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
贤相关字典
贤[xián]字在结尾的词语
- 后贤[hòu xián]后世的贤人。 
- 淑贤[shū xián]善良贤惠。亦指善良贤惠的人。 
- 聘贤[pìn xián]谓以礼征召贤能。 
- 降贤[jiàng xián]使贤者屈居下位。典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 尊贤[zūn xián]1.尊敬贤者。 2.高贵贤能。 
- 关圣贤[guān shèng xián]指三国蜀关羽。 
- 通贤[tōng xián]通达贤能之人。 
- 钦贤[qīn xián]敬贤。 
- 至贤[zhì xián]1.极贤能;极有贤德。 2.犹大贤。指极有贤德的人。 
- 选贤[xuǎn xián]选用贤能的人。 
- 僚贤[liáo xián]贤能的僚佐。 
- 右贤[yòu xián]1.犹先贤。有才德的前辈。 2.尚贤,尊崇贤能。 3.汉时匈奴贵族有左贤王﹑右贤王之号,右贤王亦省称为“右贤”。 
- 议贤[yì xián]古刑法八议之一。谓对于有德行的人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刑罚。 
- 先贤[xiān xián]1.先世的贤人。明嘉靖间议孔庙祭礼,称颜渊曾参等十人以下和孔子其他门弟子为先贤,自左丘明以下,称先儒。见《明史.礼志四》。 2.复姓。汉有先贤氏。见《通志.氏族五》。 
- 兴贤[xīng xián]1.推举有贤德的人。参见“兴能”。 2.发扬贤德。 
- 五贤[wǔ xián]1.五位贤臣。指春秋晋文公之臣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2.五位贤臣。指宋王十朋﹑冯方﹑胡宪﹑查钥﹑李浩。 3.谓五个方面胜于人。 
- 巨贤[jù xián]大贤﹐极有才德者。 
- 蔽贤[bì xián]埋没贤能的人。 
- 上贤[shàng xián]1.推崇有德才的人。上,通“尚”。 2.德才超着的人。 3.谓德才超人。 
- 众贤[zhòng xián]1.众多的贤人。 2.谓使贤才增多。 
- 招贤[zhāo xián]招揽贤人。 
- 嫉贤[jí xián]嫉妒有才德的人。 
- 表贤[biǎo xián]表彰贤明。 
- 儁贤[jùn xián]才德出众的人。 
- 简贤[jiǎn xián]1.轻慢贤能。 2.选用贤能。参见“简贤任能”。 
- 朝贤[cháo xián]朝中的贤人。常用以泛指朝臣。 
- 不贤[bù xián]1.不贤明;无才能。 2.不贤惠;无德行。 3.不善,不好。 
- 前贤[qián xián]前代有才德的名人:西邻吊罢东邻贺,歌哭前贤较有情。 
- 媢贤[mào xián]嫉妒贤能。 
- 长贤[cháng xián]年长而贤明。 
- 避贤[bì xián]犹让贤。 
- 传贤[chuán xián]谓将帝王之位传给贤能的人。古史传说夏禹以前帝王都是举贤以自代。儒家以传贤与传子为统治者传移王位的两种方式。 
- 贡贤[gòng xián]荐举贤人。 
- 草贤[cǎo xián]对善作草书者的美称。 
- 独贤[dú xián]1.谓独劳。 2.特别贤良。 
- 噬贤[shì xián]嫉害贤能。 
- 妨贤[fáng xián]谓阻碍贤者登进。 
- 明贤[míng xián]1.谓表彰贤人。 2.贤明的人。 
- 适贤[shì xián]器重贤能之士。 
- 栖贤[qī xián]隐居的贤士。 
- 遗贤[yí xián]1.指弃置未用的贤才。 2.谓弃置贤才。 3.犹先贤。 
- 七十二贤[qī shí èr xián]对孔子门下才德出众的学生的美称。 
- 十八贤[shí bā xián]指晋庐山白莲社中十八贤人:慧远法师﹑刘遗民﹑雷次宗﹑周续之﹑宗炳﹑张野﹑张铨﹑西林觉寂大师﹑东林普济大师﹑慧持法师﹑罽宾佛驮耶舍尊者﹑罽宾佛驮跋陀罗尊者﹑慧睿法师﹑昙顺法师﹑昙恒法师﹑道炳法师﹑道敬法师﹑昙诜法师。 
- 塞贤[sāi xián]谓不用贤者。 
- 用贤[yòng xián]任用贤人。 
- 神贤[shén xián]神奇美善。 
- 推贤[tuī xián]推荐贤人。 
- 英贤[yīng xián]德才杰出的人。 
- 登贤[dēng xián]举用有道德有才干的人。 
- 高贤[gāo xián]1.以之为高尚﹑贤良。 2.高尚贤良。 3.指高尚贤良的人。 
- 杖贤[zhàng xián]依靠贤德的人。 
- 十八高贤[shí bā gāo xián]十八贤的敬称。 
- 进贤[jìn xián]1.谓进荐贤能之士。 2.古冠名。 3.星名。 荐举贤能的人 
- 能贤[néng xián]有才能而又有道德者。 
- 大贤[dà xián]才德超群的人。 非常有道德才能的人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 中贤[zhōng xián]指一般的贤人。 
- 八贤[bā xián]八个贤人。 
