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
纸相关字典
纸[zhǐ]字在结尾的词语
- 蔡侯纸[cài hòu zhǐ]东汉蔡伦封龙亭侯。因其首先用树皮﹑弊布﹑破网等作原料造纸,后遂称以其法造的纸为“蔡侯纸”。 
- 松文纸[sōng wén zhǐ]有像松木样的纹理的纸。 
- 仿宣纸[fǎng xuān zhǐ]一种仿照宣纸的工艺做成的纸。 
- 印相纸[yìn xiàng zhǐ]印相片的感光纸。其表面涂有氯化银乳剂。感光速度较感光片和放大纸慢,对红色不敏感。 
- 绸纹纸[chóu wén zhǐ]一种印照片和放大照片用的纸,表面有像绸的纹理。 
- 潢纸[huáng zhǐ]用黄檗汁染的纸,古代用于书画,有防蛀的作用。 用黄檗汁染的纸,古代用于书画,有防蛀的作用 
- 衬纸[chèn zhǐ]1.加在新印的印页之间防蹭脏的纸张。2.在下面垫纸。 
- 玉版纸[yù bǎn zhǐ]光洁坚致的宣纸。宋黄庭坚有《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诗。 
- 桑皮纸[sāng pí zhǐ]用桑树皮为原料制造的纸。 
- 名纸[míng zhǐ]犹名片。 
- 穴纸[xué zhǐ]谓穿破窗纸。 
- 败纸[bài zhǐ]破旧的纸。 
- 烧纸[shāo zhǐ]1.亦作“烧纸钱”。焚化纸钱等以敬鬼神。 2.指供人焚化以敬鬼神的纸钱。 3.引火用的纸卷。 
- 翰纸[hàn zhǐ]笔和纸。借指文书典籍。 
- 港纸[gǎng zhǐ]〈方〉港币。 
- 炭纸[tàn zhǐ]即炭精纸。参见“炭精纸”。 
- 通纸[tōng zhǐ]印报或印一般书刊用的普通白纸。 
- 照相纸[zhào xiàng zhǐ]印相纸和放大纸的统称。 
- 楮纸[chǔ zhǐ]楮皮所制之纸。 
- 高丽纸[gāo lí zhǐ]用桑树皮制造的白色绵纸,质地坚韧,多用来糊窗户。 
- 乌田纸[wū tián zhǐ]古时一种精制的纸。 
- 苔纸[tái zhǐ]用水苔(藻类)制成的纸。亦名侧理纸或陟里纸。 
- 乌金纸[wū jīn zhǐ]一种特制的黑色而有光泽的纸。多用于裱褙或包装。 
- 金粟纸[jīn sù zhǐ]仿金粟山藏经纸制成的一种纸。 
- 麦纹纸[mài wén zhǐ]见“麦纸”。 
- 手纸[shǒu zhǐ]大便用纸。 卫生纸 
- 陟厘纸[zhì lí zhǐ]纸名。用陟厘制成。即苔纸﹐也称侧理纸。 
- 宣纸[xuān zhǐ]一种书画用纸。用檀树皮为主要原料制成。原产于唐代宣州(今安徽泾县),故名。纸质洁白、细致、柔软,宜书宜画,也用于雕版印刷。原有渗化性能的,称“生纸”;煮捶或上蜡砑光的,称“熟纸”。 出产于安徽宣城、泾县的一种绵软坚韧的纸张,不容易破裂,吸墨均匀,一向为书画家所珍爱 
- 东昌纸[dōng chāng zhǐ]毛头纸。 
- 仿纸[fǎng zhǐ]练习拿毛笔写大字用的纸,多印有格子。 印有方格、用于练写毛笔字的吸水薄纸 
- 孤魂纸[gū hún zhǐ]旧时祭祀亡人所烧的冥纸。 
- 玉镇纸[yù zhèn zhǐ]玉制的压纸文具。 
- 记录纸[jì lù zhǐ]科学技术记录用纸。供仪表的舌笔画线记录用。一般分复写和电子印刷两种。记录方法有热敏、静电、铝盐、放电、通电热敏、电解、电子摄影等。 
- 竹叶纸[zhú yè zhǐ]以竹叶为原料制作的纸﹐薄而质脆。 
- 澄心堂纸[chéng xīn táng zhǐ]南唐后主李煜所造的一种细薄光润的纸,以澄心堂得名。 
- 笔纸[bǐ zhǐ]笔和纸。泛指文具。《晋书·文苑传·左思》:“復欲赋《三都》……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 故纸[gù zhǐ]1.旧纸。 2.指积年的文牍簿册。 3.指古书旧籍。 
- 稿纸[gǎo zhǐ]供写稿用的纸,多印有一行行的直线或小方格儿。 一般印有一行行的直线或小方格儿供写稿用的纸他写本书耗费了大量稿纸 
- 瓦楞纸[wǎ léng zhǐ]一种厚而粗糙的纸张,制成瓦楞状,有弹性,作为保护性包装纸使用。 一种厚而粗糙的纸张,制成瓦楞状,有弹性,作为保护性包装纸使用 
- 表纸[biǎo zhǐ]裱禙书画用的衬纸。 
- 皱纸[zhòu zhǐ]将原纸经湿法起皱或干法起皱制成的加工纸。如用软质吸水性强的薄型原纸制成的卫生纸、餐巾纸等;用彩色原纸制成的装饰用皱纸等。 
