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黎相关字典
黎[lí]字在结尾的词语
- 渠黎[qú lí]见“渠犂”。 
- 悬黎[xuán lí]1.亦作“悬璃”。 2.美玉名。 3.泛指美玉。 
- 洞黎[dòng lí]古代称黎族人。 
- 终黎[zhōng lí]复姓。先秦有终黎氏。见《史记.秦本纪论》。 
- 楚悬黎[chǔ xuán lí]楚地产的美玉。悬黎,美玉名。 
- 遗黎[yí lí]1.亦作“遗黧”。 2.亡国之民。 3.指沦陷区的人民。 4.劫后残留的人民。 5.后世百姓。 
- 兆黎[zhào lí]兆民。 
- 狐黎[hú lí]见“狐棃”。 
- 苍黎[cāng lí]百姓。 
- 人黎[rén lí]平民,百姓。 
- 贫黎[pín lí]犹贫民。 
- 边黎[biān lí]犹边民。 
- 群黎[qún lí]万民;百姓。 
- 突黎[tū lí]鸟名。即鹈鹕。 
- 玄黎[xuán lí]即悬黎,美玉名。玄,通“悬”。 
- 阿黎[ā lí]见“阿梨”。 
- 青黎[qīng lí]1.青黑色。 2.泛指土色。 
- 孑黎[jié lí]遗民;残存的百姓。 
- 民黎[mín lí]黎民。 
- 匠黎[jiàng lí]见“匠丽”。 
- 蒸黎[zhēng lí]百姓,黎民。 
- 残黎[cán lí]残留的民众;疲敝的民众。 
- 芭黎[bā lí]见“芭篱”。 
- 任黎[rèn lí]唐代任公叔黎逢的合称。两人交谊深厚。语出唐白居易《秦中吟.伤友》:“死生不变者,唯闻任与黎。”自注:“任公叔﹑黎逢。” 
- 烝黎[zhēng lí]百姓;黎民。 
- 萌黎[méng lí]黎民,百姓。 
- 饤坐黎[dìng zuò lí]见“饤座梨”。 
- 黔黎[qián lí]黔首黎民。指百姓。 百姓愿黔黎其谁听,惟请死而获可。——潘岳《西征赋》 
- 疲黎[pí lí]疲困之民。 
- 祝黎[zhù lí]同“祝犁”。 
黎[lí]字在中间的词语
- 巴黎绿[bā lí lǜ]“醋酸亚砷酸铜”的俗称。见“醋酸亚砷酸铜”。 
- 巴黎和会[bā lí hé huì]1919年1-6月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会议。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英、法、美、意、日等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非法决定让日本继承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另外,还策划干涉苏维埃俄国,并决定成立国际联盟。 
- 巴黎大学[bā lí dà xué]法国的国立大学。欧洲历史最久的大学之一。12世纪下半叶创建于巴黎。19世纪初具备近代大学规模。1968年后组成十三所大学,分别称为巴黎第一至巴黎第十三大学。各大学在专业设置方面有所侧重。 
- 巴黎子[bā lí zǐ]方言。笆篱子。借指监狱。 
- 呵黎勒[hē lí lè]植物名。果实可作收涩剂,主治久咳久泻等症。也译作诃梨勒。 
- 消黎花[xiāo lí huā]明清时苏杭地区的隐语,小的意思。 
- 蛤黎酱[gé lí jiàng]蛤蜊肉制成的酱。 
- 花黎胡哨[huā lí hú shào]见“花狸狐哨”。 
- 巴黎公社[bā lí gōng shè]1871年法国无产阶级建立的革命政权,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法国连遭失败,巴黎被围。法国人民反对政府的投降政策,阶级矛盾尖锐。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控制了巴黎。经选举后,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公社委员中多为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代表。公社实行了一系列革命措施,打碎了资产阶级军事官僚机器,建立了以无产阶级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基础的新型国家政权。但公社因历史局限,出现严重失误。5月21日逃到凡尔赛的资产阶级政府调集大军,在德国军队帮助下攻入巴黎,经一周血 
