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
羊相关字典
羊[yáng]字在结尾的词语
- 五羊[wǔ yáng]见“五羊城”。 
- 证父攘羊[zhèng fù rǎng yáng]谓儿子告发父亲偷羊。典出《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 领头羊[lǐng tóu yáng]是羊群自己优胜劣汰自我竞争脱颖而出的,因而具有天然的崇高威望,是“权”和“威”二者自然合一的。 
- 汤羊[tāng yáng]用滚水烫后煺毛而不剥皮的羊。 
- 神羊[shén yáng]獬豸的别称。传说是一种能以其独角辨别邪佞的神兽。亦指獬豸冠。 
- 小宰羊[xiǎo zǎi yáng]谓豆腐。 
- 原羊[yuán yáng]羱羊。又称北山羊。 
- 亡羊[wáng yáng]1.《庄子.骈拇》:“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谓弃其本职而溺于所好。庄子用以比喻追逐外物而残生伤性。 2.《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后因以“亡羊”喻步入歧途而一无成就。 3.比 
- 迷途羔羊[mí tú gāo yáng]比喻犯错误、一时失足的年轻人。 
- 相羊[xiāng yáng]1.亦作“相佯”。亦作“相徉”。 2.徘徊;盘桓。 
- 天羊[tiān yáng]药名。即雄黄。 
- 祈羊[qí yáng]烹羊以祭。古代祭山的一种祭仪。 
- 赶羊[gǎn yáng]1.放羊。 2.见“赶老羊”。 
- 枭羊[xiāo yáng]1.亦作“枭阳”。亦作“枭杨”。 2.兽名。即狒狒。 
- 马头羊[mǎ tóu yáng]主要生活在湘西武陵山区的一种羊。个体高大,形状像马,性情温和,头上无角。繁殖率高,肉少膻味。芷江等县的一些乡村已建立马头羊场,繁殖和推广这个优良品种。 
- 岩羊[yán yáng]介于绵羊与山羊之间的一种羊。雌羊有直而短的角,雄羊角粗大,不很长。无须,毛多为青褐色。常见于高山大岭上。 介于绵羊与山羊之间的一种羊。雌羊有直而短的角,雄羊角粗大,不很长。无须,毛多为青褐色。常见于高山大岭上 
- 马愿如羊[mǎ yuàn rú yáng]东汉张奂任安定属国都尉,联合羌人击败匈奴,羌人头领感恩而献马二十匹﹑金鐻八枚,奂对诸羌首领说:“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即以金﹑马悉数归还。事见《后汉书.张奂传》。后因以“马愿如羊”为官吏从政清廉之典。 
- 拦羊[lán yáng]放羊﹐牧羊。 
- 羱羊[yuán yáng]北山羊。 
- 哑羊[yǎ yáng]佛教语。喻指至愚不知解悟之人。 
- 装胡羊[zhuāng hú yáng]方言。假装痴呆。 
- 羯羊[jié yáng]阉割了的公羊。 
- 蠒耳羊[jiǎn ěr yáng]小耳黄羊。 
- 牧羊[mù yáng]看羊,放羊。 看羊,放羊牧羊曲 
- 麢羊[líng yáng]即麢。 
- 冥羊[míng yáng]1.神名。 2.指祠冥羊神的庙。 
- 怀羊[huái yáng]草名。 
- 万羊[wàn yáng]唐张读《宣室志》卷九:“相国李德裕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尝召一老僧问己之休咎。僧曰:‘非立可尽,愿结坛设佛像。’僧居其中,凡三日,谓公曰:‘公灾戾未已,当万里南行耳。’……因问:‘南行诚不免矣,然乃终不还乎?’僧曰:‘当还耳。’公讯其故。对曰:‘相国平生当食万羊,今食九千五百矣,所以当还者,未尽五百羊耳。’”后因以“万羊”为贵族之家饮食豪奢之典。 
- 垄种羊[lǒng zhǒng yáng]我国古代传说产于拂菻国(指东罗马帝国及其所属西亚﹑地中海沿岸一带)的一种羊。《旧唐书.西戎传.拂菻》:“有羊羔生于土中,其国人候其欲萌,乃筑墙以院之,防外兽所食也。然其脐与地连,割之则死,唯人着甲走马及击鼓以骇之,其羔惊鸣而脐絶,便逐水草。”元刘郁《西使记》:“垄种羊出西海,以羊脐种土中,溉以水,闻雷而生,脐系地中,及长,惊以木,脐断便行,嚙草,至秋可食,脐内复有种。”后用以为典。 
- 两脚羊[liǎng jiǎo yáng]指被当作食物吃的人。 
- 架羊[jià yáng]以羊驾车。 
- 拙骨羊[zhuō gǔ yáng]山药的别名。 
- 寒羊[hán yáng]我国优良绵羊品种之一。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 
- 山羊[shān yáng]羊的一种。形似绵羊而体较小。牝牡都有角,角尖向后。毛直而不卷。牡羊颔下有须。性活泼,喜登高,好采食短草﹑灌木和树叶等。 