- 仁贤[rén xián]1.即仁且贤。 2.仁人与贤人。 
- 曩贤[nǎng xián]前贤。 
- 九贤[jiǔ xián]1.九个贤人。指尧舜时九官: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 2.九个贤人。指尧﹑舜﹑禹﹑文王﹑皋陶﹑启﹑契﹑史皇﹑羿等九人。见《淮南子.修务训》。 
- 才贤[cái xián]1.有品德才能的人。 2.才德兼备。 
- 襃贤[bāo xián]1.亦作“褒贤”。 2.嘉奖贤人。汉桓宽《盐铁论》有《褒贤》篇。 
- 龚贤[gōng xián]龚贤(1618-1689)明末清初画家。一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柴丈人,昆山(今属江苏)人。善画山水,取法董源、吴镇,重视写生,喜层层用墨,创造浓郁苍润的境界。与樊圻等并称“金陵八家”。有《夏山过雨图》等存世。著有《香草堂集》。 
- 忠贤[zhōng xián]1.忠诚贤明。 2.忠诚贤明的人。 
- 寓贤[yù xián]犹隐士。 
- 礼贤[lǐ xián]礼遇贤者。 
- 优贤[yōu xián]优待﹑礼遇贤者。 
- 贞贤[zhēn xián]指志节坚贞而有贤德的人。 
- 集贤[jí xián]1.聚集贤人。 2.集贤殿书院的省称。 
- 群贤[qún xián]众多的德才兼备的人。 
- 逸贤[yì xián]隐遁不仕的贤人。 
- 材贤[cái xián]贤才。 
- 钜贤[jù xián]大贤,极有才德者。 
- 俊贤[jùn xián]才德杰出的人。 
- 希贤[xī xián]1.谓仰慕贤者,愿与之齐等。 2.指效法贤人。 
- 乡贤[xiāng xián]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 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 
- 儒贤[rú xián]贤能的儒士。 
- 待贤[dài xián]谓礼遇贤者。 
- 见贤[jiàn xián]谓被称美。 
- 宿贤[sù xián]素有声望的贤士。 
- 钓贤[diào xián]求取贤才。 
贤[xián]字在开头的词语
- 贤辟[xián pì]贤明的国君。 
- 贤阮[xián ruǎn]指魏晋间“竹林七贤”中的阮籍﹑阮咸叔侄二人。 
- 贤彦[xián yàn]德才俱佳的人。 
- 贤功[xián gōng]贤臣的功业。 
- 贤甥[xián shēng]敬称人之外甥。 
- 贤匹[xián pǐ]贤惠的配偶。 
- 贤英[xián yīng]贤能杰出。 
- 贤府[xián fǔ]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 贤妹[xián mèi]1.妹的美称。 2.对人妹的敬称。 
- 贤可[xián kě]贤良。 
- 贤明[xián míng]有才能有见识:领导贤明|贤明的经理。 
- 贤重[xián zhòng]敬重。 
- 贤传[xián zhuàn]能正确阐述儒家经义的文字。 
- 贤弟[xián dì]1.敬称自己的弟弟。 2.敬称别人的弟弟。 3.对弟子或年岁较幼之友的敬称。 
- 贤胜[xián shèng]指贤达名流。 
- 贤达[xián dá]有才德和声望的人:社会贤达|礼进贤达。 
- 贤耦[xián ǒu]贤惠的配偶。 
- 贤良文学[xián liáng wén xué]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武帝时,简称贤良或文学。 
- 贤会[xián huì]贤惠。会,用同“惠”。 
- 贤媛[xián yuàn]贤惠美貌的女子。 
- 贤卿[xián qīng]1.古代夫妇间的爱称。 2.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 贤言[xián yán]善言;格言。 
- 贤王[xián wáng]1.有德行的君王。 2.匈奴贵族的封号。有左贤王﹑右贤王。共同襄助大单于处理国事。 
- 贤谊[xián yì]道义。 
- 贤竹林[xián zhú lín]三国魏阮籍与其侄阮咸名列“竹林七贤”,后人因用“贤竹林”为对他人叔侄的敬称。 
- 贤显[xián xiǎn]才德贤明,地位显要。 
- 贤首[xián shǒu]1.佛教菩萨名。 2.唐代高僧法藏,西域康居人。为华严宗的创立者。通称贤首大师。 
- 贤侄[xián zhí]对侄辈年轻人的美称。 
- 贤首山[xián shǒu shān]1.山名。在河南省信阳县西南,亦名贤隐山。 2.乐府鼓吹曲名。 
- 贤令[xián lìng]1.贤明的县令。 2.山名。在广东省阳山县北二里,唐韩愈为阳山令,尝读书于此,有读书岩。又名牧民山。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东二.广州府》。 
- 贤妇[xián fù]指贤妻。 
- 贤息[xián xī]对他人子嗣的敬称。 