- 卡纸[kǎ zhǐ]每平方米重约二百克,厚度在纸与纸版之间的一种厚纸。用来制作明信片﹑卡片﹑画册衬纸等。 
- 寄纸[jì zhǐ]指寄书信。 
- 号纸[hào zhǐ]明清时代政府所颁记载土司袭位者职衔﹐世系﹑承袭年月的书状。 
- 黄表纸[huáng biǎo zhǐ]迷信的人祭祀用的黄色的纸。 
- 表心纸[biǎo xīn zhǐ]一种质地比较疏松的纸。 
- 矮纸[ǎi zhǐ]短纸。 
- 月光纸[yuè guāng zhǐ]绘有月神和月宫的纸。旧俗为中秋节祭月之用。 
- 春膏纸[chūn gāo zhǐ]纸名。出吴地。为宋时佳品。 
- 卷筒纸[juàn tǒng zhǐ]由造纸机出来的纸张,经复卷机裁切并卷成一定宽度的纸卷。供轮转印刷及各种工业使用。 
- 玻璃纸[bō li zhǐ]一种薄而透明的包装或装饰用纸。用纸浆经过化学处理或用塑料制成。 一种透明的薄膜,用于装饰或包装物品 
- 钻故纸[zuàn gù zhǐ]《景德传灯录.古灵神赞禅师》﹕“其师又一日在窗下看经﹐蜂子投窗纸求出。师睹之曰﹕‘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其?’”后常用“钻故纸”比喻一味死读古书。 
- 鸿乙满纸[hóng yǐ mǎn zhǐ]见“鸿鳦满纸”。 
- 招纸[zhāo zhǐ]招贴。 
- 火纸[huǒ zhǐ]1.涂着硝的纸,容易燃烧,多用作火煤。 
- 镇纸[zhèn zhǐ]压住书纸使不飞动的文具,多以金属、石头等制成:大理石镇纸|放下稿子,用镇纸压住。 
- 榖纸[gǔ zhǐ]榖皮纸。 
- 毛太纸[máo tài zhǐ]类似毛边纸而稍薄的纸,略带黑色。 类似毛边纸而稍薄的纸,略带黑色 
- 连纸[lián zhǐ]1.接纸,附纸。 2.“连史纸”的省称。 3.蚕种纸。 
- 石蕊试纸[shí ruǐ shì zhǐ]试纸之一。 一般将小纸条放在石蕊溶液中浸渍再经烘干而成。有红色、蓝色两种。在碱性溶液中红色的变蓝色,在酸性溶液中蓝色的变红色。常用于化学实验及化工生产中。 
- 三韩纸[sān hán zhǐ]即茧纸,也称高丽纸。 
- 契纸[qì zhǐ]即契书。 
- 鸦青纸[yā qīng zhǐ]纸名。色暗青若鸦羽,故称。 
- 元书纸[yuán shū zhǐ]一种以毛竹为原料的纸张,出产于浙江富阳等县。 
- 刻纸[kè zhǐ]1.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用剪刀剪制花样,称为“剪纸”;用刻刀刻制,则称为“刻纸”。 2.指剪刻成的作品。 
- 蠲糨纸[juān jiàng zhǐ]一种用浆浆过的洁白光滑的纸。 
- 茧纸[jiǎn zhǐ]用蚕茧制作的纸。 
- 陌纸[mò zhǐ]指纸钱。陌﹐通“佰”。 
- 蜜香纸[mì xiāng zhǐ]用蜜香树皮和叶所造的纸。 
- 复印纸[fù yìn zhǐ]复印机上用的吸附或半吸附性纸张,用特殊方法制成,可以防止油墨污染。 复印机上用的吸附或半吸附性纸张,用特殊方法制成,可以防止油墨污染 
- 桃花笺纸[táo huā jiān zhǐ]即桃花纸。 
- 相纸[xiàng zhǐ]感光印纸。 感光印纸 
- 粉连纸[fěn lián zhǐ]一种白色的一面光的纸,比较薄,半透明,可以蒙在字画上描摹。 
- 仿连史纸[fǎng lián shǐ zhǐ]一种以木材原料为主,和以稻草等造成的纸。质地细嫩洁白,用于印刷及书写。较重者称“海月”。参见“连史纸”。 
- 灾纸[zāi zhǐ]谓徒然损耗纸张。 
- 染翰操纸[rǎn hàn cāo zhǐ]染翰:以笔蘸墨;操纸:拿着纸头。指书写文章。 
- 毛头纸[máo tóu zhǐ]一种纤维较粗﹑质地松软的白纸﹐多用来糊窗户或包装。也叫东昌纸。 
- 钢纸[gāng zhǐ]用浓氯化锌溶液处理过的特种纸,质地轻而硬,多用做绝缘材料和隔热材料等。 一种层压塑性材料,利用化学药品(硫酸锌或氯化锌)处理100%的破布纸,使之多层粘结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在压力下干燥后,形成硬而韧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质、机械强度和尺寸稳定性 