- 束脩羊[shù xiū yáng]见“束修羊”。 用作束修的羊。泛指束修。 
- 金羊[jīn yáng]灯名。 
- 阉羊[yān yáng]性成熟以前去势的公绵羊,常为几周龄和第二性征出现以前去势的公绵羊。 性成熟以前去势的公绵羊,常为几周龄和第二性征出现以前去势的公绵羊 
- 公羊[gōng yáng]1.《公羊传》的简称。 2.复姓。战国齐人有公羊高﹐为《春秋公羊传》作者。 
- 乌羊[wū yáng]黑色的羊。因非上品,古人常以为礼物之微薄者。 
- 蛟羊[jiāo yáng]传说一种似羊之兽。 
- 贲羊[bēn yáng]传说中的土中怪兽。 
- 火羊[huǒ yáng]古代以干支配五行、五色及十二生肖以纪年,丁为火,未属羊,“火羊”指丁未年。逢这一年多生变乱,因以“火羊”指国家发生灾祸。元 张宪《金柜书》诗:“太平天子著龙衣,定策元勋不敢非;艺祖 有灵君莫急,朱牌金字火羊飞。”参阅 宋 柴望《丙丁龟鉴》。 
- 小绵羊[xiǎo mián yáng]1.常指小于一岁或一岁左右未剪过毛的绵羊。2.像羔羊般天真、温顺而柔弱的人。 
- 栈羊[zhàn yáng]在圈内加料精养的肥羊。 
- 羬羊[qián yáng]古代传说中的兽名。 
- 玉羊[yù yáng]1.传说中的华山之灵。其出现,主生贤佐。 2.瑞物。古时以为五音和谐﹑声教昌明则玉羊现。 3.玉制的羊。 4.天狼星的别名。 
- 吴羊[wú yáng]白绵羊。亦称生于江南之羊。 
- 商羊[shāng yáng]传说中的鸟名。据云,大雨前,常屈一足起舞。 
- 替罪羔羊[tì zuì gāo yáng]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 比喻代人受过。 
- 饩羊[xì yáng]1.古代用为祭品的羊。 2.比喻礼仪。 3.比喻徒具之形式。 
- 方羊[fāng yáng]1.亦作“方佯”。亦作“方洋”。 2.即彷徉。徘徊﹐不自安貌。 3.即彷徉。翱翔;腾飞。 
- 代罪羔羊[dài zuì gāo yáng]代替他人罪错的责任的意思。 
- 夷羊[yí yáng]1.古指神兽﹑怪兽。《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韦昭注:“夷羊﹐神兽。牧﹐商郊牧野。”《史记.周本纪》“麋鹿在牧”裴骃集解引晋徐广曰:“此事出《周书》及《随巢子》﹐云‘夷羊在牧’。牧﹐郊也。夷羊﹐怪物也。”一说﹐土神。《淮南子.本经训》:“江河三川,絶而不流,夷羊在牧,飞蛩满野。”高诱注:“夷羊,土神。殷之将亡,见于商郊牧野之地。”后亦以比喻乱世中的贤者。 2.复姓。春秋晋国有夷羊五。 
- 封羊[fēng yáng]一种大羊。 
- 屠羊[tú yáng]1.宰羊。亦指操屠宰职业的人。 2.见“屠羊说”。 3.指被宰割的羊。 
- 博羊[bó yáng]以羊角斗决胜负。 
- 吊羊[diào yáng]谓绑票。 
- 饮羊[yìn yáng]使羊喝饱水以增加重量。指以欺诈手段做生意牟利。语本《孔子家语.相鲁》:“鲁之贩羊有沈犹氏者,常朝饮其羊,以诈市人。” 
- 掷老羊[zhì lǎo yáng]赌博的一种。又称赶老羊。以六骰递掷﹐视所掷三子同色外﹐计算馀三子点数的多少﹐以决胜负。 
- 吉羊[jí yáng]1.同“吉祥”。 2.羊,古“祥”字。古鼎彝铭文中“吉祥”常作“吉羊”。 
- 骊羊[lí yáng]黑色的羊。 
- 头羊[tóu yáng]羊群中领头的羊。 
- 羚羊[líng yáng]哺乳纲偶蹄目牛科一个类群的通称。四肢细长,蹄小而尖,善于奔跑。能耐干旱。通常生活在非洲、亚洲的旷野或荒漠。种类很多,中国有原羚、藏羚和斑羚等。 
- 刳羊[kū yáng]宰羊(立誓以结盟)。 
- 尚羊[shàng yáng]1.亦作“尚佯”。亦作“尚阳”。 2.闲游;悠闲地步行徘徊。 3.引申为娱目游心。 
- 羔羊[gāo yáng]小羊,多比喻天真、纯洁或弱小的人:替罪的~。 
- 胡羊[hú yáng]指产于胡地的羊。今亦称绵羊为“胡羊”。 
- 攘羊[rǎng yáng]《论语.子路》:“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邢昺疏:“言因羊来入己家﹐父即取之。”后以“攘羊”谓扬亲之过。 
- 缠齿羊[chán chǐ yáng]蔬食的别称。 
- 绵羊[mián yáng]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牛科。反刍家畜。体丰满,被毛绵密,多白色。头短,公羊多有螺旋状大角,母羊无角或角细小。四肢强健。尾型不一,有长瘦尾、脂尾、短尾、肥尾之分。寿命约十五年。以温带、寒带分布最多。主要用于产毛和肉。 属于许多绵羊属反刍动物中的任何一种,原为北半球山地的产物,与山羊有亲缘关系,不同之处在于体形较胖,雄羊无须,两角生出后较为岔开,老牡羊的角常卷成侧扁的螺旋 
