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
踏相关字典
踏[tà]字在开头的词语
- 踏踧[tà cù]- 1.亦作“蹋踧”。 2.见“踏蹴”。
 
- 踏月[tà yuè]- 1.亦作“蹋月”。 2.踏着月色。 3.月下散步。 指在月下散步
 
- 踏道[tà dào]- 1.犹探路。 2.台阶。
 
- 踏蹂[tà róu]- 犹碰撞。
 
- 踏臂[tà bì]- 1.亦作“蹋臂”。 2.连臂而歌,踏地为节。
 
- 踏局[tà jú]- 1.亦作“蹋局”。 2.走绳索杂技动作之一。举起一脚,用一脚踩踏。局,局。
 
- 踏勘[tà kān]- 到现场实地查看。
 
- 踏謡娘[tà yáo niáng]- 南北朝及唐代散乐。
 
- 踏门[tà mén]- 登门。
 
- 踏凳[tà dèng]- 1.即踏脚凳。 2.马镫。挂在马鞍子两旁供骑马人踏脚之用。
 
- 踏里彩[tà lǐ cǎi]- 锦被名。即路里彩。比喻美满的夫妻生活。
 
- 踏水[tà shuǐ]- 1.亦作“蹋水”。 2.临水;傍水。 3.游泳方式之一。胸脯以上露出水面,两足在水下踩踏而行。 4.谓行走于水面。形容本领异常。 5.脚踏水车戽水。
 
- 踏舞[tà wǔ]- 1.亦作“蹋舞”。 2.以足踏地为节奏,连臂而歌舞。
 
- 踏罡礼斗[tà gāng lǐ dòu]- 亦作“踏罡步斗”。
 
- 踏肩[tà jiān]- 挨肩。谓接连。
 
- 踏袭[tà xí]- 犹蹈袭。
 
- 踏脚钳[tà jiǎo qián]- 古代刑具,以铁铸成,用以束脚,重六斤。犹脚镣之类。
 
- 踏鞠[tà jū]- 1.亦作“踏踘”。亦作“蹹鞠”。亦作“蹋鞠”。亦作“蹋踘”。 2.古代一种用于习武﹑健身和娱乐的踢球运动。
 
- 踏察[tà chá]- 勘察,探测。
 
- 踏雷[tà léi]- 地雷的一种。踩雷即炸,故称。
 
- 踏槐[tà huái]- 见“踏槐花”。
 
- 踏板[tà bǎn]- 1.跳板。 2.地板。 3.安置在车沿﹑床前等处便于上下的设备。 4.喻借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5.某些器物上用足操纵的特殊装置。 6.运动场上供跳远起跳的板。
 
- 踏莎[tà suō]- 《踏莎行》词牌的省称。
 
- 踏蹙[tà cù]- 见“踏蹴”。
 
- 踏跷[tà qiāo]- 踩高跷。表演者装扮成戏剧或传说中人物,踩在有踏脚装置的木棍上,边走边表演。
 
- 踏访[tà fǎng]- 实地察访。 实地采访
 
- 踏地[tà dì]- 1.亦作“蹋地”。亦作“蹹地”。 2.歌舞时以脚踩踏地面为节拍。 3.踩地,蹬脚。激愤时的动作。 4.席地而坐时两膝拱起,以足着地。
 
- 踏毬戏[tà qiú xì]- 亦作“蹋毬戏”。 古代杂技戏名。表演者踩蹬彩画大木球,使之来回走动,与今杂技节目“踩大球”相似。
 
- 踏脚[tà jiǎo]- 1.举足,迈步。 2.踏步。两脚原地交替抬起落下。 3.踏板。安置于床前﹑车沿前便于上下的设备。 4.自行车﹑三轮车等人力转动装置中脚踩的部位。 5.比喻借以达到某种目的之手段。
 
- 踏菜园[tà cài yuán]- 《绀珠集》卷十三引三国魏邯郸淳《笑林》:“有人常食蔬茹,忽食羊肉,梦五藏神曰:‘羊踏破菜园。’”后因以“踏菜园”形容长期素食,生活清苦。
 
