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
贼相关字典
贼[zéi]字的成语
- 擒贼擒王[qín zéi qín wáng]擒:抓,捉。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捉坏人要先捉住头头。比喻行事要抓住要领所谓擒贼擒王,这就是办事的诀窍。——清. 李伯元《文明小史》 
- 贼喊捉贼[zéi hǎn zhuō zéi]做贼的人喊捉贼。比喻坏人为了自己逃脱,故意制造混乱,转移目标,把别人说成是坏人。 比喻为了逃脱罪责,故意转移目标,混淆视听 
- 安忍残贼[ān rěn cán zéi]残贼:伤害、毁坏人的身心。安于做残酷狠毒的事情。 
- 藏贼引盗[cáng zéi yǐn dào]藏:隐藏;引:勾引。包庇小偷,勾引强盗。形容与坏人狼狈为奸。 
- 小儿破贼[xiǎo ér pò zéi]比喻年纪轻就建立功业。 
- 顽皮贼骨[wán pí zéi gǔ]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 
- 认贼作父[rèn zéi zuò fù]把仇敌当作父亲。比喻甘心卖身投靠敌人。 把仇敌认作父亲。比喻甘心卖身投靠敌人但是偶一念及那一班贪官污吏,人面兽心,处处为虎作伥,人人认贼作父,…。——清. 华伟生《开国奇冤.追悼》 
- 做贼心虚[zuò zéi xīn xū]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偷窍或做了亏心事的人,经常心中惴惴不安,总怕被人知道,处处疑神疑鬼只要有人敲门,他就做贼心虚地以为事情败露了 
- 弃德从贼[qì dé cóng zéi]放弃良好的德行,从事坏人所做的事。比喻弃善从恶。 
- 贼眉鼠眼[zéi méi shǔ yǎn]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 贼心不死[zéi xīn bù sǐ]不放弃坏念头,而继续做下去。 比喻坏主意还没有打消 
- 贼去关门[zéi qù guān mén]贼偷了东西走后才云关门。比喻事故发生之后才采取防范措施。 
- 独夫民贼[dú fū mín zéi]独夫:暴虐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民贼:残害人民的坏家伙。指对国家人民有严重罪行的、残暴的统治者。 独夫:人所共弃的统治者。民贼:残害人民的人。指暴虐无道、祸国殃民的统治者 
- 自相戕贼[zì xiāng qiāng zéi]戕贼:伤害,残害。自己人互相杀害。 
- 贼出关门[zéi chū guān mén]贼偷了东西走后才去关门。比喻事故发生之后才采取防范措施。 
- 真赃真贼[zhēn zāng zhēn zéi]赃物、罪犯都确凿无疑。指犯罪的证据确凿。 
- 捉贼见赃[zhuō zéi jiàn zāng]脏:偷盗或贪污受贿所得的财物。捉盗贼必须看到赃物。指必须要有真凭实据。 
- 贼皮贼骨[zéi pí zéi gǔ]指贼人肉体久受责罚,耐受性强。 
- 认贼作子[rèn zéi zuò zǐ]佛家语,比喻错将妄想认为真实。同“认贼为子”。 
- 上了贼船[shàng le zéi chuán]比喻已入歧途,难以抽身。 比喻已入歧途,难以抽身别哭啦,哭也没用。这一回,我算上了贼船,走到江心了!——浩然《艳阳天》 
- 家贼难防[jiā zéi nán fáng]家里人作贼难以防范。比喻隐藏在内部的坏人不容易防范。 家属或内部的人作弊营私难以防范 