- 贵纸[guì zhǐ]指文章写得精采,因而人们争相传写,纸为之贵。 
- 面巾纸[miàn jīn zhǐ]用来擦脸的纸巾。 
- 糯米纸[nuò mǐ zhǐ]用淀粉制成的薄膜。用以包装糖果﹑点心或药品,可以防潮。 
- 刺纸[cì zhǐ]犹名片。 
- 题纸[tí zhǐ]写有考题的试纸。 
- 终纸[zhōng zhǐ]终竟一纸。 
- 透明纸[tòu míng zhǐ]1. 一种薄而致密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纸张,空气与油酯很难透过。2.一种用含结晶盐类的胶粘剂涂面的纸,当涂面干燥后纸面无光泽呈霜状。 
- 画心纸[huà xīn zhǐ]宣纸的别称。 
- 毛边纸[máo biān zhǐ]一种用于印刷古籍和毛笔书写的纸。用竹纤维制成,色浅黄,质柔韧,吸水性强。相传明末毛晋印书用纸在江西特造,厚者称“毛边”,薄者称“毛太”,毛边纸之名本此。为旧时用途最广的手工制纸。 
- 雪连纸[xuě lián zhǐ]纸的一种。一面光滑﹐常用来做信笺﹑写公文﹑印招贴传单等。 
- 造纸[zào zhǐ]纸张制作。 纸张制作 
- 寸纸[cùn zhǐ]短纸。借指信札。 
- 票纸[piào zhǐ]清代商办金融机构票号所出,用以兑付现银的纸面凭证。 
- 印纸[yìn zhǐ]旧时官府印发的各种表﹑簿以及证件等。 
- 江米纸[jiāng mǐ zhǐ]糯米纸。 
- 麦纸[mài zhǐ]1.亦称“麦纹纸”。 2.纸名。唐时,翰林院书诏书,用麦纸。 
- 黄纸[huáng zhǐ]1.指古代铨选﹑考绩官吏,登记姓名,上报朝廷使用的黄色纸张。 2.写在黄麻纸上的诏书。 3.指赦免的文告。 
- 砑纸[yà zhǐ]压实磨光的纸。 
- 白报纸[bái bào zhǐ]报刊或一般书籍的印刷用纸。 
- 香皮纸[xiāng pí zhǐ]纸名。 
- 连七纸[lián qī zhǐ]连史纸的一种。 
- 罗纸[luó zhǐ]用绫﹑绢装裱的纸。 
- 桑根纸[sāng gēn zhǐ]用桑树根皮为原料制成的纸。质地坚韧,耐用。 
- 鸾凤纸[luán fèng zhǐ]即鸾笺。 
- 谏纸[jiàn zhǐ]1.书写谏章的稿纸。 2.借指谏书。 
- 顺溜纸[shùn liū zhǐ]指祈求神鬼保佑顺利而烧的纸钱。 
- 状纸[zhuàng zhǐ]1.印有规定格式供写诉状用的纸。 2.诉状。 旧法院发售专用于写诉状的统一纸张,也指所写的诉状 
- 羊皮纸[yáng pí zhǐ]1.羊皮制成的纸形薄片,用于书写。 2.经化学处理而制成的纸,厚而结实,不透油和水,供包装物品用。 绵羊、山羊或其他动物的皮,尤指制作用于书写的皮 
- 吊纸[diào zhǐ]吊丧。旧时吊丧时要自带纸钱,故有此称。 
- 皮纸[pí zhǐ]1.用皮做的纸。佛教传说如来修菩萨行﹐曾剥皮为纸﹐拆骨为笔以书写经典。 2.用桑树皮﹑楮树皮等制成的一种坚韧的纸。 用桑树皮、楮树皮或笋壳等制成的一种坚韧的纸,供制造雨伞等用 
- 凤纸[fèng zhǐ]绘有金凤的名纸。唐时文武官诰及道家青词用之。 
- 尺纸[chǐ zhǐ]1.信函。 
- 铜版纸[tóng bǎn zhǐ]用于铜版及高级胶版印刷的加工纸。在特制原纸表面涂以白色颜料及胶黏剂调成的涂料,经超级压光制成。供要求美观的印刷品用。 
- 桑穰纸[sāng ráng zhǐ]即桑皮纸。 
- 累纸[léi zhǐ]接连许多张纸。多用于书信。 
- 度纸[dù zhǐ]指读书跳页。 
- 道令纸[dào lǐng zhǐ]见“道林纸”。 
- 经纸[jīng zhǐ]道教﹑佛教用于经籍﹑符咒的黄色纸张。 
- 连泗纸[lián sì zhǐ]即连史纸。 
- 呈纸[chéng zhǐ]即呈文。 
- 柏油纸[bǎi yóu zhǐ]防潮纸的一种。在两层强韧耐拉的原纸间涂柏油而成。用于卷烟等防湿商品的包装。 
- 蚕连纸[cán lián zhǐ]即蚕连。 
- 报纸[bào zhǐ]①以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散页的定期出版物,一般指日报。②纸张的一种,用来印报或一般书刊。也叫白报纸或新闻纸。 
- 谢纸[xiè zhǐ]旧时吊唁者携带锡箔﹑纸钱之类往丧家吊唁﹐死者殡葬以后﹐丧家的孝子或长孙向吊唁者登门叩谢﹐称“谢纸”。 
- 吸墨纸[xī mò zhǐ]一种质地疏松能吸收墨水的纸。 