- 贤台[xián tái]指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筑台而置金,以求天下贤士,故称。 
- 贤旧[xián jiù]贤士旧臣。 
- 贤快[xián kuài]贤惠而勤快。 
- 贤东[xián dōng]对他人主人的敬称。 
- 贤知[xián zhī]1.贤明多智。 2.贤明多智的人。 
- 贤流[xián liú]才德兼备的名流。 
- 贤疆[xián jiāng]有德行有勇力。疆,通“强”。 
- 贤胤[xián yìn]贤良的子孙。 
- 贤姱[xián kuā]贤好。 
- 贤声[xián shēng]贤明的名声。 
- 贤宰[xián zǎi]1.贤明的宰相。 2.贤明的地方长官。 
- 贤姊[xián zǐ]对他人姐姐的敬称。 
- 贤赘[xián zhuì]贤良的赘婿。 
- 贤获[xián huò]古时举行乡射之礼时,以射中鹄的为获。用筹记数,左右两队所得筹多者称为贤获。 
- 贤隽[xián jùn]见“贤俊”。 
- 贤德[xián dé]1.善良的德行。 2.指有美德的人。 3.贤惠,有美德。 
- 贤德夫人[xián dé fū rén]1.古代朝廷赠给贵族妇女的封号。 2.泛指贤惠的妇女。 
- 贤善[xián shàn]1.贤明善良。 2.指贤明善良的人。 
- 贤妣[xián bǐ]对人亡母的敬称。 
- 贤昆[xián kūn]贤良的兄长。 
- 贤孝[xián xiào]贤惠孝顺。 
- 贤豪[xián háo]1.贤明豪迈。 2.贤士豪杰。 
- 贤行[xián xíng]美善的德行。 
- 贤逸[xián yì]德行高尚的隐士。 
- 贤懿[xián yì]贤良美好。亦指贤美的人。 
- 贤正[xián zhèng]贤良方正的人。 
- 贤勇[xián yǒng]贤能勇敢。 
- 贤臣[xián chén]贤明的臣子。 
- 贤谟[xián mó]才略;智略。 
- 贤武[xián wǔ]贤能英武。亦指贤能英武的人。 
- 贤胄[xián zhòu]贤良的后代。 
- 贤门[xián mén]1.贤良门第。 2.犹贤每。 
- 贤嗣[xián sì]贤良的后代。 
- 贤慧[xián huì]也作“贤惠”。慧:聪明。指妇女心地善良,聪明而通情达理:贤慧的妻子|贤惠的儿媳。 
- 贤契[xián qì]长辈对子侄辈或先生对门生弟子的爱称。 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多用于书面) 因此欲烦贤契与我道达其意。——《玉娇梨》 
- 贤妙[xián miào]才德美好的人。 
- 贤度[xián dù]敬称对方的器量,胸襟。 
- 贤妃[xián fēi]1.贤德的后妃。 2.唐宫中女官名。 
- 贤质[xián zhì]才德兼备,作风朴实。 
- 贤首宗[xián shǒu zōng]中国佛教派别之一。其实际创始人唐法藏,字贤首,通称“贤首大师”,故名。又因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故亦称“华严宗”。参见“严宗”。 
- 贤才[xián cái]1.亦作“贤材”。 2.才智出众的人。 
- 贤豆[xián dòu]古印度的别译。 
- 贤亮[xián liàng]方言。慈善。 
- 贤哲[xián zhé]1.贤明睿智。 2.贤明睿智的人。 贤明的人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西游记》 
- 贤好[xián hǎo]贤淑美好。 
- 贤仲[xián zhòng]贤弟。对他人兄弟的敬称。 
- 贤力[xián lì]贤明而有作为的人。 
- 贤歌[xián gē]对歌妓的敬称。 
- 贤郎[xián láng]对他人儿子的美称。 
- 贤辅[xián fǔ]贤明的辅相。 
- 贤路[xián lù]指贤者仕进的机会。 贤人仕进之路;指有才能者做官晋升的途径避贤路 
- 贤良[xián liáng]①有才能,有德行:贤良之士。②有才德的人:荐举贤良。 
- 贤合[xián hé]1.亦作“贤阁”。 2.对人妻子的尊称。 
- 贤辈[xián bèi]对晩辈的敬称。 
- 贤义[xián yì]贤良的人。 
- 贤劳[xián láo]劳苦;辛劳。 劳苦;劳累 
- 贤人酒[xián rén jiǔ]指浊酒。 
- 贤俊[xián jùn]1.亦作“贤隽”。亦作“贤俊”。亦作“贤嶲”。 2.才德出众。 3.才德出众的人。 
- 贤巧[xián qiǎo]贤人巧匠。 
- 贤惠[xián huì]贤明仁慈。 指妇女善良温顺而通情达理 
- 贤科[xián kē]科举时代对选拔官吏所分科目的美称。 
- 贤祠[xián cí]供奉先贤的祠堂。 
- 贤雅[xián yǎ]贤能高雅。 
- 贤髦[xián máo]贤能杰出的人。 
- 贤称[xián chēng]好的名声。 
- 贤运[xián yùn]美善的运气。 
- 贤名[xián míng]好名声。 
- 贤尊[xián zūn]对他人父亲的敬称。 