- 盗贼公行[dào zéi gōng xíng]指社会治安差,盗贼公开行窃,无所顾忌。 
- 贼人胆虚[zéi rén dǎn xū]比喻做了坏事的人心里总是不踏实。 
- 国贼禄鬼[guó zéi lù guǐ]国贼:损害国家利益,出卖国家主权的民族败类;禄鬼:指利欲熏心贪求官禄的人。指不顾国家利益,一心钻营名利的人。 
- 成王败贼[chéng wáng bài zéi]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贼寇。 
- 引贼入家[yǐn zéi rù jiā]把小偷引到家里。比喻把敌对分子或坏人引入内部。 
- 贼不空手[zéi bù kōng shǒu]贼:偷东西的人。偷东西的人不会空手而回,一定要有所得。 
- 乱臣贼子[luàn chén zéi zǐ]乱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旧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后泛指心怀异志的人。 古指不忠不孝,心怀异志的人。后指破坏社会秩序的人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下》 
- 贼头贼脑[zéi tóu zéi nǎo]形容举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形容举动鬼祟,不正大光明 
- 并赃拿贼[bìngzāng ná zéi]行迹露败,当场人脏俱获。 
- 关门捉贼[guān mén zhuō zéi]关起门来才能捉住进来的小偷。比喻对小股敌人采取围歼的战术。 
- 贼走关门[zéi zǒu guān mén]比喻事故发生后才采取措施。 比喻事故发生后才采取措施 
- 贼眉溜眼[zéi méi liū yǎn]形容非常狡猾的样子。 〈方〉∶形容非常狡猾的样子江国!去把俘虏里头那些贼眉溜眼的兵油子调出一二十个放掉 
贼[zéi]字在结尾的词语
- 豪贼[háo zéi]1.势力强大的盗贼。 2.蔑称农民起义人物。 
- 隐贼[yǐn zéi]阴险狠毒。 
- 遁贼[dùn zéi]逃匿的盗匪。 
- 通贼[tōng zéi]勾结盗贼。 
- 草贼[cǎo zéi]旧时对起义农民的蔑称。 
- 国贼[guó zéi]危害国家或出卖国家主权的败类。 危害国家的不良分子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贼。——《荀子.臣道》 
- 党贼[dǎng zéi]与贼为党。 
- 烦恼贼[fán nǎo zéi]佛教语。谓烦恼伤人之性,有如盗贼。 
- 蚕贼[cán zéi]二虫名。贼﹐吃禾节的害虫。二虫身皆细长﹐因以喻美女的形态。 
- 戮贼[lù zéi]该杀的奸贼。 
- 讨贼[tǎo zéi]讨伐贼寇。 
- 卖贼[mài zéi]谓接受贿赂,放走敌人。 
- 惯贼[guàn zéi]惯窃。 惯偷;惯窃 
- 票贼[piào zéi]迅猛的盗贼。 
- 蚁贼[yǐ zéi]古代统治阶级对众多起义者的蔑称。 
- 窃贼[qiè zéi]偷东西的人﹐小偷。 偷东西的人;犯偷盗或非法侵占罪的人 
- 仇贼[chóu zéi]对仇敌﹑仇人的蔑称。 
- 军贼[jūn zéi]指军中败类。 
- 米贼[mǐ zéi]旧时对五斗米道的贬称。 
- 白贼[bái zéi]1.东晋时秦人对鲜卑人的蔑称。 2.南朝齐统治者对以唐?之为首的农民起义军的诬称。 