- 青羊[qīng yáng]1.黑色的羊。 2.传说中木精﹐煞神。 3.见“青羊宫”。 
- 滩羊[tān yáng]我国优良裘皮用绵羊品种之一。分布于宁夏甘肃的黄河两岸。公羊有螺旋形的角,伸向两侧,母羊多无角。头部有黑色或褐色花斑。体躯长,脂尾锥形。毛长七厘米以上,成辫状。皮板轻软,比一般羊皮贵重。 主要産于甘、寧地區的一種羊。頭部有花斑,軀幹多爲白色,毛卷曲細長,皮輕軟,是綿羊的一個品種 
- 鬼金羊[guǐ jīn yáng]神祇名。主鬼宿。 
- 盘羊[pán yáng]羊的一种。角向下盘曲呈螺旋形,毛厚而长,棕灰色,尾短,四肢强劲,能爬高山。野生于华北﹑内蒙等地区。肉可食用,毛皮可制衣。 一种大型的野羊( Ovis ammon ),具一对巨角,广泛分布亚洲中部和东北部的高山地区,可能并非家绵羊之直接祖先,有些权威认为某些亚种为脂尾绵羊的祖型 
- 撞门羊[zhuàng mén yáng]旧时婚礼迎娶时男家所送的羊。亦借指迎亲礼物。 
- 炙羊[zhì yáng]烤羊肉。 
- 地羊[dì yáng]1.犬的别名。 2.方言。鼢鼠。 
- 菜羊[cài yáng]专供宰杀食用的羊。 
- 法羊[fǎ yáng]1.亦作“灋羊”。 2.牢礼之法中规定之羊牲。 
- 坟羊[fén yáng]古谓土中所生之怪。 
- 犬羊[quǎn yáng]1.狗和羊。 2.常用以比喻任人宰割者﹐如俘虏﹑囚犯等。 3.旧时对外敌的蔑称。 
- 束修羊[shù xiū yáng]用作束修的羊。泛指束修。 
- 獖羊[fén yáng]传说中的怪兽。 
- 昌羊[chāng yáng]菖蒲。昌,通“菖”。 
- 牵羊[qiān yáng]《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及释微子,复其位如故。”后以“牵羊”﹑“牵羊肉袒”﹑“牵羊把茅”表示降服或用为降服的典故。 
- 驼羊[tuó yáng]兽名。有肉峰,似骆驼。 
- 苑羊[yuàn yáng]复姓。周时莒国有苑羊牧之。见《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 麙羊[xián yáng]大羊。 
- 求羊[qiú yáng]汉代隐士求仲与羊仲的并称。 
- 赶老羊[gǎn lǎo yáng]赌输赢﹑角胜负的一种游戏。以骰子六枚掷之,除去相同者三枚,视馀下骰子点数之多少而定胜负。 
- 食万羊[shí wàn yáng]传说唐武宗宰相李德裕,宣宗时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召一善知祸福僧人问前程,僧告以将遭贬南行万里﹐不久当还,因命中注定食羊万口,有五百未满。后十余日,振武节度使遣使送米并馈羊五百,李大惊,召僧告其事,且欲还之。僧人说:羊至此,是已为相国有矣,还之无益,南行其不返乎!事见唐张读《宣室志》卷九﹑《太平广记》卷九八。后遂以“食万羊”表示听天由命﹐不必强求富贵。 
- 放羊[fàng yáng]①把羊赶到野外吃草 。②比喻不加管理,任其自由行动:老师没来上课,学生只好放羊。 
- 灵羊[líng yáng]即羚羊。角可入药。 
羊[yáng]字的成语
- 羊落虎口[yáng luò hǔ kǒu]比喻处于险境,有死无生。 
- 饿虎逢羊[è hǔ féng yáng]逢:碰到,遇到。饥饿的老虎遇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羊歧忘返[yáng qí wàng fǎn]羊歧:歧路。在歧途上忘记了返回。比喻因辨不清正确方向而误入歧途。 
- 羔羊素丝[gāo yáng sù sī]《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毛 传:“小曰羔,大曰羊。素,白也。紽,数也。古者素丝以英裘,不失其制。大夫羔裘以居。”孔颖达 疏:“毛 以为 召南 大夫皆正直节俭。言用羔羊之皮以为裘,缝杀得製,素丝为英饰,其紽数有五。既外服羔羊之裘,内有羔羊之德,故退朝而食,从公门入私门,布德施行,皆委蛇然动而有法,可使人踪跡而效之。言其行服相称,内外得宜。”后因以“羔羊素丝”称誉士大夫正直节俭、内德与外仪并美。 
- 羊肠小道[yáng cháng xiǎo dào]曲折而极窄的路(多指山路)。 曲折、狭窄而危险的路径 
- 鼠穴寻羊[shǔ xué xún yáng]比喻没有功效的做法。 
- 悬羊打鼓[xuán yáng dǎ gǔ]把羊吊起来,使羊蹄乱动击鼓。古时作战,在军营中作这样的布置以诱惑敌人。 
