溜秋[hēi bu liū qiū]形容黑得很难看。 〈方〉∶形容黑得很难看 
- 琨玉秋霜[kūn yù qiū shuāng]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 春露秋霜[chūn lù qiū shuāng]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 秋月春风[qiū yuè chūn fēng]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 秋高气爽[qiū gāo qì shuǎng]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形容秋天气候清明爽朗 方拟秋高气爽,遣将西征,…——清. 梁绍壬《史阁部书》 
- 春韭秋菘[chūn jiǔ qiū sōng]韭:韭菜;菘:一种阔叶蔬菜名。泛指时新蔬菜。 
- 阳秋可畏[yáng qiū kě wèi]阳秋:原作“春秋”。《春秋》为古代寓褒贬、别善恶的编年体史书,这种有褒有贬秉笔直书的笔法,使有问题的人觉得可怕。 
- 秋荼密网[qiū tú mì wǎng]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 秋风纨扇[qiū fēng wán shàn]秋日凉风至,扇子遂弃置不用。常以比喻女子色衰失宠。 
- 秋去冬来[qiū qù dōng lái]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微察秋毫[wēi chá qiū háo]形容极细小的东西都看得很清楚。 
- 独有千秋[dú yǒu qiān qiū]独具流传久远的价值;具有独特的专长或优点,可以流传千古。 
- 各有千秋[gè yǒu qiān qiū]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比喻各有优点,各有所长这幅画是由十位画家联合创作的,虽各有千秋,却又组织得浑然一体,相映成趣这两部小说在人物刻画上各有千秋 
- 晴云秋月[qíng yún qiū yuè]晴空飘浮的白云,秋高气爽时的明月。比喻人胸襟高洁明朗。 
- 秋菊春兰[qiū jú chūn lán]秋天的菊花,春天的兰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 贻笑千秋[yí xiào qiān qiū]贻笑:让人笑话;千秋:久远的年代。不光彩的行为,让千秋万代的人讥笑。 
- 华星秋月[huá xīng qiū yuè]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 秋毫之末[qiū háo zhī mò]秋毫:秋天鸟兽新生的绒毛。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 一日三秋[yī rì sān qiū]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年,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 望秋先陨[wàng qiū xiān yǔn]指草木将近秋天即败落凋零。也比喻未老先衰。 
- 秋月华星[qiū yuè huá xīng]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 秋波盈盈[qiū bō yíng yíng]形容眼神饱含感情。 
- 霜气横秋[shuāng qì héng qiū]霜:秋霜。气:志气。比喻志气凛然,像秋霜一样严峻。 
- 秋风落叶[qiū fēng luò yè]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 春秋笔法[chūn qiū bǐ fǎ]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 一叶知秋[yī yè zhī qiū]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将临。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知道事物将来的发展趋向 
- 春蚓秋蛇[chūn yǐn qiū shé]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 千秋万载[qiān qiū wàn zǎi]千秋:千年。形容经历的时间极为久远。 
- 秋行夏令[qiū xíng xià líng]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 秋毫无犯[qiū háo wú fàn]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秋毫:动物入秋新换的绒毛,比喻纤细之物。丝毫不侵犯。喻指军纪严明 持军整齐,秋豪(毫)无犯。——《后汉书.岑彭传》 
- 春去秋来[chūn qù qiū lái]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 秋草人情[qiū cǎo rén qíng]秋草逐日黄枯。比喻人情日益冷落衰败。 
- 老气横秋[lǎo qì héng qiū]老气:老年人的气派;横:充满。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 九春三秋[jiǔ chūn sān qiū]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秀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 洞察秋毫[dòng chá qiū háo]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 名垂千秋[míng chuí qiān qiū]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 秋月寒江[qiū yuè hán jiāng]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 华屋秋墟[huá wū qiū xū]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 富于春秋[fù yú chūn qiū]指年少,年轻。 
- 望穿秋水[wàng chuān qiū shuǐ]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指盼望急切(秋水,比喻眼睛) 
- 秋月如珪[qiū yuè rú guī]珪:玉器。形容秋天的月亮像珪一样的皎洁、晶莹。 