- 泼贼[pō zéi]詈词。犹坏蛋,坏东西。 
- 枭贼[xiāo zéi]凶悍之盗。 
- 盗贼[dào zéi]1.劫夺和偷窃财物的人。 2.指抢劫偷窃的行为。 3.对反叛者的贬称。 4.指外族入侵者。 强盗和小偷总称盗贼亭武起,问谁多穷民。——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 策贼[cè zéi]谓根据迹象推测﹐查获盗贼。 
- 防贼[fáng zéi]不遭被盗危险的;抗盗贼的。 不遭被盗危险的;抗盗贼的 
- 白日贼[bái rì zéi]指以小商贩为掩护的骗子。 
- 猾贼[huá zéi]1.奸狡。 2.奸狡之人。 
- 江贼[jiāng zéi]出没于江上的盗贼。 
- 家贼[jiā zéi]指偷盗自家财物的人。 
- 祸贼[huò zéi]作祸残害。 
- 宿贼[sù zéi]长期为盗贼者。 
- 大眼贼[dà yǎn zéi]即黄鼠。哺乳动物。身体细长﹐毛灰黄色﹐鼻尖淡红色﹐上下唇和眼圈白色﹐眼大而突出。穴居在疏松的土壤中﹐吃农作物和野生植物﹐会传染鼠疫。 
- 工贼[gōng zéi]工人队伍中被资产阶级收买,出卖工人阶级利益,破坏工人运动的人。 工人队伍中被资本家收买,出卖工人阶级利益、破坏工人运动的人 
- 老家贼[lǎo jiā zéi]〈方〉麻雀(鸟名)。 
- 雠贼[chóu zéi]对仇人﹑仇敌的蔑称。 
- 讧贼[hòng zéi]乱贼。 
- 钞贼[chāo zéi]犹盗匪。 
- 枪乌贼[qiāng wū zéi]即“鱿鱼”。 
- 正贼[zhèng zéi]正犯;主犯。 
- 土贼[tǔ zéi]旧时统治者对当地起义农民的蔑称。《元史·仁宗纪二》:“庚辰,卢阳,麻阳 二县以土贼作耗,蠲其地税赋。”清 吴敏树《黄特轩传》:“黄君 旋又逐之 巴陵 新墻市,土贼即时皆散。” 
- 蛾贼[é zéi]封建时代对农民起义军的蔑称。 
- 酒贼[jiǔ zéi]《晋书.毕卓传》:“太兴末,为吏部郎,常饮酒废职。比舍郎酿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盗饮之,为掌酒者所缚,明旦视之,乃毕吏部也,遽释其缚。”后遂用以为嗜酒之典。 
- 相贼[xiāng zéi]相互侵犯﹑妨害。 
- 五贼[wǔ zéi]1.道教谓命﹑物﹑时﹑功﹑神为五贼。 2.指五种有害禾稼的东西。 3.五种自伤致疾之事。 
- 克贼[kè zéi]损伤。 
- 陋面贼[lòu miàn zéi]坏蛋﹔恶人。 
- 宗贼[zōng zéi]以同族人为主而结伙的盗贼。 
- 怨贼[yuàn zéi]指为人所怨恨的坏人。 
- 邦贼[bāng zéi]国贼,叛逆作乱者。 
- 腐肠贼[fǔ cháng zéi]指酒。 
- 钝贼[dùn zéi]笨拙而有害。 
- 卖国贼[mài guó zéi]出卖祖国的叛徒。 出卖祖国和人民利益的叛徒 
- 劫贼[jié zéi]强盗;土匪。 
- 民贼[mín zéi]残害人民的人。 严重危害国家、人民利益,给国家、人民带来重大损害的罪人与民贼相搏。——孙文《序》 
- 吃剑贼[chī jiàn zéi]吃剑才。 
- 直娘贼[zhí niáng zéi]詈语。 
- 六贼[liù zéi]1.谓危害天下的六种恶人。 2.指北宋末之蔡京﹑朱勔﹑王黼﹑李彦﹑童贯﹑梁师成六人。他们结党营私﹐危害国家﹐被太学生陈东等斥为“六贼”。见《宋史.钦宗纪》。 3.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谓此六尘能以眼﹑耳等六根为媒介﹐劫掠“法财”﹐损害善性﹐故称。见《楞严经》卷四。 4.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谓此六根妄逐尘境﹐如贼劫财。 