- 贤圣[xián shèng]1.道德才智极高。 2.道德才智极高的人。 3.佛;菩萨。 4.贤人酒和圣人酒的并称。 
- 贤交[xián jiāo]有才德的朋友。 
- 贤主[xián zhǔ]1.贤明的君主。 2.贤惠的主人。 
- 贤智[xián zhì]1.有贤德有才智。 2.贤人智士。 
- 贤阁[xián gé]见“贤合”。 
- 贤厚[xián hòu]贤良忠厚。 
贤[xián]字的成语
- 方正贤良[fāng zhèng xián liáng]方正:正直;贤良:才能,德行好。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 野无遗贤[yě wú yí xián]野:指朝廷之外,民间;遗:漏掉。有才能的人都受到任用。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 主贤臣良[zhǔ xián chén liáng]君主圣明,臣子忠诚。比喻上行下效。 
- 礼贤远佞[lǐ xián yuǎn nìng]敬重有才德的人,疏远巧言献媚的人。 
- 傲贤慢士[ào xián màn shì]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 进谗害贤[jìn chán hài xián]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 避让贤路[bì ràng xián lù]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 古圣先贤[gǔ shèng xiān xián]圣:学识或技能有极高成就的人;贤:有德行的人。古时候的圣人和贤人。 
- 屈尊敬贤[qū zūn jìng xián]放下架子。用尊敬的态度来对待有贤德的人。 
- 妒能害贤[dù néng hài xián]贤、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贤明的人。指容不下才能、品德比自己高的人。 
- 退避贤路[tuì bì xián lù]退避: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 重赂轻贤[zhòng lù qīng xián]看重别人的贿赂而轻视有才能的人。 
- 礼贤接士[lǐ xián jiē shì]礼:表示敬意;接:接纳。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去结交或接纳。 
- 贤身贵体[xián shēn guì tǐ]指身分高贵。 
- 踵武前贤[zhǒng wǔ qián xián]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 内助之贤[nèi zhù zhī xián]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有了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 
- 三期贤佞[sān qī xián nìng]以之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 
- 简贤附势[jiǎn xián fù shì]轻视贤良,依附权势。 
- 嫉贤妒能[jí xián dù néng]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嫉妒。 嫉恨比自己强比自己好的人,嫉妒有才德的人 
- 进贤兴功[jìn xián xīng gōng]指荐举贤士功臣。 
- 贤妻良母[xián qī liáng mǔ]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 
- 十室容贤[shí shì róng xián]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有贤人。 
- 任人唯贤[rèn rén wéi xián]贤:有德有才的人。指用人只选有德有才的人。 用人只以德才为标准,而不管他跟自己关系如何 
- 贤才君子[xián cái jūn zǐ]指有才有德的人。 指有才有德的人。亦作“贤人君子”凡贤人君子,未尝不思效用,但无其类获进,所以湮没于时。——唐. 陈子昂《明必得贤科》 
- 清圣浊贤[qīng shèng zhuó xián]汉代末年因饥荒严禁酿酒,饮者讳言酒,称酒之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用来指酒。 
- 君圣臣贤[jūn shèng chén xián]君主圣明,臣子贤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 