- 道林纸[dào lín zhǐ]1.亦作“道令纸”。 2.一种比较高级的纸,用木材为原料制成,按纸面的有无光泽分为毛道林纸和光道林纸两种。最初是美国道林(Dowling)公司制造的。 
- 煤头纸[méi tóu zhǐ]用以引火的小纸卷。 
- 东坡纸[dōng pō zhǐ]宋神宗熙宁四年正月,宫中要买“浙灯”四千余盏,并令减价强行收购。时任开封府推官的苏轼上《谏买浙灯状》,指出:“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卖灯之民,例非豪民,举债出息,畜之弥年,衣食之计,望此旬日。陛下为民父母,唯可添价贵买,岂可减价贱酬!”状上,买灯之事竟罢。后因称谏书为“东坡纸”。 
- 图纸[tú zhǐ]画了图样的纸;设计图。 
- 平安纸[píng ān zhǐ]平安字。 
- 重压纸[zhòng yā zhǐ]即镇纸。用铜﹑铁或玉石等制成的压纸的文具。 
- 炭精纸[tàn jīng zhǐ]一种涂有炭精供复写的纸。亦称炭纸。 
- 落纸[luò zhǐ]落笔。 
- 砂纸[shā zhǐ]1.在一面用胶粘上砂子或其他磨料的纸,用于磨光和抛光。2.粘有玻璃粉的纸,用来打磨竹木。 
- 复写纸[fù xiě zhǐ]一种涂着蜡质颜料供复写或打字用的纸。 一种涂有蜡质颜料供复写或打字用的纸 
- 白鹿纸[bái lù zhǐ]古代书画用纸。 
- 蠲纸[juān zhǐ]1.唐宋时杭州﹑温州等地所造纸名。纸质洁白莹滑,故称。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临安有鬻纸者,泽以浆粉之属,使之莹滑,谓之蠲纸。蠲犹洁也。《诗》:‘吉蠲为饎。’《周礼》:‘宫人除其不蠲。’名取诸此。”参见“蠲糨纸”。一说吴越钱氏时,供此纸者蠲其赋役,故号“蠲纸”。见《说郛》卷二十引宋钱康公《植跋简谈》。 2.以颁发免除赋役证书名义,向民间摊派供应的公文用纸。 
- 糖纸[táng zhǐ]包在糖果外的纸,多印有图案。 
- 蟠纸[pán zhǐ]指卷叠的绢帛。 
- 匹纸[pǐ zhǐ]我国古代一种供作画写字用的优质纸。 
- 感光纸[gǎn guāng zhǐ]表面涂有感光药膜的纸,如放大纸、印相纸、晒图纸等。 
- 土纸[tǔ zhǐ]靠手工制成的纸。 
- 字纸[zì zhǐ]1.写有文字的纸条或纸片。 2.指写过字的废纸。 有字而弃之不用的纸 
- 麻纸[má zhǐ]用麻的纤维做成的纸。 一种大部分以黄麻为原料生产的强韧纸张 
- 讣纸[fù zhǐ]即讣帖。 
- 棉纸[mián zhǐ]用树木的韧皮纤维制的纸,色白,柔软而有韧性,纤维细长如棉,故称棉纸。 
- 墙纸[qiáng zhǐ]又称“壁纸”。裱糊墙面的纸张。分三类: 
- 黄裱纸[huáng biǎo zhǐ]见“黄表纸”。 
- 滤纸[lǜ zhǐ]滤清溶液用的纸。以纯净纤维制成,质地疏松,一般裁成大小不等的圆形。用时卷成锥形放在漏斗中,溶液通过滤纸可去掉杂质。 
- 洋纸[yáng zhǐ]旧时指从国外进口的纸张。 
- 讬纸[tuō zhǐ]衬垫之纸。 
- 油毡纸[yóu zhān zhǐ]用动物的毛或植物纤维制成的毡或厚纸坯浸透沥青后所成的建筑材料。有韧性,不透水。亦名油毛毡。 
- 壁纸[bì zhǐ]贴在室内墙上做装饰用的纸。 
- 斜角纸[xié jiǎo zhǐ]旧时民间有丧事时在大门旁斜贴的白纸,又称“殃榜”。纸上写明死者性别﹑年龄,入殓时需要避开何种生肖的人,以及“殃”或“煞”的种类﹑日期,使别人知道避忌。 
- 仿羊皮纸[fǎng yáng pí zhǐ]一种利用木浆经过延长打浆时间抄造的纸张,具有一定的强度、透明性好、能耐油等性质。如经过很好的轧光,则属于高光泽仿羊皮纸。 
- 匮纸[kuì zhǐ]纸名。 
- 霜纸[shuāng zhǐ]洁白的纸。 
- 桑穣纸[sāng ráng zhǐ]即桑皮纸。 
- 锡纸[xī zhǐ]包装卷烟等所用的金属纸﹐多为银白色。 一种涂上或贴以像银的膜状金属纸 
- 化纸[huà zhǐ]焚烧纸钱﹑纸锭。迷信认为,可供鬼神在冥间当货币使用。 