- 羊裘垂钓[yáng qiú chuí diào]汉代严光和与刘秀一起游学,刘秀即帝位,严光变名披羊裘隐钓济中。比喻隐居生活。 
- 羊左之交[yáng zuǒ zhī jiāo]羊左:羊角哀与左伯桃,春秋时期燕国人。像羊角哀与左伯桃那样的交情。比喻生死之交的朋友。 
- 替罪羊[tì zuì yáng]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古代犹太教祭祀礼仪中,用羊代替人承担罪过。喻代人受过的人 
- 如狼牧羊[rú láng mù yáng]如同狼放养羊一般。比喻官吏残酷地欺压人民。 
- 饿虎见羊[è hǔ jiàn yáng]饥饿的老虎见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哑羊僧[yǎ yáng sēng]佛教用语,比喻不知悟解的人。 
- 担酒牵羊[dān jiǔ qiān yáng]牵着羊,挑着酒。表示向人慰劳或庆贺。 
- 亡羊之叹[wáng yáng zhī tàn]亡:丢失。叹:叹息。为丢失了羊而叹息。比喻探索学问,徘徊歧路,结果一无所得,空留遗憾。亦作“亡羊歧路”。 
- 羊质虎形[yáng zhì hǔ xíng]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羊狠狼贪[yáng hěn láng tān]狠:凶狠。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羊性倔强,狼性贪婪。用来形容贪婪倔强的人。亦比喻贪官污吏对人民的残酷压迫羊狠狼贪,竟玷人臣之节。——《聊斋志异.席方平》 
- 屠所牛羊[tú suǒ niú yáng]比喻临近死亡的人。 
- 多歧亡羊[duō qí wáng yáng]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 虎质羊皮[hǔ zhì yáng pí]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饮羊登垄[yǐn yáng dēng lǒng]形容商人偷工减料,欺诈谋利的行为。 
- 羊公鹤[yáng gōng hè]比喻名不副实。 
- 牵羊担酒[qiān yáng dān jiǔ]牵着羊,挑着酒。表示向人慰劳或庆贺。 
- 使羊将狼[shǐ yáng jiàng láng]将:统率,指挥。派羊去指挥狼。比喻不足以统率指挥。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驾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这要坏事。 
- 红羊劫年[hóng yáng jié nián]红羊:古时迷信,认为丁未年是容易发生灾祸的年份,丁属火,未属羊,故称红羊。指国家或个人遭受灾难的岁月。 
- 羝羊絓棘[dī yáng guà jí]羝羊:公羊;絓:绊住。公羊的角被荆棘绊住,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 
- 歧路亡羊[qí lù wáng yáng]歧路:岔路;亡:丢失。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 狼羊同饲[láng yáng tóng sì]比喻把坏人同好人一样对待。 
- 饿虎攒羊[è hǔ zǎn yáng]攒:向一个目标簇拥。像饥饿的老虎向羊簇拥过去一样。形容动作而猛烈。 
- 告朔饩羊[gù shuò xì yáng]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 与羊谋羞[yǔ yáng móu xiū]谋:商量;羞:珍羞,精美的食物。跟羊商量要它的肉。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 如熟羊胛[rú shú yáng jiǎ]羊胛:羊的肩骨,易熟。象煮熟羊胛一样。形容时间短促。 
- 羊肠小径[yáng cháng xiǎo jìng]形容曲折崎岖的小路。同“羊肠小道”。 
- 羊肠九曲[yáng cháng jiǔ qǔ]羊肠:像羊肠一样崎岖曲折的小路。九曲:有许多曲折的地方,指河道曲折。形容崎岖曲折的小径和弯弯曲曲的河道。也指道路的艰难。 
- 羊真孔草[yáng zhēn kǒng cǎo]南朝宋羊欣擅长隶书,孔琳之草书,名重一时,并称为“羊真孔草”。 
- 以羊易牛[yǐ yáng yì niú]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 卖狗悬羊[mài gǒu xuán yáng]犹言挂羊头卖狗肉。意指名不副实。 