- 踏藉[tà jiè]- 1.亦作“踏籍”。 2.践踏;踩踏。
 
- 踏百草[tà bǎi cǎo]- 1.亦作“蹋百草”。 2.旧时一种禳灾习俗。传说踩踏百草露水,可以祛毒去热。
 
- 踏高橇[tà gāo qiāo]- 1.亦作“踏高蹻”。 2.踩高跷。
 
- 踏竿[tà gān]- 踏跷。
 
- 踏罡布斗[tà gāng bù dòu]- 见“踏罡步斗”。
 
- 踏步[tà bù]- 1.亦作“蹋步”。 2.踏罡步斗。 3.迈步。 4.散步。 5.台阶;梯档。 6.身体站直,两脚于原地交替抬起﹑着地。
 
- 踏花[tà huā]- 1.亦作“蹋花”。 2.踏青,游春。 3.佛经故事:昔有南窟仙人,见鹿产一女,即取归抚养,长大成人,惟脚似鹿,是为鹿女。一日,因洞中火熄,命鹿女往北窟仙人处取火。北窟仙人见鹿女行处步迹皆有莲花,因与鹿女言:绕我舍七匝,当与汝火。鹿女如其所言,遂取火而去。参阅《杂识藏经》卷二《鹿女夫人》。后因以“踏花”谓鹿女步行,足迹状如莲花。
 
- 踏歌词[tà gē cí]- 唐代乐曲名。相传为唐张说所制。又称《缭踏歌》。《乐府诗集》卷八二“近代曲辞”录唐崔液《踏歌词》二首。
 
- 踏筵[tà yán]- 以脚踏地为节拍,当宴歌舞。
 
- 踏潮[tà cháo]- 犹沓潮。谓潮水重叠而至。
 
- 踏沉船[tà chén chuán]- 比喻乘人危急之时加以陷害。
 
- 踏逐[tà zhú]- 1.寻访;觅求。 2.宋元时选拔官员的一种名目。由大臣访问人材,荐请朝廷辟召。
 
- 踏摇娘[tà yáo niáng]- 1.见“踏謡娘”。 2.指歌女。
 
- 踏垫[tà diàn]- 放在房室门口,用以除去鞋上尘土的垫子。
 
- 踏藕[tà ǒu]- 收获藕时,人入水中用脚掌踩去藕周围烂泥并把它挑出,谓之“踏藕”。
 
- 踏荒[tà huāng]- 1.实地察看灾情。 2.踏勘荒地,以便开垦。
 
- 踏趿[tà tā]- 1.形容不振作,不顺当。 2.迟缓貌。
 
- 踏高蹻[tà gāo qiāo]- 见“踏高橇”。
 
- 踏石[tà shí]- 1.踏脚的石头。安置于浅水难行之处,便于行走。 2.旧时陕西端午节的一种民俗。
 
- 踏鸣[tà míng]- 谓应和鸣叫。
 
- 踏脚板[tà jiǎo bǎn]- 1.地板。 2.安置于车沿﹑床前等处便于上下的设备。 3.比喻借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 踏杠[tà gàng]- 旧时一种酷刑。
 