- 侧理纸[cè lǐ zhǐ]1.亦省称“侧理”。 2.纸名。即苔纸。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侧理纸万番﹐此南越所献。后人言陟理﹐与侧理相乱。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理纵横斜侧﹐因以为名。”宋王洋《和陈长卿芭蕉诗》:“书生几上侧理纸﹐巫女庙中尼峡神。”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九:“赵谷林征君昱家藏侧理纸﹐盖南越人以海苔为之﹐质坚而腻﹐世不轻有。”亦有以横纹纸为侧理纸者。《说郛》卷十二引宋赵希鹄《洞天清禄.古翰墨辨真》:“北纸用横帘造纸﹐纹必横﹐又其质松而厚﹐谓之侧理纸。桓温问王右军求侧理纸是也。南纸用竖帘﹐纹必竖。”又有以竹为制作此种纸 
- 银纸[yín zhǐ]1.涂有银粉的纸。 2.方言。钞票。 
- 染纸[rǎn zhǐ]谓印刷。 
- 有光纸[yǒu guāng zhǐ]一种一面光一面毛的纸。质薄而脆﹐可用作单面书写或印刷。又称油光纸。 一面光滑,一面较粗的纸,质地脆而薄,一般用作单面印刷或书写 
- 放大纸[fàng dà zhǐ]放大相片的感光纸,上面涂有卤化银乳剂,感光程度比印相纸高。 
- 冥纸[míng zhǐ]为鬼神或已殁之人焚化的纸钱。 
- 竹纸[zhú zhǐ]用嫩竹做原料制成的纸。 以嫩竹为料所制的一种纸 
- 磅纸[bàng zhǐ]一种比较高级的纸。 
- 窗纸[chuāng zhǐ]糊在窗上的纸。 
- 蚕茧纸[cán jiǎn zhǐ]用蚕茧壳制成的纸﹐取其洁白缜密。 
纸[zhǐ]字在开头的词语
- 纸锞[zhǐ kè]即纸锭。 
- 纸婚[zhǐ hūn]结婚一周年纪念。 结婚一周年纪念 
- 纸票[zhǐ piào]1.指字据。 2.指纸币。 
- 纸铠[zhǐ kǎi]即纸甲。用布帛裱糊实以纸筋的铠甲。古时战争时用以护身。 
- 纸签[zhǐ qiān]纸制的小签条。 
- 纸提条[zhǐ tí tiáo]纸条。 
- 纸马[zhǐ mǎ]旧俗祭祀时所用的神像纸,祭毕随即焚化。古代祭祀用牲币,秦俗用马,后演变为用木马。唐王玙以纸为币,用纸马以祀鬼神。后世刻板以五色神佛像出售,名曰纸马。或谓旧时所绘神像,皆画马其上,以为神佛乘骑之用,故称纸马。又称甲马。 
- 纸牌[zhǐ pái]1.用硬纸制成的博戏之具。印有各种点子﹑图案或文字,形式多样,用法各异。 2.旧时下行公文名。 娱乐用具,是印着各种文字或点子的硬纸片,若干张为一副,种类很多 
- 纸鱼[zhǐ yú]蠹鱼的别名。蛀蚀衣物书籍的害虫。 衣鱼 
- 纸巾[zhǐ jīn]一种像手绢那样大小用来擦脸、手等的质地柔软的纸片。 
- 纸劄[zhǐ zhā]见“纸札”。 
- 纸冠[zhǐ guān]纸糊的帽子。喻名不副实的称号。 
- 纸媒[zhǐ méi]即纸煤。 
- 纸灰[zhǐ huī]指纸钱烧化的灰。 给死者当钱用的纸烧成的灰纸灰飞扬。——清. 袁枚《祭妹文》 
- 纸宝[zhǐ bǎo]见“纸元宝”。 
- 纸条[zhǐ tiáo]1.长条形的纸。 2.指字条。 
- 纸吹[zhǐ chuī]即纸煤。 
- 纸钱[zhǐ qián]钱状的纸锭之类,祭祀时给死者烧化:捷报飞来当纸钱。 
- 纸鸦[zhǐ yā]即纸鸢。 
- 纸衾[zhǐ qīn]即纸被。 
- 纸帊[zhǐ pà]铺垫或覆盖盛器的纸片。 
- 纸带[zhǐ dài]通过部分或全部穿孔来表示数据的纸条。 通过部分或全部穿孔来表示数据的纸条 
- 纸夹[zhǐ jiā]由一条弯成环圈的金属丝构成的器具,轻压即可分开,能把几张纸夹在一起。 
- 纸捻[zhǐ niǎn]1.用表芯纸搓成的细纸卷儿,用以点火或吸水烟。又称纸煤或纸媒。 2.以坚韧的纸条搓成的细纸绳,用以装订簿册。 
- 纸扎[zhǐ zhā]即纸札。用纸和竹篾扎成的冥器。 
- 纸张[zhǐ zhāng]纸的总称。纸以张计,故称。 纸的总称 
- 纸铤[zhǐ tǐng]见“纸锭”。 
- 纸叶子[zhǐ yè zi]纸牌的别称。 
- 纸样[zhǐ yàng]一批纸张中的代表纸页。 一批纸张中的代表纸页 
- 纸驴[zhǐ lǘ]《太平广记》卷三十引唐张读《宣室志.张果》:“张果者,隐于恒州条山……果常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重迭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噀之,还成驴矣。”事亦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按,张果,新﹑旧《唐书》皆有传,俗称张果老,传狵Y八仙之一。因以“纸驴”为仙家坐骑的代称。 