- 羊头狗肉[yáng tóu gǒu ròu]比喻表里不一,明一套暗一套。 
- 失马亡羊[shī mǎ wáng yáng]泛指祸福得失。泛指祸福得失 
- 驱羊攻虎[qū yáng gōng hǔ]驱:赶。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 
- 买王得羊[mǎi wáng dé yáng]①指想买王献之字,却得到了羊欣的字。意为差强人意。②指摹仿名人的字画虽然逼真而终差一等。 
- 驼背羊髯[tuó bèi yáng rán]脊背像骆驼,胡须像山羊。形容老头的形象。 
- 系颈牵羊[xì jǐng qiān yáng]系:拴缚。用绳系住脖子,用手牵着羊。形容投降请罪的样子。 
- 问羊知马[wèn yáng zhī mǎ]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 素丝羔羊[sù sī gāo yáng]指正直廉洁的官吏。 
- 羊公之鹤[yáng gōng zhī hè]羊公:指晋朝征南大将军羊祜。原指羊公不舞之鹤。现比喻名不副实。 
- 顺手牵羊[shùn shǒu qiān yáng]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 指顺手取走别人的物品,含贬义 
- 羊体嵇心[yáng tǐ jī xīn]羊:南朝宋羊盖;嵇:南朝宋嵇元荣。指精于琴艺,深得琴师心法和技巧。 
- 羊撞篱笆[yáng zhuàng lí bā]比喻进退两难。 
- 舍策追羊[shě cè zhuī yáng]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 
- 饿虎扑羊[è hǔ pū yáng]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 放羊拾柴[fàng yáng shí chái]指老人娶妻,有意不加管束,希望能怀孕,从而得到名份上的儿子。 
- 肉袒牵羊[ròu tǎn qiān yáng]牵羊:牵着羊,表示犒劳军队。古代战败投降的仪式。 
- 虎荡羊群[hǔ dàng yáng qún]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横行,以强凌弱。 
- 叱石成羊[chì shí chéng yáng]叱:呼喊。一声呼喊能把石头变成许多只羊。形容法力神奇。 
- 羊碑犹泣[yáng bēi yóu qì]晋朝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长达十年,死后,州人为之罢市巷泣,其部属为其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比喻对死者的怀念。 
- 驱羊战狼[qū yáng zhàn láng]比喻以弱击强。 
- 羊羔美酒[yáng gāo měi jiǔ]羊羔:酒名,因酿制材料中有羊肉,故名。味儿醇厚的好酒。 
- 羊枣昌歜[yáng zǎo chāng chù]曾晳嗜羊枣,楚文王嗜昌歜。比喻人之癖好。 
- 羊入虎群[yáng rù hǔ qún]比喻好人落入坏人的手中,处境极端危险。 
- 亡羊补牢[wáng yáng bǔ láo]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羊丢失以后,才修补羊圈。比喻发生问题及时采取善后措施,以免酿成大错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 商羊鼓舞[shāng yáng gǔ wǔ]商羊:传说鸟名。商羊飞舞定有大雨。比喻重大变故发生之前的预兆。 
- 悬羊卖狗[xuán yáng mài gǒu]挂着羊头,卖的却是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 
- 饿虎吞羊[è hǔ tūn yáng]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臧谷亡羊[zāng gǔ wáng yáng]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 争鸡失羊[zhēng jī shī yáng]比喻贪小失大。 
- 亡羊得牛[wáng yáng dé niú]丢掉羊,得到牛。比喻损失小而收获大。 
- 羊入虎口[yáng rù hǔ kǒu]羊落在虎口里。比喻弱者陷入险恶的境地,面临被残害的处境。 
- 羊踏菜园[yáng tà cài yuán]喻惯吃蔬菜的人偶食荤腥美食。 