- 污贼[wū zéi]与贼合污。指附贼。 
- 骗贼[piàn zéi]对骗子的蔑称。 
- 谗贼[chán zéi]1.诽谤中伤﹐残害良善。 2.指好诽谤中伤残害良善的人。 
- 作贼[zuò zéi]1.谓造反。 2.抢劫;剽窃;偷东西。 
- 桀贼[jié zéi]凶暴的贼徒。 
- 避贼[bì zéi]犹避寇。 
- 蝥贼[máo zéi]食禾稼的两种害虫。多比喻危害人民和国家的坏人或灾异。 
- 黄贼[huáng zéi]唐代西原蛮中的一支,在黄洞首领黄少卿领导下起事,被称为黄贼。 
- 枉贼[wǎng zéi]无辜被害。 
- 牟贼[mù zéi]即蟊贼,吃禾稼的害虫。牟,通“蛑(蟊)”。语本《诗.大雅.大田》“及其蟊贼”毛传:“食根曰蟊﹐食节曰贼。”后用以喻剽窃名誉﹐掠夺民财的坏人。 
- 死贼[sǐ zéi]1.不顾性命的盗贼。 2.引申为敢死的勇士。 3.佛教语。指死亡。 
- 毛贼[máo zéi]1.对盗贼的蔑称。 2.旧时封建统治者亦用以称呼农民起义军。 
- 凶贼[xiōng zéi]1.谓凶猛强暴,有害于人者。 2.凶狠暴虐。 
- 残贼[cán zéi]1.残害。 2.残忍暴虐。 3.指凶残暴虐的人。 4.毁坏。 
- 飞贼[fēi zéi]①指手脚灵便能很快地登墙上房的贼。②指由空中进犯的敌人。 
- 乌贼[wū zéi]又称“墨鱼”。软体动物,头足纲。贝壳已退化成内壳,能贮存空气,使身体沉浮和平衡。有10条腕足,上有很多吸盘。体内有墨囊,遇敌即放出墨汁而逃。肉味鲜美,为中国四大海产之一。 乌贼科(十腕目)的十腕海洋头足类软体动物,身体椭圆形而扁平,口的边缘有十只带吸盘的腕足,体内有墨囊,用以放出黑色液体掩护逃跑。介壳已退化为骨质内壳,可入药 
- 老贼[lǎo zéi]詈词。 
- 打家贼[dǎ jiā zéi]打家劫舍的盗贼。 
- 暴贼[bào zéi]1.残暴。 2.残害。 
- 自贼[zì zéi]自己伤害自己﹐自杀。 
- 流贼[liú zéi]四处流窜的盗贼。旧时多用于对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蔑称。 流窜的强盗 
- 向马贼[xiàng mǎ zéi]旧称结伙拦路抢劫的强盗。因马系铃有声,故称。向,通“响”。 
- 滑贼[huá zéi]谓奸狡残忍。 
- 水贼[shuǐ zéi]水盗。 
- 夙贼[sù zéi]久为盗贼者。 
- 横死贼[hèng sǐ zéi]詈词。犹言不得好死的家伙。 
- 马贼[mǎ zéi]1.偷马贼。 2.指骑马抢劫的盗匪。 
- 狙贼[jū zéi]奸诈残害。 
- 蟊贼[máo zéi]1.吃禾苗的两种害虫。 2.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 
- 蛑贼[móu zéi]吃禾苗的两种害虫。亦喻坏人。 
- 乱贼[luàn zéi]1.叛乱。 2.残害。 3.乱臣贼子。 
- 深贼[shēn zéi]阴险狠毒。 
- 吃敲贼[chī qiāo zéi]吃敲才。 
- 愚贼[yú zéi]谓极其奸诈。 
- 谍贼[dié zéi]暗探和叛国贼。 
贼[zéi]字在开头的词语
- 贼情[zéi qíng]1.敌人的情势。 2.有关贼盗的案情。 
- 贼子[zéi zǐ]1.即贼人。 2.詈词。犹坏蛋。 3.窃贼。 