- 纸幡[zhǐ fān]1.亦称“纸引”。 2.纸制的招魂幡。旧时丧家用纸作旗幡,上书死者名讳及生卒年月日,谓之招魂幡。 
- 纸煤儿[zhǐ méir]引火用的很细的纸卷儿。也作纸媒儿。 
- 纸花[zhǐ huā]1.纸制花朵。 2.备杂用的纸片。 用纸做成的花 
- 纸交子[zhǐ jiāo zǐ]我国最早的纸币。宋初曾由民间发行,性质近于存款收据,可流通,亦可兑现。后改由政府发行。 
- 纸枚[zhǐ méi]即纸煤。 
- 纸笔[zhǐ bǐ]1.纸和笔。书写用具。 2.指文章;文字。 3.指字据。 
- 纸甲[zhǐ jiǎ]古代的一种简易的护身甲,以硬布裱骨,再用纸筋搪塞而成。宋代的士卒﹑民间武装曾用之。清代有前胸安铁叶絮纸布甲。 
- 纸帐梅花[zhǐ zhàng méi huā]1.同“梅花纸帐”。 2.一种由多样物件组合﹑装饰而成的卧具。 
- 纸被[zhǐ bèi]古时用藤纤维纸制成的一种被子。宋刘子翚有《吕居仁惠建昌纸被》诗,其中“尝闻旴江藤,苍崖走虬屈。斩之霜露秋,沤以沧浪色,粉身从澼絖,蜕骨齐丽密”数句,叙纸被原料来源及制作过程。 
- 纸烛[zhǐ zhú]1.蘸油的纸捻。点燃起来可以照明,故称。 2.泛称香烛纸钱之类的迷信用品。 
- 纸袄[zhǐ ǎo]纸制的有衬里的上衣。古代道家﹑隐士或贫民常有衣之者。 
- 纸素[zhǐ sù]1.供书写或绘画用的纸张或绢帛。 2.泛指书画的纸本或绢本。 
- 纸本[zhǐ běn]以纸为底的字画。有别于绢本。 
- 纸衣[zhǐ yī]1.纸制的衣服。 2.古代的一种纸制的简朴殓服。 3.迷信用品。旧俗为死者焚化之纸制衣服。 
- 纸老鸱[zhǐ lǎo chī]即纸鸢。 
- 纸头[zhǐ tóu]纸的俗称。 
- 纸镇[zhǐ zhèn]即镇纸。压纸的文具。 
- 纸窗[zhǐ chuāng]糊纸的窗户。 
- 纸织字画[zhǐ zhī zì huà]用罗纹纸片纂组而成的字画。 
- 纸币[zhǐ bì]由国家发行、强制通用的货币符号。一般由国家银行或国家指定的银行发行。本身没有价值,不能执行价值尺度、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但可代替足值货币充当流通手段。 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纸制货币 
- 纸引[zhǐ yǐn]见“纸幡”。 
- 纸虎[zhǐ hǔ]纸扎的老虎。比喻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或集团。 
- 纸汤瓶[zhǐ tāng píng]纸做的暖水瓶。旧时用以嘲讽妓女轻易和别人亲昵。 
- 纸锭[zhǐ dìng]1.亦作“纸铤”。 2.用锡箔糊制成银锭状的冥钱。迷信认为焚化给死者,可供其当钱用。 
- 纸型[zhǐ xíng]印刷用的浇铸铅版的模型。用多层特制的纸沾湿后覆于活字版上压制而成。 以特种纸张覆于原版上压成的阴文纸质型版,用于浇制铅版 
- 纸牕[zhǐ chuāng]见“纸窗”。 
- 纸标儿[zhǐ biāo ér]1.亦作“纸招儿”。 2.纸招牌。一种招揽顾客的纸头标识。 
- 纸火柴[zhǐ huǒ chái]以硬纸板做棍 的火柴。 以硬纸板做棍 的火柴 
- 纸阁[zhǐ gé]用纸糊贴窗﹑壁的房屋。多为清贫者所居。 
- 纸鹞[zhǐ yào]即纸鸢。〈方〉∶风筝 
- 纸撚[zhǐ niǎn]见“纸捻”。 
- 纸铜钱[zhǐ tóng qián]见“纸钱”。 
- 纸鸱[zhǐ chī]即纸鸢。 
纸[zhǐ]字在中间的词语
- 烧纸钱[shāo zhǐ qián]见“烧纸”。 
- 拍纸簿[pāi zhǐ bù]纸的一边抹胶粘住,便于一页一页撕下来的本子。拍,借用英语pad的音。 
- 字纸篮[zì zhǐ lán]字纸篓。 
- 火纸煤[huǒ zhǐ méi]即火纸捻儿。 
- 砑纸版[yà zhǐ bǎn]用以碾压印制笺纸的木版。 
- 黄纸札[huáng zhǐ zhá]用黄纸书写封授官爵的文书。 
- 点纸节[diǎn zhǐ jié]犹点纸。 
- 黄纸板[huáng zhǐ bǎn]用稻草、麦秸等制成的一种纸板,黄色,质地粗糙,多用来制作纸盒。俗称马粪纸。 