- 情同羊左[qíng tóng yáng zuǒ]交情深厚,愿为对方去死。多指生死之交。 
- 羚羊挂角[líng yáng guà jiǎo]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 爱礼存羊[ài lǐ cún yáng]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 牛羊勿践[niú yáng wù jiàn]勿使牛羊践踏。比喻爱护。 
- 羊破菜园[yáng pò cài yuán]平时常吃疏菜,偶然猛食羊肉,好像被羊踏破肚皮一样。比喻偶贪荤食而致腹疾。 
- 羊触藩篱[yáng chù fān lí]羊角勾挂在篱笆上。形容既不能进,也不能退。 
- 羊质虎皮[yáng zhì hǔ pí]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羊贪狼狠[yáng tān láng hěn]狠:凶狠。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 
- 瘦羊博士[shòu yáng bó shì]指能克己让人的人。 
- 羊续悬鱼[yáng xù xuán yú]羊续,汉时官吏。羊续把生鱼悬于庭。形容为官清廉,拒受贿赂。 
- 羝羊触藩[dī yáng chù fān]羝羊:公羊;触:抵撞;藩:篱笆。公羊的角缠在篱笆上,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 
- 十羊九牧[shí yáng jiǔ mù]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 烂羊头[làn yáng tóu]比喻滥授官爵,商人厨师皆得为官。 
- 亡羊歧路[wáng yáng qí lù]亡:丢失;歧路:岔路。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 羊头马脯[yáng tóu mǎ fǔ]挂着招揽生意的是羊头,而实际上卖的是马肉。比喻用假货欺骗人。 
羊[yáng]字在开头的词语
- 羊黔[yáng qián]见“羊坽”。 
- 羊痫风[yáng xián fēng]癫痫的通称。 癫痫的通称 
- 羊城[yáng chéng]1.广州的别名。 2.契丹设置的进行贸易的处所。 
- 羊头车[yáng tóu chē]一种独轮小车。 
- 羊公碑[yáng gōng bēi]见“羊碑”。 
- 羊毛袜[yáng máo wà]羊毛织的短袜或长 袜。 羊毛织的短袜或长 袜 
- 羊杜[yáng dù]晋羊祜﹑杜预二人先后镇襄阳,有政绩,后人因并称之。 
- 羊肚手巾[yáng dǔ shǒu jīn]方言。毛巾。形如羊肚,故名。 
- 羊碑[yáng bēi]晋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十年,有德政。及卒,襄阳百姓为立碑于岘山。见其碑者无不流泪。旧时因以“羊碑”为颂扬官吏之有德政之典。 
- 羊羚[yáng líng]几种牛科动物(如臆羚、斑羚、落矶山雪羊),与山羊有亲缘关系,但亦有某些方面与羚羊相像。 几种牛科动物(如臆羚、斑羚、落矶山雪羊),与山羊有亲缘关系,但亦有某些方面与羚羊相像 
- 羊工[yáng gōng]放羊的雇工。 放羊的雇工 
- 羊毛衫[yáng máo shān]用毛纱或毛型化纤纱编织成的针织上衣。又称毛衫。毛纱原料以羊毛为主,还有特种动物毛,如骆驼毛﹑兔毛﹑牦牛绒等。羊毛衫质地柔软﹑弹性好,是比较理想的保暖服装。 
- 羊栖[yáng qī]旧时仡佬族的住屋。 
- 羊儿风[yáng ér fēng]羊儿风即我们平常所谓的羊癫疯。 
- 羊祸[yáng huò]1.亦作“羊旤”。 2.古人把羊怪胎等异常现象和羊的疾疫视作灾变的征兆,故称。 
- 羊毛脂[yáng máo zhī]由羊毛洗液回收精制而得的膏状体。含高碳脂肪酸酯。形同脂肪,故名。淡棕黄色,半透明,有黏性。用于化妆品、药用软膏等。 
- 羊陆[yáng lù]晋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与吴将陆抗对峙,二人互无疑忌,使命交通,友好往来,为后人所称许。事见《晋书.羊祜传》。 
- 羊沟[yáng gōu]1.流经宫苑的沟渠。 2.古代斗鸡之所。 
- 羊马垣[yáng mǎ yuán]见“羊马城”。 
- 羊皮纸[yáng pí zhǐ]1.羊皮制成的纸形薄片,用于书写。 2.经化学处理而制成的纸,厚而结实,不透油和水,供包装物品用。 绵羊、山羊或其他动物的皮,尤指制作用于书写的皮 