- 多事之秋[duō shì zhī qiū]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变故多的时期 
- 春蛙秋蝉[chūn wā qiū chán]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 春秋鼎盛[chūn qiū dǐng shèng]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 比喻人到壮年,正值一生最旺盛的时期天子春秋鼎盛,行仪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若比,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贾谊《新书.宗首》 
- 秋高马肥[qiū gāo mǎ féi]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 秋风扫叶[qiū fēng sǎo yè]比喻威力大、气势猛。 
- 望秋先零[wàng qiū xiān líng]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 社燕秋鸿[shè yàn qiū hóng]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 秋扇见捐[qiū shàn jiàn juān]见:被;捐:弃。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 暗送秋波[àn sòng qiū bō]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秋[qiū]字在中间的词语
- 晚秋作物[wǎn qiū zuò wù]北方在收获小麦、油菜后复种的农作物,如甘薯、马铃薯、玉米、豆类。 北方在收获小麦、油菜后复种的农作物,如甘薯、马铃薯、玉米、豆类 
- 春秋之义[chūn qiū zhī yì]春秋时代通行的义法,即以王命为重,处理好上下、大小的关系。 
- 千秋金镜[qiān qiū jīn jìng]犹千秋镜。 
- 千秋镜[qiān qiū jìng]历史的镜子。谓世世代代可供借鉴的事物。 
- 送秋波[sòng qiū bō]1.以眼神传递情意。 2.比喻向对方示意,以求得和好。 
- 中秋节[zhōng qiū jié]中国汉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有合家团圆、吃月饼、赏月的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 
- 哭秋风[kū qiū fēng]悲秋,对着秋风哭泣。。 悲秋,对着秋风哭泣。 
- 三尺秋霜[sān chǐ qiū shuāng]喻剑。 
- 清秋节[qīng qiū jié]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 春秋笔[chūn qiū bǐ]相传孔子据史实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字寓褒贬,不佞不谀,使乱臣贼子惧。后遂以“春秋笔”指据事直书的史笔。 
- 千秋亭[qiān qiū tíng]1.亭名。在河北省内丘县(旧柏乡县)。 
- 千秋旛[qiān qiū fān]旧时用以遮盖尸体的布幡。 
- 荡秋千[dàng qiū qiān]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在地上树一高门架,架顶悬两根绳索,绳端用木板相连接,即成秋千。活动时,人站板上,两手握绳,两脚用力蹬板,使之摆动,越摆越高。或坐板上,由人推之。有单人荡、双人荡。秋千比赛,大多赛摆荡的高度,高者为胜。 
- 剪秋罗[jiǎn qiū luó]草名。又名剪秋纱﹑汉宫秋。多年生草本植物,石竹科。被细毛,叶对生,呈长卵形。夏秋两季开花,呈深红或稀白色,花瓣有不规则深剪裂。生长于我国北部和中部地区,栽培供人观赏。 
- 不秋草[bù qiū cǎo]指竹。 
- 春困秋乏[chūn kùn qiū fá]困:困倦;乏:疲劳。春秋季节天气容易使人感到困倦疲乏。 
- 打秋千[dǎ qiū qiān]坐在秋千上荡悠。 坐在秋千上荡悠 
- 千秋节[qiān qiū jié]1.旧时皇帝的诞辰。始自 唐玄宗。《唐会要·节日》:“开元 十七年八月五日,左丞相 源乾曜 右丞相 张説 等,上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至 天宝 二年八月一日刑部尚书兼京兆尹 萧炤 及百寮,请改千秋节为天长节。”按,玄宗 生于八月初五。唐 杜牧《华清宫三十韵》:“歌吹千秋节,楼臺八月凉。”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明皇 始置千秋节,自是列帝或置或不置。” 
- 春秋科[chūn qiū kē]以《春秋》取士的科目。 
- 中秋帖[zhōng qiū tiē]又名《十二月帖》。晋王献之尺牍,草书。原五行三十二字,后裁去二行,现三行二十二字。明董其昌刻入《戏鸿堂法帖》,所佚二行以《淳化阁帖》补入。此帖运笔爽利,如公箸画灰,连续无端末。清代作为“三希”之一,刻入《三希堂法帖》。 
- 长秋宫[cháng qiū gōng]汉宫殿名。高帝居之﹐后为皇后所居﹐因用以为皇后的代称。 
- 千秋佳城[qiān qiū jiā chéng]指坟墓。 
- 杜秋之年[dù qiū zhī nián]指风尘女子已过盛年。 
- 千秋岁引[qiān qiū suì yǐn]词牌名。双调八十二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 
- 谢秋娘[xiè qiū niáng]词牌名。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西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亦曰《梦江南》。”又名《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梅》﹐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此词到宋代始为双调﹐又名《安阳好》﹑《梦仙游》﹑《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归塞北》。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参阅《词谱.忆江南》。 
- 大秋作物[dà qiū zuò wù]春种秋收的大田作物。如:高粱﹑玉米﹑谷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