- 剪纸片[jiǎn zhǐ piānr]美术片的一种,把人、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剪成许多剪纸,再用摄影机拍摄而成。 
- 笔困纸穷[bǐ kùn zhǐ qióng]谓所写文字极多。 
- 抓纸卷儿[zhuā zhǐ juǎn ér]旧时做小生意的人所采用的类似赌博的一种推销方式。 
- 字纸篓[zì zhǐ lǒu]盛放废字纸的篓子。 办公室或其他场所放废纸用的篓 
- 油纸枚子[yóu zhǐ méi zǐ]油纸搓捻成的管状物,用以引火。 
- 名纸毛生[míng zhǐ máo shēng]祢衡初至颍川,怀刺求谒,而久无所投,至于刺字漫灭。见《后汉书.祢衡传》。“名纸毛生”原谓名片受磨起毛致字迹漫灭。后以喻长时间求谒而不得见。 
- 梅花纸帐[méi huā zhǐ zhàng]一种由多样物件组合﹑装饰而成的卧具。 
- 剪纸片儿[jiǎn zhǐ piānr]剪纸片。 
- 火纸筒[huǒ zhǐ tǒng]用涂着硝的纸条搓成的引火物。 
- 剪纸招魂[jiǎn zhǐ zhāo hún]旧俗,剪纸为幡,以招死者之魂,亦有为病人招魂者。或用为对远行之人表示慰藉。 
- 硬纸板[yìng zhǐ bǎn]见“厚纸板”。 见“厚纸板” 
- 火纸捻儿[huǒ zhǐ niǎn ér]点火用的细长纸卷。也称火煤子。相声《怯跟班》:“﹝ 三儿 ﹞把烟袋嘴递到 曾九 口里,这头燃了火纸捻儿给点烟。” 
- 黑纸节[hēi zhǐ jié]又称送衣节。是壮族人民纪念祖先的节日。曾盛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巴马﹑凤山﹑天峨﹑东兰﹑田东等县,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壮族家家户户祭奠祖宗,祭毕焚化黑纸制的衣服,并唱送衣歌。传说来源有二;一出于壮族原始宗教,认为七月十四阴间最冷,送寒衣为祖先御寒;二出于壮族女英雄妈六巾拨太阳于七月十四以身殉难的故事。 
- 花纸头[huā zhǐ tóu]旧指钞票或奖券。 
- 烧纸马[shāo zhǐ mǎ]指祀神。 
- 一纸书[yī zhǐ shū]《晋书.刘弘传》:“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后用以为典,或以“一纸书”代指书信。 
- 字纸簏[zì zhǐ lù]字纸篓。 
纸[zhǐ]字的成语
- 笔枪纸弹[bǐ qiāng zhǐ dàn]以笔为枪,以纸为子弹。指用文字作为战斗的武器。 
- 纸短情长[zhǐ duǎn qíng cháng]简短的信纸无法写完深长的情意。形容情意深长。 
- 云霞满纸[yún xiá mǎn zhǐ]云霞:比喻文采。形容满眼都是精采的文笔、 
- 三纸无驴[sān zhǐ wú lǘ]形容写文章废话连篇,不得要领。 
- 只字片纸[zhī zì piàn zhǐ]不多的几句话,极少的几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 倚马七纸[yǐ mǎ qī zhǐ]比喻文章写得快。 
- 故纸堆[gù zhǐ duī]指大量的古旧书籍、资料。含贬义。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 泛指多而旧的图书资料;也指古书岂可一向汨溺于故纸堆中,使精神昏弊,失后忘前而可以谓之学乎?——宋. 朱熹《答吕子约书》 
- 纸笔喉舌[zhǐ bǐ hóu shé]比喻社会舆论。 
- 断纸余墨[duàn zhǐ yú mò]断、余:残存的。零星或残存的墨迹。 
- 跃跃纸上[yuè yuè zhǐ shàng]跃跃:生动形象地呈现。生动形象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 
- 洛阳纸贵[luò yáng zhǐ guì]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源于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后,豪贵人家竞相抄写,抄写的人很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 人话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 长安扇贵。—— 清. 李汝珍《镜花缘》 