- 羊羔利[yáng gāo lì]元代盛行的一种高利贷。羊产羔时本利对收,故名。 
- 羊鼻公[yáng bí gōng]唐太宗对魏征的戏称。 
- 羊肠线[yáng cháng xiàn]用羊肠做原料制成的线。有取羊肠易被吸收的特点而制成者,为外科缝合刀口之用;有取羊肠的弹性﹑韧性特点而制成者,为作羽毛球拍弦之用。 用羊的肠子制成的细线,用于缝合体腔内的伤口或切口 
- 羊膜[yáng mó]包裹胎儿的膜。 包裹胎儿的膜 
- 羊头[yáng tóu]三棱形的箭镞。 
- 羊说[yáng shuō]人名。即屠羊说。 
- 羊桃[yáng táo]1.即阳桃。东印度一种乔木,在热带广泛栽培。2.阳桃的果实,由绿色至黄色,通常略有酸味,很多地用于中国烹调中。 
- 羊白[yáng bái]一种因缺乏色素而引起的白斑病。又称羊白头。 
- 羊齿[yáng chǐ]草本植物,多生长在阴湿的地方,根茎短而粗,羽状复叶,小叶披针形,孢子囊群生在叶脉的两侧。也叫绵马。 草本植物,多生长在阴湿的地方,根茎短而粗,羽状复叶,小叶披针形,孢子囊群生在叶脉的两侧。也叫绵马 
- 羊肠坂[yáng cháng bǎn]古坂道名。萦曲如羊肠,故称。有两处:一在今山西省壶关县东南;一在今山西省晋城市南。 
- 羊性[yáng xìng]谓无主见,跟着别人跑。 
- 羊旤[yáng huò]见“羊祸”。 
- 羊矢[yáng shǐ]股内侧近阴处。 
- 羊灯[yáng dēng]用竹丝扎成外糊以纸的羊形灯。民间常在灯节悬挂。 
- 羊卜[yáng bǔ]古代西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占卜法。 
- 羊求[yáng qiú]汉高士羊仲﹑求仲的并称。 
- 羊岘[yáng xiàn]见“羊碑”。 
- 羊裘[yáng qiú]1.羊皮做的衣服。 2.汉严光少有高名,与刘秀同游学,后刘秀即帝位,光变名隐身,披羊裘钓泽中。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后因以“羊裘”指隐者或隐居生活。 
- 羊皮筏子[yáng pí fá zǐ]汉、回、保安、东乡、撒拉、土等族的民间渡河、运载工具。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境内黄河沿岸。用数十根圆木棍扎成约2米宽、3米多长的长方形框架,下拴十数个充气羊皮袋即成。以客运为主,兼营短途货运。 
- 羊音[yáng yīn]在某些疾病中(如在有渗出物的胸膜炎)胸部听诊听到的一种类似羊叫的声音变化。 在某些疾病中(如在有渗出物的胸膜炎)胸部听诊听到的一种类似羊叫的声音变化 
- 羊左[yáng zuǒ]战国燕羊角哀与左伯桃的并称。后以指友谊深厚者。交情深厚之称,后亦称生死之交。传说羊角哀与左伯桃俩,同投楚王,道遇雨雪,左把衣服和粮食都给了羊,自入空树冻饿而死;羊为上卿后,梦左为鬼所陵,即自刎,往九泉之下助左战胜厉鬼想惠庄之清尘,庶 羊左之徽烈。—— 刘峻《广绝交论》情同羊左 
- 羊毛疔[yáng máo dīng]一种急性致死疾病。症状类似伤寒。患者头痛、发冷发热、胸背起红点,红点内有羊毛状物。 一种急性致死疾病。症状类似伤寒。患者头痛、发冷发热、胸背起红点,红点内有羊毛状物 
- 羊腔[yáng qiāng]指羊的肋肉。 
- 羊胃[yáng wèi]见“羊胃羊头”。 
- 羊马城[yáng mǎ chéng]古时为防守御敌而在城外筑的类似城圈的工事。 
- 羊倌[yáng guān]专职牧羊的人。 牧羊人 
- 羊昙泪[yáng tán lèi]指晋羊昙感旧兴悲哭悼舅谢安事。 
- 羊坽[yáng líng]1.亦作“羊黔”。 2.古代攻城的一种战具。高积薪土,以攻敌人。 
- 羊胛熟[yáng jiǎ shú]《新唐书.回鹘传下.骨利干》:“骨利干,处瀚海北……又北度海,则昼长夜短。日入烹羊胛,熟,东方已明,盖近日出处也。”后用“羊胛熟”形容时间短促。 
- 羊昙[yáng tán]晋谢安之甥。《晋书.谢安传》:“羊昙者,太山人,知名士也,为安所爱重。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因石头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曹子建诗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后将羊昙醉后过西州恸哭而去的事用为感旧兴悲之典。 
- 羊矢枣[yáng shǐ zǎo]见“羊枣”。 
- 羊羔[yáng gāo]1.小羊。 2.羊胎。 3.酒名。 小羊 
- 羊羧[yáng suō]古时冉駹族的羊毛织品。 
- 羊水[yáng shuǐ]使胚胎悬浮在羊膜里的浆液。 使胚胎悬浮在羊膜里的浆液 