- 踏竹马[tà zhú mǎ]- 一种儿童游戏。把竹竿当马骑着玩。
 
- 踏雨[tà yǔ]- 1.亦作“蹋雨”。 2.冒雨而行。
 
- 踏滚木[tà gǔn mù]- 1.亦称“踏混木”。 2.古代百戏杂技之一。表演者踩踏圆木,使其滚动,并在上面表演各种动作。
 
- 踏浪[tà làng]- 踩踏波浪;浮跃水面。多形容游水技术高超。
 
- 踏鼓[tà gǔ]- 1.亦作“蹋鼓”。 2.古时歌舞,着革履踏行鼓上,谓之踏鼓。
 
- 踏踶[tà dì]- 1.亦作“蹋踶”。 2.见“踏蹄”。
 
- 踏踏[tā tà]- 1.亦作“蹋蹋”。 2.象声词。马蹄声;脚步声。 3.以足踏地为歌唱的节拍。
 
- 踏飡[tà cān]- 见“踏飧”。
 
- 踏验[tà yàn]- 谓实地勘察。
 
- 踏白[tà bái]- 1.见“踏白军”。 2.谓开路,打先锋。也指打先锋的人。
 
- 踏猛子[tà měng zǐ]- 扎猛子。游泳时头朝下钻到水里潜泳。
 
- 踏科儿[tà kē ér]- 插科打诨。
 
- 踏谣娘[tà yáo niáng]- 南北朝 及 唐 代散乐。
 
- 踏场[tà chǎng]- 按照乐调节拍在戏台上舞蹈。
 
- 踏床板[tà chuáng bǎn]- 指床前的踏脚板。
 
- 踏鞽[tà qiáo]- 犹踏跷。 元 高安道《哨遍·嗓淡行院》套曲:“踏鞽的险不桩的头破,翻跳的争些儿跌的迸流。”
 
- 踏游[tà yóu]- 犹游赏。
 
- 踏语[tà yǔ]- 谓两人谈话时相互接话。形容谈兴甚浓。
 
- 踏子[tà zǐ]- 1.亦作“蹋子”。 2.踏床。坐时搁脚的小几。
 
- 踏行[tà xíng]- 1.亦作“蹋行”。亦作“蹹行”。 2.搜查;察看。 3.踩踏,行走。
 
- 踏青[tà qīng]- 习俗娱乐活动。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
 
- 踏雪寻梅[tà xuě xún méi]-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或曰:‘相国(指郑綮)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明程羽文《诗本事.诗思》:“孟浩然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后因以“踏雪寻梅”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
 
- 踏查[tà chá]- 实地查看。 实地查看在她即将结束踏查回到佳木斯市的时候,她又给他发了第十一封信
 
- 踏张[tà zhāng]- 1.亦作“蹋张”。 2.用脚踩踏弩的机括而发箭。
 
- 踏缉[tà jī]- 察访搜捕。
 
- 踏跶[tà da]- 1.亦作“蹋跶”。 2.犹趿拉。
 
- 踏混木[tà hùn mù]- 见“踏滚木”。
 
- 踏看[tà kàn]- 实地查看。 实地查看
 
- 踏蹀[tà dié]- 1.亦作“蹋蹀”。 2.顿足,踏地。
 
- 踏猪车[tà zhū chē]- 1.亦作“蹋猪车”。 2.见“踏虎车”。
 
- 踏球戏[tà qiú xì]- 1.亦作“蹋球戏”。 2.古代杂技戏名。表演者踩蹬彩画大木球,使之来回走动,与今杂技节目“踩大球”相似。
 
- 踏籋[tà niè]- 见“踏蹑”。
 
- 踏赏[tà shǎng]- 1.亦作“蹋赏”。 2.踏青赏景。
 
- 踏槐黄[tà huái huáng]- 见“踏槐花”。
 
- 踏歌[tà gē]- ①以脚踏地,拉手而歌:连袂踏歌。②行吟;边走边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踏碓[tà duì]- 踩踏杵杆一端使杵头起落舂米。
 
- 踏地菘[tà dì sōng]- 蔬菜名。即今塌棵菜。
 
- 踏云[tà yún]- 1.亦作“蹋云”。 2.腾云,驾云。
 
- 踏春[tà chūn]- 踏青,游春。 游春;踏青
 
- 踏容娘[tà róng niáng]- 见“踏謡娘”。
 
- 踏脚凳[tà jiǎo dèng]- 1.一种便于上下车﹑床用的小凳。 2.喻借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 踏镫[tà dèng]- 1.立在马镫上。 2.即马镫。挂在马鞍子两旁供骑马人踏脚的东西。 3.指车沿的踏板一类装置。 4.踏灯,赏灯。
 