- 白纸黑字[bái zhǐ hēi zì]白纸上写下了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 
- 纸醉金迷[zhǐ zuì jīn mí]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被金钱所迷醉。比喻贪恋陶醉于繁华都市的淫逸生活 
- 纸上跃然[zhǐ shàng yuè rán]跃然:生动形象地呈现。生动形象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 
- 挥毫落纸[huī háo luò zhǐ]毫:毛笔。指写字或作画。 
- 满纸空言[mǎn zhǐ kōng yán]满纸都是废话。形容文章空洞,毫无内容。 
- 断缣寸纸[duàn jiān cùn zhǐ]指残缺不全的书画。 
- 落纸云烟[luò zhǐ yún yān]笔墨落到纸上如同云烟一样变幻多姿。形容书法或诗文高超玄妙,变化多姿。 
- 鸿鳦满纸[hóng yǐ mǎn zhǐ]形容书写潦草,随意涂抹。亦作“鸿乙满纸”。 
- 世情如纸[shì qíng rú zhǐ]世:社会。比喻社会上人情淡薄。 
- 纸上空谈[zhǐ shàng kōng tán]指不切实际的空论。 
- 一纸空文[yī zhǐ kōng wén]只是写在纸上没有兑现或不能兑现的东西。 指不起作用的书面文件近来又有了什么外销名目,说是筹了款项,只能办理本省之事,将来不过一纸空文咨部塞责。——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 跃然纸上[yuè rán zhǐ shàng]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 形容活跃地呈现在作品里 
- 落纸如飞[luò zhǐ rú fēi]形容写字迅捷。 
- 吞纸抱犬[tūn zhǐ bào quǎn]吞纸充饥,抱犬御寒。形容家贫好学。 
- 落纸烟云[luò zhǐ yān yún]笔墨落到纸上如同云烟一样变幻多姿。形容书法或诗文高超玄妙,变化多姿。 
- 纸糊老虎[zhǐ hú lǎo hǔ]用纸糊的老虎。比喻看似吓人,实际上不堪一击。 
- 纸上谈兵[zhǐ shàng tán bīng]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比喻夸夸其谈,不切实际。也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 跳跃纸上[tiào yuè zhǐ shàng]生动形象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 
- 官情纸薄[guān qíng zhǐ báo]官场上的人情像纸一样薄。指官场尔虞我诈,人情淡薄。 
- 力透纸背[lì tòu zhǐ bèi]透:穿过。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 纸上空言[zhǐ shàng kōng yán]指停留在书本上的、未经实践检验的空洞言论。 
- 断幅残纸[duàn fú cán zhǐ]幅:指小笺。指残留或星散的写有诗文墨迹的小幅纸。 
- 钻故纸堆[zuàn gù zhǐ duī]故纸:指古籍。指一味钻研古籍而脱离现实。亦作“钻故纸”、“钻研故纸”。 比喻埋头于陈旧的图书资料他成天地钻故纸堆,对于外面的事一点也不知道 
- 都中纸贵[dū zhōng zhǐ guì]形容别人的著作受人欢迎,广为流传。 
- 翦纸招魂[jiǎn zhǐ zhāo hún]翦:同“剪”。剪纸为幡,为受惊者、病人或死去的人召唤魂灵。这是一种迷信习俗。 
- 笔墨纸砚[bǐ mò zhǐ yàn]指书写工具。 
- 重纸累札[chóng zhǐ lèi zhá]指很多的纸张。 
- 嚼墨喷纸[jué mò pēn zhǐ]本是传说,后形容人能写文章。 
- 名纸生毛[míng zhǐ shēng máo]名片都已磨出了毛,以致字迹模糊不清。比喻时间多次未见而不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