- 羊酒[yáng jiǔ]羊和酒。亦泛指赏赐或馈赠的物品。 
- 羊舌[yáng shé]复姓。春秋时晋有羊舌肸。见《左传.襄公十六年》。 
- 羊皮筏[yáng pí fá]用羊皮气囊联接而成的简单渡河工具,状如竹筏,故名。 
- 羊毛帽[yáng máo mào]一种宽边的粗羊毛毡帽。 一种宽边的粗羊毛毡帽 
- 羊脂球[yáng zhī qiú]短篇小说。法国莫泊桑作于1880年。普法战争中,普军占领卢昂城后,有九个“上等人”和妓女羊脂球结伴向勒阿弗尔港转移。马车途经多特镇时,一普军军官要羊脂球陪他过夜,否则全部旅客都将被扣。羊脂球坚决拒绝,但因奈何不得同车人的软硬兼施,只好就范。事后,同车人却对羊脂球倍加轻蔑。 
- 羊歧[yáng qí]羊入歧途。比喻事理不易掌握而容易失误。 
- 羊毛[yáng máo]天然纤维的一种。羊身上的毛。是主要纺织原料之一。纤维柔软而富有弹性。有独特的毡缩性。按细度分为细羊毛、半细羊毛和粗羊毛三类。作为纺织原料使用得最多的是绵羊毛,山羊毛中仅一部分能供纺织用。 
羊[yáng]字在中间的词语
- 涮羊肉[shuàn yáng ròu]将切得很薄的羊肉片放入沸水中稍烫一下,蘸佐料吃,这种羊肉叫“涮羊肉”。北京的吃法最有名。因一般常用燃炭的紫铜暖锅,故又称“涮锅子”。 
- 牧羊哀话[mù yáng āi huà]短篇小说。郭沫若作。1919年发表。朝鲜李朝子爵闵崇华反对奸臣与日本签订“合邦条约”,其继室李氏却勾结仆人尹石虎欲谋杀子爵,不料却误杀石虎之子子英。闵女佩荑为子英情人,闻讯后哀恸欲绝。是五四时期最早的一篇具有爱国反帝意识的小说。 
- 烂羊胃[làn yáng wèi]1.同“烂羊”。 2.指精制的食物。 
- 仿羊皮纸[fǎng yáng pí zhǐ]一种利用木浆经过延长打浆时间抄造的纸张,具有一定的强度、透明性好、能耐油等性质。如经过很好的轧光,则属于高光泽仿羊皮纸。 
- 骑羊子[qí yáng zǐ]指仙人。 
- 悬羊击鼓[xuán yáng jī gǔ]一种疑兵之计。 
- 食羊钱[shí yáng qián]宋代对官僚耆旧副食费的一种补贴。 
- 红羊劫[hóng yáng jié]指国难。古人以为丙午﹑丁未是国家发生灾祸的年份。丙丁为火,色红;未属羊,故称。宋代柴望作《丙丁龟鉴》,历举战国到五代之间的变乱,发生在丙午﹑丁未年的有二十一次之多。 
- 公羊学派[gōng yáng xué pài]清代的今文经学派。根据今文《公羊》经说﹐发挥其伦理思想或政治主张。其创始人庄存与﹑刘逢禄均为常州人﹐故又称“常州学派”。因今文经学特别重视公羊家的《春秋》学﹐故亦以泛指今文经学。 
- 牵羊把茅[qiān yáng bǎ máo]见“牵羊”。 
- 马羊劫[mǎ yáng jié]指国难。 
- 亡羊路[wáng yáng lù]指致人迷误的歧途。 
- 驱羊旧节[qū yáng jiù jié]汉臣苏武出使匈奴被禁﹐餐毡啮雪,持节牧羊,坚贞不屈。见《汉书.苏武传》。后以“驱羊旧节”比喻坚贞的气节。 
- 牵羊肉袒[qiān yáng ròu tǎn]见“牵羊”。 
- 神羊儿[shén yáng ér]指捆绑成跪状用以祭神的羊。 
- 屠羊说[tú yáng shuō]战国时楚国人,名说,以屠羊为业,故称。 
- 山羊胡子[shān yáng hú zǐ]1.男子下巴上一小撮整齐的尖形或簇状的胡须。2.一种短而尖的胡子。 
- 叱羊肠[chì yáng cháng]令车马驰驱于羊肠险路。语本《汉书.王尊传》: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閐邛郲九折阪,不欲以父母之遗体而犯此险阻,遂归。“及尊为刺史,氛铖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后以“叱羊肠”为不避艰险愿为国家效力边疆之典。 
- 白羊座[bái yáng zuò]黄道十二星座之一。见〖黄道十二宫〗。 
- 白羊车[bái yáng chē]以白羊曳引的车。亦泛指轻便的车子。 
- 老羊皮[lǎo yáng pí]毛粗皮厚的劣等羊皮。北方﹑西北等地区的农牧民多用以制衣﹐且不挂面子。 
- 骑羊执穗[qí yáng zhí suì]相传古代有五仙人骑五色羊执六穗秬来到广州。见《太平寰宇记.岭南道一.广州》引《续南越志》。后因以“骑羊执穗”为咏广州的典故。 
- 青羊宫[qīng yáng gōng]道教观名。在四川省成都市。唐代始建﹐清初重建。有铜制青羊﹑铁铸瓶等古物和八角亭﹑青羊桥等古迹。每年农历二月间有花会﹐为成都游览胜地。 
- 公羊子[gōng yáng zǐ]即公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