黎[lí]字在开头的词语
- 黎玄[lí xuán]见“黎元”。 
- 黎朦[lí méng]见“黎檬子”。 
- 黎氓[lí méng]1.亦作“黎萌”。 2.黎民。 
- 黎长[lí cháng]黎族人的首领。 
- 黎众[lí zhòng]黎族群众。 
- 黎物[lí wù]黎民。 
- 黎饰[lí shì]即黎幕。 
- 黎母[lí mǔ]1.黎人之祖;黎人的老妪。 2.见“黎母山”。 3.即黎檬子。 
- 黎饭[lí fàn]谓黎明时用膳。 
- 黎司直[lí sī zhí]界尺的别名。 
- 黎旦[lí dàn]犹黎明。 
- 黎瘼[lí mò]谓民间疾苦。 
- 黎彦[lí yàn]谓众多的贤士才人。 
- 黎杖[lí zhàng]用藜的老茎制成的手杖。黎,通“藜”。 
- 黎苗[lí miáo]1.九黎与三苗的并称。 2.黎民,民众。 
- 黎赤[lí chì]1.黎民赤子。 2.黑色和赤色。 
- 黎人[lí rén]1.黎民。 2.黎族人。 
- 黎首[lí shǒu]黎民。 
- 黎庶[lí shù]犹黎民。百姓;民众:黎庶安居,必王者也。 
- 黎老[lí lǎo]老人。 
- 黎族[lí z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海南。 
- 黎民[lí mín]〈书〉百姓;民众。 庶民,人民 
- 黎户[lí hù]黎族的户籍。 
- 黎涡[lí wō]指酒涡。黎,通“梨”。 
- 黎母山[lí mǔ shān]山名。在海南省中部,五指山的旧称。 
- 黎毯[lí tǎn]黎族所生产的毯子。 
- 黎幔[lí màn]黎族人制作的幛幕。详“黎幕”。 
- 黎地[lí dì]黎族人聚居的地区。 
- 黎单[lí dān]黎族人所生产的一种用作卧具的杂色织品。 
- 黎萌[lí méng]见“黎氓”。 
- 黎歌[lí gē]黎族人所唱的山歌。 
- 黎伯[lí bó]复姓。明代有黎伯滚。见《大足县志》。 
- 黎黄[lí huáng]指黄鹂。 
- 黎弓[lí gōng]黎人所用的弓。 
- 黎然[lí rán]杂乱貌。黎,通“犁”。 
- 黎元[lí yuán]百姓;民众:穷年忧黎元。 
- 黎丘鬼[lí qiū guǐ]古代传说中黎丘所出现的奇鬼,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状,以戏弄他人。语本《吕氏春秋.疑似》:“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 黎献[lí xiàn]黎民中的贤者。 
- 黎刀[lí dāo]黎族人所制作的刀。 
- 黎豆[lí dòu]豆名。也称狸豆﹑虎豆等。可入药。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三.黎豆》。 
- 黎山老姆[lí shān lǎo mǔ]即骊山老母。道教传说中的女仙。 
- 黎烝[lí zhēng]1.亦作“黎蒸”。 2.黎民,众民。 
- 黎幕[lí mù]黎族人所生产的一种可作幛幕的精致织品。 
黎[lí]字的成语
- 黎丘丈人[lí qiū zhàng rén]黎丘: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城县北;丈人:古时对老人的统称。比喻困于假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错误的人。 
- 面目黎黑[miàn mù lí hēi]面貌黑黄色。形容憔悴的样子。 
- 黎民百姓[lí mín bǎi xìng]指普通老百姓。 
- 黎庶涂炭[lí shù tú tàn]形容人们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 遗黎故老[yí lí gù lǎo]指前朝留下的历经世变的老人。