- 亲贤远佞[qīn xián yuǎn nìng]佞:巧言谄媚的人。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 孝子贤孙[xiào zǐ xián sūn]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现比喻忠实继承某种主张或旧传统思想的人 对父母先人孝顺的儿孙后辈孝子贤孙左右随,枝叶峥嵘胜祖基。——《雍熙.乐府.端正好》 
- 敬老尊贤[jìng lǎo zūn xián]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老:年长的人。贤:贤良有声望的人。敬重年老的和有社会声望的人又敬老尊贤,凡国中年七十以上,月致粟帛,加以饮食珍味,使人慰问安否 
- 推贤乐善[tuī xián lè shàn]推:推崇;乐:爱好。推崇贤人,爱好善事。 
- 社会贤达[shè huì xián dá]指不属任何党派而具有广泛社会声望的人士。 
- 推贤让能[tuī xián ràng néng]推:举荐;让:谦让。举荐贤人,让位于能者。 推荐贤人,让位于能者 
- 耆宿大贤[qí sù dà xián]耆:老。指有名望有学问的老年人。 
- 博弈犹贤[bó yì yóu xián]后指不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 进贤黜奸[jìn xián chù jiān]犹言进贤黜佞。进用贤良,黜退奸佞。 
- 授职惟贤[shòu zhí wéi xián]授于职位只限有才德的人。 授予职位只限有才德的人 
- 礼士亲贤[lǐ shì qīn xián]尊敬亲近有才有德的人。 
- 东阁待贤[dōng gé dài xián]特地开东门接待贤人。 
- 两贤相厄[liǎng xián xiàng è]指两个有才能、德行的人互相为害。 
- 求贤用士[qiú xián yòng shì]招求贤良,聘用士人。 
- 尊贤爱物[zūn xián ài wù]尊敬贤才,爱护人民,指尊重知识,爱护人才。 尊敬贤才,爱护人民;尊重知识,爱护人才蚕而后衣,耕而后食,先人后己,尊贤爱物,南土人士咸崇敬之。——《晋书.皇甫谧传》 
- 求贤若渴[qiú xián ruò kě]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 
- 轻贤慢士[qīng xián màn shì]轻:轻视;慢:傲慢。轻视有才能的,不尊敬读书人。形容轻狂傲慢,狂妄无知。 
- 爱贤念旧[ài xián niàn jiù]旧:旧有的交情。爱慕贤者,思念旧谊。 
- 褒贤遏恶[bāo xián è è]褒:赞扬;遏:阻止。赞扬好的,阻止坏的。 
- 规贤矩圣[guī xián jǔ shèng]指效法圣贤。 
- 钦贤好士[qīn xián hào shì]尊敬贤才,爱惜文士。 
- 识才尊贤[shí cái zūn xián]能识别并尊重有才能的人。 能识别并尊重有才能的人 
- 贤良方正[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 群贤毕集[qún xián bì jí]毕:全。各种贤人聚集在一起。 
- 贤人君子[xián rén jūn zǐ]指有才有德的人。 
- 推贤举善[tuī xián jǔ shàn]推荐贤士,引进好人。 
- 害忠隐贤[hài zhōng yǐn xián]忠:足以保国之人;隐:埋没;贤:德才兼备之人。残害忠良,埋没贤才。 
- 赏贤罚暴[shǎng xián fá bào]犹赏善罚恶。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 推贤进士[tuī xián jìn shì]推荐贤人,引进学者。 
- 进贤屏恶[jìn xián píng è]犹言进贤黜佞。进用贤良,黜退奸佞。 
- 用贤任能[yòng xián rèn néng]任用贤良且有能力的人。 任用贤良且有能力的人陛下益养民爱力,用贤任能,疏远奸谀,进用忠鲠,天下悦服,边备日充。——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 
- 任贤用能[rèn xián yòng néng]任:任用;贤:德才兼备的人。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 贤贤易色[xián xián yì sè]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 贤否不明[xián pǐ bù míng]贤否:好坏。好和坏不能分辨。指不明是非好坏。 
- 圣君贤相[shèng jūn xián xiàng]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辅弼之臣,后专指宰相。 
- 礼贤下士[lǐ xián xià shì]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旧指降低身分去敬重、结交身分比自己低而有才识的人。形容君主或高官重视人才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侈矜尚,先哲所去。——《宋书.江夏王义恭传》 