- 踏芳[tà fāng]- 犹踏花。
 
- 踏躂[tà tà]- 亦作“蹋躂”。犹趿拉。《黑籍冤魂》第二一回:“头髮结成饼,衣衫剩条筋,鞋皮蹋躂没了跟。”
 
- 踏踢[tà tī]- 犹踩踏。
 
- 踏颓[tà tuí]- 1.亦作“蹋颓”。 2.谓履于险地。
 
- 踏踏玛儿[tā tà mǎ ér]- 方言。一种保暖性很强的皮靴。
 
- 踏翠[tà cuì]- 1.亦作“蹋翠”。 2.犹踏花。
 
- 踏博[tà bó]- 1.亦作“蹋博”。 2.古时踢球﹑六博一类的杂戏。
 
- 踏蹻[tà qiāo]- 犹踏跷。
 
- 踏犂[tà lí]- 一种用脚踩踏的耕田农具。
 
- 踏心[tà xīn]- 谓内心踏实。
 
- 踏伏[tà fú]- 1.亦作“蹋伏”。亦作“蹹伏”。 2.搜索敌人的伏兵。 3.倚伏。
 
- 踏兽车[tà shòu chē]- 1.亦作“蹋兽车”。 2.见“踏虎车”。
 
- 踏曲[tà qǔ]- 犹踏歌。
 
- 踏车[tà chē]- 1.踩踏车船上的轮子,使船行进。 2.踩踏水车灌排。
 
- 踏飧[tà sūn]- 饱食。踏,通“{?}”。
 
- 踏步床[tà bù chuáng]- 一种床前有踏脚板的旧式床。
 
- 踏白军[tà bái jūn]- 唐 宋 时骑兵番号。多指前锋部队。宋 岳飞《奏陈州颍昌捷状》:“据踏白军统制 董先、游奕军统制 姚政 等申:统率军马,在 潁昌府 驻札。”《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壬午,金 人攻 蔡州,侍卫马军司统制 赵撙 率诸军御之,京西制置使 吴拱 亦遣踏白军统制 焦元 来援。”亦省称“踏白”。唐 司空图《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公前命 宁国 兵遮截之,生得其踏白数十骑,乃并山引退。”《旧五代史·梁书·朱珍传》:“復以踏白骑士入 陈亳 间,以邀 蔡 人,遂南至 介沟,破 淮西 石璠 之师二万,掳 璠 以献
 
- 踏布[tà bù]- 1.亦作“蹋布”。 2.踹布。旧时对棉布整理加工的一道工序。踹匠将漂染过的棉布卷上木滚,放在石板上,上压约千斤重的凹字形大石,一人足踏大石两端,左右往来滚动,以使布质紧密光滑。
 
- 踏弩[tà nǔ]- 一种用脚踩踏机括而发箭的弓。
 
- 踏空[tà kōng]- 1.亦作“蹋空”。 2.腾空而行。 3.踏物升空。 4.足底落空。 5.虚空,不切实。
 
- 踏壁[tà bì]- 1.亦作“蹋壁”。 2.紧挨着墙壁。 3.谓缘壁而上。
 
- 踏橇[tà qiāo]- 犹踏跷。
 
踏[tà]字在结尾的词语
- 作踏[zuò tà]- 践踏;糟蹋。
 
- 趷踏[kē tà]- 象声词。
 
- 足踏[zú tà]- 踏脚。一般安放于床榻之前,供人上下时踏脚之用。
 
- 杂踏[zá tà]- 纷杂繁多貌。踏﹐通“沓”。
 
- 蹬踏[dēng tà]- 1.登;踏上高处。 2.用力踩踏。
 
- 千人踏[qiān rén tà]- 指被行路人踏死的蚯蚓。
 
- 行踏[xíng tà]- 行走,走动。
 
- 蹉踏[cuō tà]- 1.亦作“蹉蹋”。 2.搓揉;踩踏。
 
- 转踏[zhuǎn tà]- 宋时歌舞表演形式的一种。演出分为若干节,每节一诗一词,唱时伴以舞蹈。开演前有“勾队词”,大都用骈体文数句;表演结束后有“放队词”,大都是七绝一首。现存“转踏”曲词有《调笑集句》﹑郑仅《调笑》等。
 