- 贼道[zéi dào]1.损害仁义之道。 2.妖道。骂巫觋道士的话。 
- 贼窟[zéi kū]盗贼的巢穴。 
- 贼杀[zéi shā]1.杀害。 2.用作詈词。 
- 贼眼[zéi yǎn]神情不正派的眼睛﹑眼神。亦用以称坏人的眼睛。 神情邪祟不正的眼睛 
- 贼深[zéi shēn]谓用法苛细而严酷。 
- 贼死[zéi sǐ]∶要死;几乎令人受不了。如:累得贼死。 
- 贼贱[zéi jiàn]1.卑贱;下贱。 2.指操贱业的人。 
- 贼蠹[zéi dù]危害。 
- 贼赃[zéi zāng]指盗贼劫掠偷窃得来的财物。 盗贼偷抢去的东西 
- 贼王八[zéi wáng bā]1.亦作“贼亡八”。亦作“贼忘八”。 2.《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少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后泛作骂人的话。 
- 贼盗[zéi dào]1.指偷窃﹑劫夺财物的人。 2.谓偷窃﹑劫夺财物。 3.指阴谋祸乱。 
- 贼寇[zéi kòu]强盗,寇盗。 
- 贼奴[zéi nú]对贼寇﹑仇敌的詈词。 
- 贼王[zéi wáng]1.《宋书.始安王休仁传》:“休仁及太宗﹑山阳王休佑,形体并肥壮,帝(前废帝)乃以竹笼盛而称之,以太宗尤肥.号为‘猪王’.号休仁为‘杀王’,休佑为‘贼王’。”后因以“贼王”贬称昏庸﹑可恶的侯王。 2.贼人的头领。 
- 贼性[zéi xìng]1.残杀之性。 2.戕害性灵。 3.贼人的禀性,邪恶之性。 
- 贼蚀[zéi shí]指受到的歪曲损害。 
- 贼民[zéi mín]1.指犯上作乱之民。 2.害民。 
- 贼尘[zéi chén]1.有害的灰尘。喻欺君罔上者。 2.贼寇的踪影。 
- 贼蟊[zéi máo]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 
- 贼伴[zéi bàn]贼人的同伙。 
- 贼丑生[zéi chǒu shēng]詈词。犹言贼畜生。 
- 贼吏[zéi lì]1.酷吏。 2.古代指反叛者所任命的官吏。 
- 贼下[zéi xià]指贼寇残类。 
- 贼线[zéi xiàn]充当贼人内线的奸细。 
- 贼虐[zéi nüè]犹残害。 
- 贼巢[zéi cháo]贼窝;贼人的老巢。 贼窝;贼人的老巢 
- 贼囮[zéi é]指为敌人做诱降工作的叛徒﹑逆贼。 
- 贼星[zéi xīng]妖星;彗星。 流星 
- 贼手[zéi shǒu]1.犯上作乱者。 2.贼人之手。 
- 贼首[zéi shǒu]盗贼的头领。 
- 贼头[zéi tóu]1.贼人的头领。 2.贼人的首级;贼人的头颅。 
- 贼脚[zéi jiǎo]盗贼的眼线。 
- 贼属[zéi shǔ]1.贼寇的家眷亲属。 2.贼寇下属。 
- 贼警[zéi jǐng]指贼人进犯的警报﹑消息。 
- 贼兵[zéi bīng]敌军或叛军。亦指敌军或叛军的士兵。 
- 贼锋[zéi fēng]1.指贼军的攻势。 2.贼兵的锋刃。 
- 贼胚[zéi pēi]詈词。做贼的胚子。 
- 贼帅[zéi shuài]盗贼的头领。亦指叛军首领。 
- 贼烽[zéi fēng]贼寇进犯的战火。 
- 贼人[zéi rén]1.指作乱﹑肇祸﹑侵略等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 2.盗贼。 
- 贼殃[zéi yāng]祸害。 
- 贼知[zéi zhī]谓出鬼主意。知,“智”的古字。 