- 徙宅之贤[xǐ zhái zhī xián]相传孟轲的母亲为了教育好他,三次迁居,改变环境。形容母教贤明。 
- 众建贤才[zhòng jiàn xián cái]建:建树。多多地选用优秀人才。 
- 圣经贤传[shèng jīng xián zhuàn]旧称儒家的代表性著作为圣经贤传(圣经:传说经圣人手订的著作。贤传:贤人阐释经书的著作)。 
- 见贤思齐[jiàn xián sī qí]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 责备贤者[zé bèi xián zhě]责备:批评指摘;贤者:有才德的人。对好人的要求指摘。指出有才德有声望的人的缺点。 
- 立贤无方[lì xián wú fāng]指推举贤人不拘一格。 
- 选贤用能[xuǎn xián yòng néng]选拔任用有才能有德行的人。 
- 选贤进能[xuǎn xián jìn néng]进:推荐。选拔推荐有才能有德行的人。 
- 举善荐贤[jǔ shàn jiàn xián]贤:有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优贤扬历[yōu xián yáng lì]指敬重贤才,表扬其事迹。亦作“优贤飏历”。 
- 推贤逊能[tuī xián xùn néng]推:举荐。举荐贤人,让位于能者。 
- 残贤害善[cán xián hài shàn]残:残害;贤:有才德的人。残害有才德善良的人。 
- 嫉贤傲士[jí xián ào shì]嫉妒和轻慢有才德的人。 
- 掩贤妒善[yǎn xián dù shàn]掩:压制;贤、善:指有才德的人。指压制和妒嫉优秀的人才。 
- 推贤任人[tuī xián rèn rén]推荐贤士,作用其人。 
- 广开贤路[guǎng kāi xián lù]贤:有才又有德的人。广泛开辟招揽贤才的途径。 
- 选贤与能[xuǎn xián jǔ néng]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 寝寐求贤[qǐn mèi qiú xián]寝寐:躺在床上睡觉;贤:有才华的人。睡觉做梦都想着寻找有才华的人。比喻思贤若渴,求才心切。 
贤[xián]字在中间的词语
- 招贤榜[zhāo xián bǎng]招求能人的布告。 
- 进贤冠[jìn xián guān]古时朝见皇帝的一种礼帽。原为儒者所戴,唐时百官皆戴用。 
- 避贤驿[bì xián yì]见“避贤邮”。 
- 不贤都头[bù xián dū tóu]不贤人的首领。指极不贤慧的人。 
- 避贤路[bì xián lù]避位让贤。语出《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 进贤车[jìn xián chē]安车。 
- 进贤菜[jìn xián cài]苍耳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葈耳》。 
- 进贤星座[jìn xián xīng zuò]进贤星。 
- 逢贤把赠[féng xián bǎ zèng]汉刘向《新序.节士》:“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寶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故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寶,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后以“逢 
- 进贤星[jìn xián xīng]星名。旧云进贤星现,主卿相进贤任能。 
- 乡贤祠[xiāng xián cí]东汉孔融为北海相,以甄士然祀于社。此为祭祀乡贤之始。明清时凡有品学为地方所推重者,死后由大吏题请祀于其乡,入乡贤祠,春秋致祭。参阅清梁章巨《称谓录.故绅》。 
- 集贤宾[jí xián bīn]1.词牌名。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商调。北曲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用作引子﹐与词牌同﹔用作过曲﹐则与词牌不同。元柯丹丘《荆钗记.续姻》和明周履靖《锦笺记.重晤》中均有此曲牌。 
- 晋贤风[jìn xián fēng]指晋代文士的一种狂放自傲的风习。 
- 思贤苑[sī xián yuàn]汉苑名。相传为汉文帝所建。 
- 左贤王[zuǒ xián wáng]匈奴贵族的高级封号。 
- 钦贤馆[qīn xián guǎn]客馆名。汉公孙弘所建。 
- 登贤书[dēng xián shū]科举时代称乡试中式为登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