- 踯踏[zhí tà]- 1.亦作“踯蹋”。 2.蹬踢跳跃。
 
- 蹧踏[zāo tà]- 见“蹧蹋”。
 
- 迭踏[dié tà]- 古杂技名。犹今之叠罗汉。
 
- 蕃踏[fān tà]- 见“蕃踰”。
 
- 馺踏[sà tà]- 见“馺沓”。
 
- 蹅踏[chǎ tà]- 1.践踏,踩踏。 2.糟蹋;侮辱。
 
- 检踏[jiǎn tà]- 实地检查。
 
- 跙踏[jū tà]- 跨步小心貌。
 
- 车踏[chē tà]- 人力车上踏脚的地方。
 
- 颯踏[sà tà]- 盘旋貌。唐 王维《燕支行》:“麒麟锦带佩吴鉤,颯踏青驪跃紫騮。”
 
- 脚踏[jiǎo tà]- 放在炕前或椅前供垫脚用的矮木凳。
 
- 跑踏[pǎo tà]- 奔走;奔忙。
 
- 踹踏[chuài tà]- 犹踩踏。
 
踏[tà]字在中间的词语
- 踢踏舞[tī tà wǔ]- 主要流行于西方的一种舞蹈,以鞋底击地及各种节奏的脚的动作为其特点,舞时发出清晰的踢踏声。
 
- 一踏脚儿[yī tà jué ér]- 犹言一动脚。
 
- 鹊踏枝[què tà zhī]- ①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六十字,押平声韵。北宋时改名《蝶恋花》。②曲牌名。北曲仙吕宫、南曲商调均有。字句格律均与同名词牌不同。北曲常用于套曲《那吒令》曲牌之后。南曲用作过曲。
 
- 原地踏步[yuán dì tà bù]- 指不离开一个地方的情况下,两只脚不断交互上抬的情况。现多用来比喻在学习或工作上没有显著成绩,没进步,也没后退。保持身体直立,眼睛平视前方。
 
- 擒生踏伏[qín shēng tà fú]- 生擒敌人﹐搜查伏兵。
 
- 踢里踏拉[tī lǐ tà lā]- 象声词。
 
- 大踏步[dà tà bù]- 迈着大步。
 
踏[tà]字的成语
- 拾翠踏青[shí cuì tà qīng]- 指春游。
 
- 羊踏菜园[yáng tà cài yuán]- 喻惯吃蔬菜的人偶食荤腥美食。
 
- 飞鸿踏雪[fēi hóng tà xuě]- 鸿:大雁。大雁踩过的雪地。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 踏破铁鞋[tà pò tiě xié]- 比喻为找某种东西历尽困难,花费极大的力气。
 
- 踏床啮鼻[tà chuáng niè bí]- 啮:咬。踏上床去咬自己的鼻子。形容强词夺理,力图狡辩。
 
- 纷至踏来[fēn zhì tà lái]- 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 步罡踏斗[bù gāng tà dǒu]- 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称。罡,北斗七星之柄。斗,北斗星。
 
- 践规踏矩[jiàn guī tà jǔ]- 犹循规蹈矩。
 
- 脚踏硬地[jiǎo tà yìng dì]- 指实打实,十分稳靠。
 
- 脚踏实地[jiǎo tà shí dì]- 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 柱天踏地[zhù tiān tà dì]- 指顶天立地的事物。
 
- 踏步不前[tà bù bù qián]- 在原地踏步,没有前进。比喻事情没有进展。 在原地踏步,没有前进人家的产量都搞上去了,我们还是踏步不前,这怎么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