- 贼虎[zéi hǔ]虎狼般的贼人。 
- 贼形[zéi xíng]1.犹贼情。 2.犹贼相。常用作詈词。 
- 贼秃[zéi tū]詈词。对和尚的蔑称。 
- 贼奸[zéi jiān]1.亦作“贼姧”。 2.为奸作恶之徒。 
- 贼风[zéi fēng]1.四时不正之风,或穴隙檐下之风。皆有害于人畜。 2.贼人的凶焰。 从孔隙透入的,不易察觉而可能致病的风 
- 贼眼脑[zéi yǎn nǎo]对行为不端者的詈词。 
- 贼曹[zéi cáo]1.官署名。西汉成帝于尚书初置二千石主郡国事。东汉光武帝改以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词讼﹑罪法,亦称贼曹。 2.官名。东汉太尉属官以及各郡县置贼曹,主盗贼事。 3.特指兵部。 4.贼众;匪类。 
- 贼窃[zéi qiè]窃贼。 
- 贼鼠鼠[zéi shǔ shǔ]形容阴险狡猾的眼神。 
- 贼汉[zéi hàn]男性贼人。亦用作詈词。 
- 贼虏[zéi lǔ]对敌寇的贬称。 
- 贼义[zéi yì]毁弃道义。 
- 贼刑[zéi xíng]1.刑杀。 2.对为贼者的处罚。 
- 贼雾[zéi wù]妖氛。 
- 贼场[zéi chǎng]指讨贼的战场。 
- 贼匪[zéi fěi]盗贼。 
- 贼智[zéi zhì]1.谓损害智慧。 2.贼人的智谋。 3.鬼主意;坏点子。 
- 贼谍[zéi dié]1.盗贼与间谍。 2.敌方的间谍。 
- 贼忍[zéi rěn]残忍。 
- 贼害[zéi hài]1.残害。 2.指祸害。 
- 贼亡八[zéi wáng bā]见“贼王八”。 
- 贼众[zéi zhòng]众贼人,贼徒们。 
- 贼党[zéi dǎng]贼伙,贼众。 
- 贼犯[zéi fàn]盗窃犯。 
- 贼竖[zéi shù]贼子,贼徒。 
- 贼乱[zéi luàn]1.为非作歹,制造混乱。 2.祸乱。 3.指乱臣贼子。 
- 贼残[zéi cán]残害。 
- 贼火[zéi huǒ]见“贼伙”。 
- 贼心[zéi xīn]1.害人之心;邪曲之心。 2.败坏心术。 邪念;祸心贼心不死 
- 贼率[zéi lǜ]贼首。 
- 贼鬼[zéi guǐ]形容行为狡猾诡诈。 
- 贼手贼脚[zéi shǒu zéi jiǎo]谓偷窃扒拿,手脚不干净。 
- 贼伙[zéi huǒ]贼人聚集的团伙;贼人的同伙。 
- 贼忒忒[zéi tuī tuī]形容眼神不正派。 
- 贼亮[zéi liàng]光亮之极。 
- 贼捕掾[zéi bǔ yuàn]汉代主捕盗贼的小吏。 
- 贼伍[zéi wǔ]贼人的行列。 
- 贼副[zéi fù]贼人的二头领。 
- 贼隳[zéi huī]破坏,败坏。 
- 贼相[zéi xiāng]1.指贼的模样。常用作詈词。 2.指奸相。 
- 贼坚[zéi jiān]指敌人坚固的阵地。 
- 贼忘八[zéi wàng bā]见“贼王八”。 
- 贼辈[zéi bèi]贼伙。 
- 贼器[zéi qì]盗贼所用的兵器。 
贼[zéi]字在中间的词语
- 击贼笏[jī zéi hù]唐德宗时﹐朱泚谋反﹐召段秀实议事﹐秀实以笏击泚﹐大骂﹐被杀。见《新唐书.段秀实传》。后以“击贼笏”为称颂忠贞或正气凛然的典实。 
- 木贼草[mù zéi cǎo]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绿色,呈管状,中空,有节;叶退化成鳞状。因表面粗糙,可用以打磨木﹑骨﹑铜等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